学会信息-湖北机械工程学会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93435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信息-湖北机械工程学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会信息-湖北机械工程学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会信息-湖北机械工程学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会信息-湖北机械工程学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会信息-湖北机械工程学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信息-湖北机械工程学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信息-湖北机械工程学会(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领导讲话 学会信息2015年第期学 会 信 息XUEHUI XINXI双月刊 2001年创刊2015年第2期(总第86期)2015年4月25日出版主 办:湖北省暨武汉机械工程学会秘书处http:www.hbmes.org支持单位:武汉材保表面新材料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武汉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黄石赛福摩擦材料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武锅集团阀门公司武钢港务公司武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地 址: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33号沙湖公寓 3-2-203邮政编码:430071电 话:027-87130289传 真:0

2、27-87332101主 编:陈万诚 18995554148E-mail:责任编辑:佘文芳 13307182987E-mail:(内部资料 免费赠阅)目 录 特别报道制造未来: 全球发展与创新的时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 专家论坛学会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浙江省科协 胡国军(21)加快机器人科技和产业创新迎接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浪潮尚 勇 (23) 本会专栏学会2015年理事(扩大)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召开(24)2015年第六届计算、控制与工业控制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27) 博 采机器人革命在即 高职该有行动曹根基 (28)机器人PK“90后”:制造业脱困的憧憬和现实(28)科学家开发“弹出式”技

3、术制备微纳米半导体器(26)33制造未来: 全球发展与创新的时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特别报道 学会信息2015年第2期编者按:本篇报告系机械工程导报编译。报告以目前全球制造业的现状形成清晰的事实基础,分析了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贡献如何,并分析长远发展趋势将在未来 10 年如何影响制造业。本刊转载其部分内容供各位读者参考。第一部分 执行摘要进入 21 世纪的 10 年以来,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在不断演变。我们非常看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十五年后,全球消费阶层将新增 18 亿人口,届时全世界的消费将翻番,增至64 万亿美元。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驱动全球范围内对制造商品需求的不断增长,

4、并将成为像市场驱动供应链一样重要的源动力。同时,材料、信息技术、生产工艺和制造运营等领域的强有力创新将使制造商有机会设计并制造新型产品、重新投资现有的产品,并为制造业重新注入活力。我们讲述的这些因素代表一个真正的全球化制造业机遇的时代,及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下制造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制造业新时代的特征包括:高度灵活及网络化的企业,拥有高技能的人才与先进的设备,能熟练使用信息和分析工具,可向多样化的全球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发达经济体中,制造业将继续推动创新、出口和生产力的增长。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制造业将继续成为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路径。只要企业和国家理解制造业的演变特性,并按照趋于形成

5、全球化竞争环境的规律行事,就能赢得美好的未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而对制造业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中的作用以及公司在不同制造领域中应对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做何选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我们首先研究了制造业发展至当今水平的过程,然后根据全球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确定了可能发生的演变。我们还尝试理解这些变化对公司和政策制定者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包括广泛的宏观经济分析,也包括来自全球业务专家的深刻见解。此外,我们对所选行业,包括汽车、航空、制药、食品、钢铁和电子制造等,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制造业在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认识到

6、,制造业是一个多样化的行业,并不适用于简单的通用方法,并且正在演变为包含更多服务活动,需要更多服务投入的行业。另外,制造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也随着经济趋向成熟而发生变化。最后,我们发现,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多且尚未达到衰退期的环境中,制造业的未来正在呈现。短期内,衰退挥之不去的影响将带来更多挑战。因此,要在这种环境下获的成功,公司和政府则需要有全新的严谨分析和预测、新的能力,以及充满信念的行动。一、制造业很重要,但其特性正在发生改变近三百年来,制造业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并将继续推动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国家发展、提高收入及为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和住房提供设备

7、、工具和材料的进程中,发展制造业仍是必要的一步。对印度而言,其凭借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全球服务贸易,但仍在继续加强其制造业的发展,以提升生活水平旨在将制造业在其经济中的比重从现在的16% 提高到2022年的25%。1. 制造业的地位从全球范围看,制造业的产出(用总附加值来衡量)在持续增长在发达经济体中,每年增速在 2.7% 左右,而在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增长速度达 7.4%(2000 年2007 年)。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经济体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排头兵,而且在世界前十五大制造业经济体中,制造业的附加值贡献为10% 33%。制造业对贸易、研发及生产力作出了巨大的

8、贡献。在主要制造业经济体中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出口贡献率为 70%,且占企业的研发支出高达 90%。在许多子行业全球性竞争的带动下,在欧盟十五国中,制造业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比例是其占就业比重的两倍;而在美国,制造业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比例是其占就业比重的三倍。这样的生产力增长带来了众多额外的益处,包括自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相当可观的消费者盈余,不断提升的效率和技术进步,而在美国,由于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耐用商品的成本得以有效控制,仅相当于消费价格指数的十分之一。欲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国家必须构建并利用比较性优势,以吸引全球最有竞争力和最高效的公司参与到其经济建设中来。不同时期制造

