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493379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6.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3)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非洲(3)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非洲(3)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非洲(3)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非洲(3)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洲(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3)(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气 候气 候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一、气候特征 二、气候形成原因 三、气温 四、降水 五、气候分区 (一)、干燥(一)、干燥 表征: 1、干燥气候面积约占全洲面积三 分之一; 2、干燥地区年降雨量低于100mm ; 3、空气湿度低,天气晴空万里。 一、气候特征 东 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 原因: (二)、暖热(二)、暖热 表征: 绝大部分地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原因: 大陆位于37N与35S之间,太阳高度 角大,地面接收的辐射量多。 (三)(三)、气候带南北分布、气候带南北分布 表征: 以赤道为中轴,气候带分布向南北方向, 由赤道带分别递减为热带气候带和亚热带气候 带,气候

2、水平地带性表现明显。 原因: 1.整个大陆面积地处南北回归之间; 2.地形为起伏不大的中、低高原构成,各 海拔差异小。 二、气候形成原因 1. 地理因素:位置、 轮廓、地形、 洋流 2. 环流因素:气压、气团、辐合带 非洲气候特征:干燥、暖热、气候 带南北对称、降水分布不均等,其制约因素 很多,主要有: (一)、地理因素:(一)、地理因素: 1、位置、形状和面积: 1、横跨赤道及低 纬度地区, 2、南、北回归线 分别穿过非洲南、北部 :北宽南窄,北部临近 大陆,南部临近海洋, 与其他大陆距离较远; 3、大陆海岸弯曲 不大,轮廓形状比较简 单。 亚亚 洲 大 西 洋 印 度 洋 1、地形: 全洲

3、以中低高原为主,起伏较缓,水平地带性分布 较明显,但部分地区,地形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 (1)、大陆西北部-阿特拉斯山脉 (2)、大陆东南部-德拉肯斯堡山 (3)、大陆西部-几内亚湾顶端的喀麦隆山 (4)、大陆东部-乞力马扎罗山脉 夏季 冬季 湿润润气 候 沙哈拉沙漠 干燥气候 湿润润气 候 印度洋的 暖湿气流 卡 拉 哈 迪 沙 漠 干燥气候 德拉肯斯堡山 湿润润 气候 干燥气 候 喀麦隆山 埃塞俄比亚亚高原 乞力马马扎罗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 、概况: 乞力马马扎罗罗山是坦桑尼亚东亚东 北部的大火山体,邻邻近肯尼亚边亚边 界, 位于东东非大裂谷以南约约160公里,是非洲最高点。位置3 4

4、 33 S,37 21 12 E 。 2、形成原因: 大约约在两千五百万年之前,在地壳断裂造成东东非大裂谷的时时候,地 壳的大幅度抬升和岩浆浆的猛烈涌动动,在裂谷两岸形成一系列火山。由于 非洲的历历史记录记录 不清楚,历历史上没有乞力马马扎罗罗山火山爆发发的记录记录 , 但根据研究,最近的一次大爆发发可能在15万-20万年前。 3、气候特点: 在海拔1000米以下为热带为热带 雨林带带,10002000米间为亚热带间为亚热带 常绿阔绿阔 叶林带带,20003000米间为间为 温带带森林带带,30004000米为为 高山草甸带带,40005200米为为高山寒漠带带,5200米以上为积为积 雪冰川

5、 带带。 因全球气候变变暖和环环境恶恶化,乞力马马扎罗罗山顶顶的积积雪融化,很 快就要消失无踪。雪水蒸发发,降雪过过少。以及这这座死火山内部的热热 量使得山上的冰雪覆盖面积积比过过去减少了90%,雪线线正以每年1米的 速度后退。乞力马马扎罗罗山“雪冠”一度消失。如果情况持续恶续恶 化,15 年后乞力马马扎罗罗山上的冰盖将不复存在。 2、洋流 、洋流作用:总体来说,暖流增加温度和湿度,寒流 降低温度和湿度。 (1)、洋流对同纬度大陆两岸气温的影响:暖流经过 的大陆沿海气温高,寒流经过的大陆沿海气温低。 (2)、对降水和雾的影响:暖流上空有热量和水汽向 上输送,使得空气湿度增大而易产生降水。而寒流

6、产生逆 温,水汽不易向上输送,蒸发又弱,但只能成雾,不能成 雨。 寒流表面多平流雾。 、世界洋流分布图: 加那利寒流 本格拉寒流 西风风漂 流 几内亚亚暖 流 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季风风洋 流 厄加勒斯暖流 、非洲洋流分布图: (二)、环流因素:气压、气团、辐合带(二)、环流因素:气压、气团、辐合带 1)、永久性气压系统 : 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南大西洋副热带高 压、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 2)、季节性气压系统: 冬季 亚洲大陆冷高压 地中海热低压 夏季 亚洲大陆热低压 地中海冷高压 3)、非洲大陆季节性的气压: 1月份 北非形成冷高压,南非形成热低压 7月份 南非形成冷高压,北非形成热高压 .

