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型环保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报告.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492423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新型环保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利用新型环保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利用新型环保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利用新型环保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利用新型环保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新型环保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新型环保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新型 环保 节能系列建材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龙源一手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目 录 1、项目概述3 2、公司基本情况4-5 3、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6-8 4、技术性分析9-10 5、市场预测及产品选型 11-15 6、生产可行性分析16-19 7、劳动安全 卫生 20-21 8、消防 22 9、工厂方案 22 10、生产大纲指标22 11、生产成本情况和材料来源 23-25 12、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26-31 13、效益及预期效果分析 32-33 14、进度安排34 15、附件: 生态新材专项技术入股明细表 1、项目概述 该项目是以“生态新材”为基础而生产系列的环保建

2、筑板材和工厂化生产系列房屋产品。 该项目是针对联合国环境规划暑所指出的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中“土壤破坏”、“能源浪费”、“森林面积大规模减少”、“没有不受化学污染的区域”四项重大问题而进行的革命性技术创新。 “生态新材”是以植物纤维(农作物下脚料及森林三废所制造)为主要原料,加入资源广泛的轻质矿石粉和特效改性剂经混料搅拌、入模固化等工艺生产各类产品。产品具有防火、防水、防蛀、防腐、保温隔热、抗冻、耐老化、抗压、抗折、强度高等优异物理性能和无毒、无味、无辐射,恒久释放负氧离子的保健作用。并且具有可锯、可钉、可刨等加工性能。该新材以其优异物理机械性能可广泛的替代木、钢、石、塑、铝、陶

3、、砖等制品,其产品应用范围涉及建材、整体房屋、包装、家具、工艺品等诸多行业领域。 该项目技术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技术检测和技术鉴定,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权保护。列入了国家五部委联合审定的“重点新产品”推广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北京市火炬计划,并获得多项绿色产品证书。 目前,本项目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公司除在北京建立生产基地外,同时在山东、云南、浙江等地建立了实验分厂,并在北京、天津、新疆、内蒙、云南先后组装了大量的示范样板房,得到了客户和专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认购。所生产负氧离子装饰板及房屋得到瑞士、德国、俄罗斯、南韩等先进国家的认可和求购。产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亟待实施产业化规模,

4、以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公司基本情况 2.1、本项目承担公司为民营合资企业,于2004年7月29日建立,注册资本100万元。 2.2、股权结构 公司由“北京龙源绿镁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一手东北菜餐饮有限公司”两家民营公司合资组建。 其中龙源绿镁公司以专有技术、专利技术等工业知识产权入股,占总股本的25%。北京一手餐饮有限公司以人民币现金入股,占总股本的75%。 2.3、企业管理组织机构 2.4、公司主导产品及经营范围 公司主要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复合材料生产制造高性能负氧离子建筑装饰板材和组装式生态板式住宅房屋。 3、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3.1、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5、 “负离子生态板材”以其独特的木质特性可代替传统的木制品(可锯、可刨、可钉而且握钉力超过木材)。在建筑、家具、包装、地板四大行业中推广应用,可将目前国内木材年均消耗33.3亿立方米降低至11.5亿立方米。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成材林600万亩。 3.2、节省能源消耗 推广应用生态板式住宅房屋,可节省能源消耗较高的传统建材(如黏土砖、木材、瓷砖、水泥、钢材等),如全面替代使用可为国家节省黏土砖34.5亿块,节省标煤345万吨。且因该房屋保温、隔热水平较高,可节省取暖降温的能源消耗。 3.3、节约土地 “生态板式房屋”广泛应用于民居住宅、旅游别墅、商业门店、厂房仓库、救灾房屋及校舍等建筑。因其整体重量仅

6、为传统建筑的六分之一,故对地基要求不高,非常适合用于沙地、湿地、坡地,可减少耕地的占用和基础工程费用。并且该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比传统建筑扩大了百分之十五,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3.4、变废为宝 “生态新材”大量使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使这些难处理废弃物通过高技术工艺转变为高性能的环保建材,对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政府经济负担起到很大作用。 3.5、防火灾 连年来火灾频繁,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量的木质品及塑料制品的易燃和助燃性。本公司“生态建材”为A级防火材料,且无烟、无味、无毒,推广应用可有效的防止火灾。 3.6、防虫灾 “生态新材”由无机胶凝料合成,其有机纤维成分被包

