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热处理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492845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面热处理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表面热处理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表面热处理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表面热处理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表面热处理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面热处理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热处理概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钢的表面热处理 主要内容: p 钢的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p 钢的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 知识要点: 1.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分类;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渗碳热处理工艺; 3.了解表面热处理的典型零件。 第一节 钢的表面淬火 u应用:适用于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的零件,例如: 齿轮、凸轮、曲轴、轧辊等 只需表面淬硬的工件 机床导轨等大型复杂工件 只能表面淬硬的工件 u表面淬火用钢:多用中碳碳钢、中碳合金钢 u常用方法:感应加热、火焰加热、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u工艺特点:工件表面化学成分不变,只改变表面组织和性能; 表面与心部的成分一致,但组织不同。 u工艺: 表面有一定深 度的

2、淬硬层 工件表面 快速加热 A化 热量未达到心部时 迅速冷却 心部保持原组织 u目的: 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 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 具有足够的塑性、韧性。 表硬里韧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工作原理: 淬硬层深度 (mm) 分类 高频感应加热 f =200300kHZ =0.52.0mm 中频感应加热 f =25008000HZ =210mm 工频感应加热 f =50HZ =1015mm 特点(与普通淬火比较) 加热速度快,温度高,生产效率高 A晶粒细小,获得隐晶马氏体,强度硬度 脆性 表面产生压应力,疲劳强度 氧化脱碳 表面质量 耐磨性 心部无相变,刚性 变形

3、 精度 自动化程度高,但设备昂贵,耗电量大 应用:大批量生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轮的截面图 u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一般工艺路线: 锻造退火或正火粗加工调质或正火半精加工 降低淬火应力 稳定表面组织 T加=160200 强化表面,获得M T加=Ac33050 细化晶粒,提高心部综 合性能,为淬火做准备 T加Ac3(3050) 消除锻造应力; 调整硬度,便于机 加工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 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工作原理 淬硬层深度 =28mm 特点 简单、方便、成本低 不易控制质量 应用:单件、小批量生产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第二节 化学热处理 u 定义: u 分类:按渗入元素种类分

4、为 渗C、N、CN、 B、S、Si、Cr、Al、 CrAl 、V、Ti、Nb、 u 目的:强化表面,并使工件表面具有某种特殊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 u 特点: 可按零件心部要求选择材料,同时满足了表面和心部不同的性能要求; 零件外形不受限制; 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高。 u 基本过程: 分解: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 吸收: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 扩散:渗入原子由工件表层向内扩散,形成具有一定深度渗层。 钢件活性介质 加热保温 活性原子渗 入工件表层 表层的化学成分、 组织、性能改变 例如:渗碳 CH42H2+C 氮化 2NH33H2+2N 定义:钢件 A化 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的过程

5、。 目的:表面WC 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 心部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及较高的塑韧性 用途:表面受严重磨损,并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 要求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高,心部良好的塑性、韧性 渗碳用钢:低碳成分的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 如15、20、20Cr、20CrMnTi、20MnVB (一般 0.15 0.30%C,渗碳后的表面达0.81.05C ) 渗碳方法(按渗剂的状态分): 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电解液渗碳、离子渗碳等。 v 钢的渗碳 加热 在富C介质中保温 淬火回火 表硬里韧 l 气体渗碳 工艺参数的选择 渗碳温度:900930(Ac35080) 渗碳时间:取

6、决于渗碳层的深度 (表8-1) 渗层表面含碳量 :wc 0.8%1.05% 渗碳缓冷后组织(低碳钢): 气体渗碳设备 井式渗碳炉(录像) CH4 C+2H 2CO C+CO2 CO+ H2C+H2O 过程: 分解 吸附 扩散 气体渗碳基本过程(视频) 表面心部 PFe3CPPF 常用渗碳剂:煤油、苯、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天然气、煤气等 l 气体渗碳(续) 举例:低碳低合金钢工件的气体渗碳工艺曲线,如图所示: T 时间h 930取中间试样 0.5 赶气保温 渗 碳降 温 0 赶气:使炉内气氛恢复 到工艺要求 保温:使工件温度均匀, 40min1h 温度:一般900940 时间:根据渗层厚度确定