7、 .气压气压 南大西洋副 热带热带 高压压 南印度洋副 热带热带 高压压 北大西洋副 热带热带 高压压 地中海-热 低压 冷高压压 热热低压压 亚洲大陆- 冷高压 一月份气压分布 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南大西洋副 热带热带 高压压 南印度洋副 热带热带 高压压 北大西洋副 热带热带 高压压 地中海冷 高压 热热低压压 冷高压压 亚洲大陆 热低压 七月份气压分布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高压压 高压压 高压压 低压 高压 一月份非洲周围盛行风: 低 压压 低压压 哈马马丹风风 几内亚亚季风风 东东南信风风 亚亚洲季风风 高压压 高压压 高压压 低压压 低压 七月份非洲周围盛行风: 亚亚 洲 季

8、 风风 几内亚亚季风风 东东南信风风 哈马马丹风风 . .气团:气团: 影响非洲气候的主要气团有:北非热带大陆气团、 赤道大陆气团、赤道大西洋气团、南印度洋热带气团: ()北非热带大陆气团: 特点:源于撒哈拉高原区,活动时间长动时间长 ,影响范围围大,天气特点 为为晴朗、干燥、炎热热。 ()赤道大陆气团: 特点:源于热带热带 海洋,活动动于扎伊尔盆地,温暖潮湿,变变性气 团团天气,特点燠热热郁闷闷、常有雷雨。 ()赤道大西洋气团: 特点:为为非洲几内亚亚湾一带带的西南季风风,暖 湿,给给活动动区带带来雨水。 ()南印度洋热带气团: 特点:为为印度洋东东南信风风,活动动范围为围为 马马达加斯加岛

9、岛和非洲大陆东陆东 南部,湿润润,带带来雨 水。 . .辐合带:辐合带: 在非洲大陆主要辐合带有: ()几内亚西南季风与哈马丹风及其他 偏北风所构成的热带辐合带 ()在南半球冬季,几内亚西南季风与 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之间的辐合带 ()在南半球冬季几内亚西南季风与进 入南部非洲的亚洲东北季风之间的辐合带 三、气 温 ()由位置、 轮廓影响特点: 除高山高原外,无温带带和寒带带气候; 年均温大致显显赤道向高纬纬度递递减的趋势趋势 ,冬季各月出入较较 小,夏季出入较较大(不仅仅受位置、轮轮廓影响,还还受洋流、地形等) ; 北非地区:海洋对陆对陆 地气候影响较较弱,冬季寒冷,夏季酷热热 ,全洲极端高

10、温和低温、平均高温和低温都在这这; 南非地区:海洋对对大陆陆气候影响较较强,气温变变化较较小。 (一)、特点概括 : ()由地形影响特点: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如:埃塞 焚风风效应应 ()由洋流影响特点: 大陆陆西岸流经经寒流地区,夏季气温大大降低,等温线线从 内陆陆向沿海延伸处处有向低纬纬度地区弯曲的形势势。 大陆东陆东 岸流经经暖流地区,冬季沿岸地区气温要比内陆陆 同纬纬度的高地显显著增加,等温线线有向高纬纬度地区弯曲的形势势。 (二)、一月份平均气温: 北非地区:气温最低月份,冷季,等温线线大致随纬纬度的增加而递递减, 但不完全与纬线纬线 平行, ()从赤道到之间间:平均气温在以上 几内