9、业在经济变革中的作用在发生改变。实验性证据表明,随着经济体变得越来越稳健,在达到中等收入状态时,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最高(约占GDP20% 35% 的份额)。超过此临界点,消费即转向服务,服务业的就业超过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增长,并且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开始沿倒U形曲线回落,此时就业的情况也基本类似。在美国,制造业占就业的比重从 1950年的25% 下降到2008年的9%。在德国,制造业的就业比重从1970年的35% 下降到 2008年的18%;而在韩国,制造业的就业比重也从1989 年的28% 下降到2008 年的 17%。随着经济趋向成熟,制造业其他属性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包括其推动生产力

10、增长、创新和贸易的能力。制造业在应对社会变革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如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消耗和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发达经济体从大衰退中复苏,制造业的人员需求就可能加速增长。最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其净出口额比重甚至可能进一步提升。这种反弹是否可以持续则取决于国家执行的各种对制造业至关重要的一系列基本因素,具体包括:能获得低成本或高技能的劳动力(或二者)、靠近需求源、高效的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或廉价能源的可获得性,以及是否靠近创新中心。发达经济体中的制造商将继续雇佣工人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类的岗位,如设计和售后服务等。但从长远来看,在发达经济体中,制造业的就业比重仍将面临压力。这是由于生产力

11、的持续提升,服务业占经济比重的持续增长,及全球竞争力的提升,这使发达经济体可专注于更多高技能类的活动。我们不可能期望制造业还能像在数十年前一样,在发达经济体中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2. 制造业不是完全统一的为打造高效的制造业企业和政策策略,重要的是一开始要了解不同制造业间的根本区别。我们将制造业细分为五大类,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完全不同,生产要素对公司在哪建厂、开展研发和营销活动的影响也明显不同。根据行业不同,能源和人工成本或是否靠近人才、市场,及合作伙伴如供应商和研究人员等因素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确实,许多制造企业,包括汽车和航空领域的制造企业,都已开始关注技能不足的问题。我们发现,这种细分是一种

12、很有用的方式,它使我们能够认识不同行业的全球性,预测制造活动最可能在哪些地方开展,并理解创新在不同行业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这种细分有助于解释不同业务的发展演变,从个别业务单元到供应链上的不同环节。这种细分还可说明同一行业中不同细分行业中的区别例如,为什么汽车电子部件的供应商与机械部件的供应商的响应机制完全不同。这种方法还可解释同一行业中需求和成功因素的不同;汽车制造商强调其技术先进性,而精密制造业则有着与低成本模具制造商完全不同的要求。最大的一类是针对当地市场的全球性创新,包括化学品(包括药品)、汽车、其他运输设备及机械、装备和电器等行业。2010 年,全球制造业附加值为10.5 万亿美元,

13、这类行业所占比重为 34%。这一类中的行业为中等研发密集型至高度研发密集型的行业,具体取决于源源不断的创新和新的竞争模式。此外,其产品特性决定了生产设施在布局上应靠近客户,以降低交通成本。上述行业的发展(分布)还可能受到监管效应(如安全标准)和贸易协定的影响。区域性加工工业是全球第二大类制造业,占附加值的 28%,是发达经济体中最大的用工行业。这一类制造业包括食品加工和靠近需求和原材料源的其他行业,其产品贸易频繁,且对研发的依赖性不强,但自动化程度高。能源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如基础金属等,为第三类制造业。对于这类企业来说,能源价格非常重要,但也被限制在其销售的市场区域,因为其资本成本和运输成本都

14、很高。全球性技术行业,如计算机和电子业,依赖于全球研发和全球生产网络,电子部件和移动电话等产品,价值密度高,使其可以低成本从生产地点运送到全球各地用户。最后,劳动密集型交易品,如服装制造,则占附加值的 7%。这类制造业的商品交易频繁,公司需要低成本劳动力。生产即是全球性贸易,并搬迁到劳动力价格低,运输可靠的地区。我们发现,制造业的五大细分行业对全球制造业的贡献差别很大,且在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演变。其中的两类行业,即区域性加工和针对当地市场的全球性创新加在一起,占制造业附加价值的近三分之二,占制造业就业比重的一半以上(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中的情况相同)。其他的两大行业,即全球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交易品,均是全球性交易频繁,但技能要求方面差别极大的行业。两个子行业加在一起,占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中附加价值的比重为 16%。这几大制造业类别的演变使不同经济体都具有了自己一定的优势领域。发达经济体在面向全球市场进行全球性创新类型中保持领先地位,但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则竞争力较弱。2010 年,发达经济体在汽车、化学品、药品及机械等商品中实现了 726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在劳动密集型交易品中则有 3420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1995 年以来,尽管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达经济体中提供的就业机会萎缩了 37%,区域性加工业(如食品制造等)的就业机会仅减少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