7、裹起来,经实验证明能防止蚁害、鼠害及各类菌害,克服了木制品的缺陷。 3.7、无毒、无害、无污染、无辐射 “生态新材”经国家权威机构测试证明其无毒、无害、无辐射。其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水、废渣等产生。被确定为“建筑施工首选环保优质建材”。 3.8、恒久释放“负离子”,创造健康人居环境 “生态新材”经“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和“韩国建材实验研究院”进行的科学鉴定清晰的发现本公司新材具备恒久释放负离子和放射远红外线功能。 目前,空气负离子是衡量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自1889年德国科学家埃尔斯特等人首次发现,1902年认定了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意义,1932年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空气负离子发生

8、器诞生,100多年来,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开发应用的历程。对其环保保健功能,消除空气中正离子对人体的危害,改变人体微循环系统基本取得了一致的科学看法。而“远红外线”主要是杀菌消毒,是清道夫。用“负离子板”所建造和装饰的人居住宅、办公空间将会达到身处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将会极大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4、技术可行性分析 “生态板式房屋”是利用性能优秀的“生态板材 ”进行了力学及美学设计并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制造而成。其房屋技术性能主要利用板材的物理性能结合科学的结构力学所组成。 ? 4.1、“生态板材”是以农作物秸杆及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加入“轻烧镁粉、氯化镁和少量特效改性剂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产品具

9、有高强的物理性能。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 ? 4.2、“生态房屋”是我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和反复试验研制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技术证书和荣誉证书。通过了各项技术性能检测和技术鉴定。目前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 4.3、所开发轻体板式住宅近年来先后在内蒙、新疆、云南、山东、天津、北京及台湾组装了示范样板房,通过样板房的组装和使用集累了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已具备了批量生产的成熟性。 4.4、本项目所研制的板式住宅充分考察了其技术经济性,经过反复设计和试验。克服了性能与造价之间的矛盾。产品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 主持 的板式住宅技术鉴定会及立项评审会。会后“省发改委”要求迅速组建生产基

10、地,并计划分批解决云南省贫困地区异地搬迁住宅的建议(统计为十万人搬迁)。“省教委”计划利用该房实施每村建一个普及性 教育 的校舍。“省卫生厅”计划实施每村建一个村卫生所。云南抗震研究所提出准备一批救灾房屋。 由此可见该项目的成功对建筑人居工程,救灾工程提供了一条新路。目前该项目工厂正在筹建中。该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已具备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基础。 ? 5、市场预测及产品选型 5.1、产品选型 5.1.1、“新型建筑材料”的界定 “新型建筑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个名词要反映符合时代要求的鲜明特性。“新型建筑材料”实际上就是新的建筑材料、即包括新出现的原材料和制品,也包括原有的材料

11、制品。 5.1.2、产品选型 本项目拟定以生态新型材料生产建筑、装饰用板材、型材。以板材、型材之独特功能开发系列“集装模板式生态房屋”项目。 5.1.3、板材与型材 本项目生产的板材与型材产品主要有:外墙装饰板、内墙板、包角板、游廊总成、天花板、户外地板、檐口板、素板、栏杆总成、及栅栏 5.1.4、欧式轻体住宅房屋 本新型住宅采用欧美国家优秀的设计典范、遵循木结构的成熟方案,实现本土化结合本项目材料特性进行设计生产、从而建立国际水准的建筑体系。 5.2、市场预测 5.2.1、产业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备注 1外墙材料1995年2010年(15年)中,住宅外墙材料的发展分二阶段;(前五年)以砌块为主,包括不砼心砌块,加气砼砌块,黏土空心砖等为改革做准备,2010年(后10年)城填复合墙体在外墙中逐年增加。不论住宅还是工业建筑。如果采用非承重品复合墙体,较优的技术经济体系是框架结构,使内外墙均免去承重功能。 2住宅复合墙体可以使外墙所需要的坚固耐久,保温隔热及装饰功能一起完成,而且施工简便,减少湿作业,易于机械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