11、亚湾北岸中段沿海低地以上 索马里亚最南部超过 下几内亚高地、埃塞俄比亚索马里高原处,之间 ()从向北:气温逐渐渐降低,在富塔贾贾隆及提贝贝斯提等高原山地地 区出现现等温线显闭线显闭 合形势势 ()最北部地区:平均气温左右,北非西北部最冷 撒哈拉低地沙漠,平均气温 阿特拉斯山,平均气温以下 南非地区:暖季 大陆陆沿岸平原、低地(大陆陆赤道附近、西岸自加蓬到 安哥拉的 沿岸低地、东东岸自赤道到南回归线归线 之间间的沿岸平原、内陆陆的卡拉 哈里盆地及马马达加斯周围围)地区,均温在以上 大陆陆高原(东东非高原、赞赞比亚亚高原等,及马马达加斯加中央高低) 地区,均温为为 纳纳米比亚亚及南非的大西洋沿岸均

12、温为为以下 (三)、七月份平均气温 : 北非地区:气温最高月份,炎热时热时 期,绝绝大部分气温都在以上 酷热热中心区为为:撒哈拉沙漠西部北回归线归线 两侧侧的低地地区, 酷热中心区面积大,月均温为; 中心向外气温降低,等温线的闭合区显东西走向的宽带,西部最宽, 东部较窄,闭合区内部高地,均温为以下; 闭合区外侧,直到沿岸地区的月均温为之间; 再向南走,靠近赤道附近地区及地势较高埃塞俄比亚高原,平均气温为 以下; 埃塞俄比亚高原以东、索马里高原以北的沿岸及内陆低地地区,均温达到 以上。(焚 南非地区:冬季,气温大致由赤道向南随纬纬度 的增加而递递减, (四)、极端气温: 极端高气温:撒哈拉沙漠、

13、红海及拉丁湾沿岸, 均温在以上; 极端低气温:高原高山地区,均温在以 下(乞力马扎罗山)。 四、降 水 大体特征: 大部分地区水分紧张,甚至缺乏 地区差异较大 季节分布不均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降水量的时间分配 (一)、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总体来看: 赤道及其两侧的热带地区是降水量最多 的地区,由此向南、向北,雨量逐渐减少, 直至出现半干燥及极干燥的沙漠地区,再向 北、向南,雨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相当湿 润地区。 、分区来看: 、赤道多雨区:气温高,空气所含水汽多,易形成降 雨。南北差异较较小,而东东西差异较较大。 u 东东西走向分布特点为为:在大裂谷带带以西,即扎伊尔盆地

14、及周围围 地区,年降雨量以上;在大裂谷带带以东东,即塔桑 利亚亚境内,年降雨量为为盆谷洼地则为则为 以下,向东东逐渐递渐递 减 u 几内亚亚湾沿岸及东东岸:非洲最大的湿润润气候(形成原因:盛吹 暖湿西南风风、且与其垂直,离海岸线线不远远且地势较势较 低,又加之 山地阻挡挡),降雨量一般为为以上,个别别地段为为 以上, u 两多雨区之间间的地区:年降雨量较较少,一般为为 之间间,有的地区还还少于。 、赤道多雨区以南:随纬纬度的增高,雨量逐渐渐减少, 在干燥带带以南,年降雨量随纬纬度的增高而逐渐渐增多 l南非干燥区较较北非小 l南非东东部地区地势较势较 高,不但不是沙漠,降雨量反而充沛。 l非洲大

15、陆陆最南端的开普地区具有地中海式气候,相当湿润润 、马马达加斯加岛岛:被暖流包裹,不出现现干燥气候, 但地区差异较较大 p 东东北部迎风风坡,年降水量为为以上 p 西南部背风风坡,年降雨量不足 、:非洲海洋中的有些岛屿岛屿 迎风风坡,年降水量多,背 风风 坡,年降雨量少。 (二)、降水量的时间分配: 、季节变化: 、邻近赤道低纬度地区(大约在南北纬之间)有两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 期 、随着向南北方向移动,两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的时间间隔缩短,逐渐 过渡为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 、赤道多雨区两侧,即草原地带内是典型的一个干季和一个雨季,南北半 球的雨季都出现在夏季;离赤道越远,雨季越短,干季越长。 、非洲北部干旱地区,“只有干季无雨季” 、非洲最北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雨季在冬季,干季在夏季 、非洲南端地区,冬季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属夏雨型气候“只有雨季无 干季” 、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 ()降水日数: 非洲降水日数的地区分布同降水量分布一致,赤道为雨日最 多地区,最多可达天;向南向北逐渐减少,减少到沙漠地区 ,全年无降水;再向南向北,直至地中海地区,雨日增多,大多在 几十天左右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大于南侧,为全洲雨日最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