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2779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而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的,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传达意思,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三字经有言:“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意思是,凡是教导刚入学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古代有些文献呈现出不同的解释,造成不少混乱,就是因为后人在句读上产

2、生了分歧。文言文断句,旨在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课内外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积累古代汉语知识、熟知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熟悉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不过,首先要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据语境,顾前后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反映了考生对文意理解的正确与否,而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因此要正确断句,一定要建立在对文章全面理解、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做文言文断句题时,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通读全文,熟读精思;然后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后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知识运用1下列对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五年,仁赡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称制免算;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旻、载具伏罔上为市竹木入官。贬旻房州司户,载均州司户。(节选自宋史王仁赡传,有删改)A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B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C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D既至/厚

4、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答案B解析要选准答案,首先要看画波浪线部分的前后文字。前文叙述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后文是事件的结果,画线文字是事件的经过。其次,看标志:一是“仁赡”“帝”“范旻”“杜载”等人名或专用名词;二是“悉”“倍”“以”等虚词,如“倍”修饰动词“收”,其后不能断开;三是句子结构,如“厚结有司”就是一个省略主语的主谓宾句。参考译文太平兴国五年,王仁赡查知皇帝身边的近臣及皇亲国戚派人在秦、陇间买竹木,扎成巨筏运至京师,所经关卡渡口,都假称诏令免税;竹木运到京师后,重贿有关官吏,全部出售给官府,加倍收其价格。王仁赡密奏太

5、祖,太祖大怒,把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送给狱吏审问。范旻、杜载供认欺骗皇上卖竹木给官府的罪过。贬范旻为房州司户,杜载为均州司户。二、析词性,明语法文言断句,断开的每个句子基本上都是完整的一个句子。除了倒装句,古代汉语的语序大致与现代汉语的语序相同,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状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补语在后。在给文言文断句时,首先要弄清每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和词性,然后弄清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先抓住句子的核心部分谓语,因为一个句子要独立成句一般都要有谓语。一般来说,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作谓语。再通过它找主语,查宾语,根据

6、语序逐层理清关系,正确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之前或之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子、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等。知识运用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A之邵言/

7、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B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C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D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答案B解析原文标点: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参考译文宇文之邵,字公南,是汉州绵竹人。考中进士后,担任文州曲水县令。转运使把轻缣的价钱抬高,让县衙强卖给百姓谋取利益。宇文之邵说:“曲水县下临长江

8、,上接高山,地势狭窄,百姓生活贫困,种地的人没有多少,正赶上收成不好,外敌多次入侵,不可以再使百姓困苦来谋求私利。”转运使大怒。三、识虚词,辨句式1识虚词古代汉语中有些虚词在文句中出现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或在句末,或在句首,或与特定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固定结构。给文言文断句时,要用慧眼找出句子中的虚词,再根据其位置的特定性,从而准确断句。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

9、(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断点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连词“而”有时用于

10、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辨句式特殊句式断句要求者(判断句)“者”后可断开为所,受于,见于(被动句)前后可断,中间不断奈何,如何,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何以为,唯为,孰与乎(固定句式)知识运用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

11、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节选自晋书刘弘传)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

12、政哉/答案C参考译文刘弘,字和季,是沛国相县人。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虚词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圈圈(。),“邪”“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自位置要记牢。四、据修辞,巧判断古人注重文气,讲究语句整齐对仗、音韵

13、和谐、意思对举,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把握古人用句的基本规律,利用结构的对称性推断词性及短语结构,能比较容易找到断点。知识运用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刘馥子靖,迁尚书,赐爵关内侯,出为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曰:“入作纳言,出临京任。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

14、无雨湿之虞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鳏寡孤独,蒙廪振之实。加之以明擿幽微,重之以秉宪不挠;有司供承王命,百里垂拱仰办。虽昔赵、张、三王之治,未足以方也。”靖为政类如此。(摘编自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A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B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C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D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

15、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答案B解析根据句式的对称可知,“绝穿窬之心”“远水火之灾”“无失时之阙”“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有对偶在里面。从句子来看,“富民之术”“藩落”“五种”“农器”“蚕麦”作主语,在它们前面应该断句。参考译文刘馥的儿子刘靖,升为尚书,朝廷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又出任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给刘靖写信说:“你由外边来担任纳言的职位,在京城做官。使百姓富足的政策,在于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院墙篱笆要造得又高又陡,来杜绝那些偷盗的企图。播种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搭配黍、稷、麻、麦、豆五类种子,以避免水旱灾害。农具一定要完备充足,不能耽误农时。养蚕、种麦要有苫盖的准备,才能保证不受雨淋。(吏员)要按期升迁,不要让他们滞留原位。鳏寡孤独的人,让他们享受到官仓的赈济。再加上明察秋毫,执法如山,不为权势所屈;各级官吏遵奉朝廷的旨意,举国上下都能垂手听命。那么,即使是前朝治理京兆的能臣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王骏,也不能同您相比。”而刘靖施政大多做到了(应璩所说的)那样。五、熟典章,谙文常古代的很多专用名词,如官名、地名、族名、书名、物名、制度名、年号、谥号、帝号、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