7、 渗剂:煤油、甲烷或丙酮 l 气体渗碳(续) 一般渗碳零件的工艺路线: 锻造正火切削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 渗碳零件的特点: 表层硬(HRC 5862)、耐磨,心部韧性好; 渗层均匀; 渗碳温度高、晶粒粗大,必须进行渗后处理; 时间长,工艺复杂。 渗碳层深度:一般,=0.52.5mm 预备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 渗后处理:淬火低温回火,此时零件组织为: 表层:M回+颗粒状碳化物+A(少量) 心部:M回+F(淬透时) v 钢的渗氮(氮化) 氮化是指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1. 氮化用钢: 含Cr、Mo、Al、Ti、V的中碳钢。 常用钢种:38CrMoAl 2. 氮化温度: 500570;

8、氮化层厚度不超过0.6-0.7mm。 3. 常用氮化方法 气体氮化法与气体渗碳法类似,渗剂为氨。 离子氮化法是在电场作用下,使电离的氮离子 高速冲击作为阴极的工件。与气体氮化相比,氮 化时间短,氮化层脆性小。 井式气体氮化炉 离子氮化炉(视频) 4.渗氮的特点及应用 优点: l氮化件表面硬度高(1000-2000HV),耐磨性好。比渗碳高 l疲劳强度高。由于表面为压应力状态。 l工件变形小。原因:氮化温度低,氮化后不需进行热处理。 l耐蚀性好。因为表层形成的氮化物化学稳定性高。 缺点: l工艺复杂,成本高,氮化层薄。 应用: l 用于要求冲击载荷小、耐磨性 和精度都很高的零件。如:一 些精密机

9、床的主轴和丝杠、精 密齿轮、精密模具、仪表小轴、轻载齿轮、重要曲轴等。 知识扩展-表面处理新技术 一、热喷涂技术 将热喷涂材料加热至熔化或半熔化状态,用高压 气流使其雾化并喷射于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称为 热喷涂。 利用热喷涂技术可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耐蚀性、耐 热性及绝缘性等。 广泛用于包括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子等尖端技术 在内的几乎所有领域。 u热喷涂的方法 火焰喷涂 电弧喷涂 等离子喷涂 u热喷涂的特点及应用 工艺灵活:热喷涂的对象小到10mm的内孔, 大到铁塔、桥梁,可整体喷涂,也可局部喷涂 基体及喷涂材料广泛:基体可以是金属和非 金属,涂层材料可以是金属、合金及塑料、陶瓷等 涂层可控:

10、 从几十m到几mm 生产效率高 工件变形小:基体材料温度不超过250(冷 工艺) 二、气相沉积技术 气相沉积技术是指将含有沉积元素的气 相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沉积在材料表 面形成薄膜的一种新型镀膜技术。 根据沉积过程的原理不同,气相沉积技 术可分为两大类: 物理气相沉积( PVD ) 化学气相沉积( CVD ) 1、物理气相沉积(PVD) 指在真空条件下,用物理的方法,使材料 汽化成原子、分子或电离成离子,并通过气相 过程,在材料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的技术。 主要方法: 真空蒸镀、溅射镀、离子镀 广泛用于机械、航空航天、电子、光学和轻工 业等领域制备耐磨、耐蚀、耐热、导电、绝缘、光 学、磁性

11、、压电、滑润、超导等薄膜 2、化学气相沉积(CVD) 化学气相沉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与基 体表面相互作用而在基体表面形成金属或化合物薄膜 的方法。 例如,气态的TiCl4与N2和H2在受热钢的表面反 应生成TiN,并沉积在钢的表面形成耐磨抗蚀的沉积 层。 化学气相沉积膜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蚀性、 耐热性及电学、光学等特殊性能,已被广泛用于机械 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煤化工等工业领域。 三、三束表面改性技术 指将激光束、电子束和离子束 ( 合称“三束” ) 等具有高 能量密度的能源(一般大于103W/cm2)施加到材料表面,使之 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以获得特殊表面性能的技术。 由于这些束流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可对材料表面进 行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使表层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大幅度改 变(如形成微晶、纳米晶、非晶、亚稳成分固溶体和化合物 等),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特殊性能。 束流技术还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工件变形小、生产效率 高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