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237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高考3年模拟A版)山东省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挖命题【考情探究】主题内容考点要求高考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质灾害1.岩石圈物质循环2016江苏单科,21,3分2015天津文综,34,8分选择题2.内力作用与地貌2018课标,67,8分2017天津文综,3,4分选择题3.外力作用与地貌2018课标,68,12分2017课标,911,12分2016课标,79,12分选择题4.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2015广东文综,10,4分选择题分析解读近三年来,全国课标卷连续高分值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这一考点,地方卷也高密度考查本部分内容。多以某一自然

2、地质、地形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获取信息、运用地质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要加大对获取图文信息能力的练习,以及对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过程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自然灾害从选修内容去掉之后,相关知识会分配到各个章节,地质灾害也是本专题需要关注的考点之一。【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甲图为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山峰陡峭,红色岩层(砂岩)水平清晰。乙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和土壤(沉积物),数字序号代表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甲图乙图1.(2019届山东夏津一中高三月考,1)江郎山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A.

3、甲B.丙C.丁D.戊答案A2.(2019届山东夏津一中高三月考,2)乙图中()A.与江郎山岩石形成有关B.过程须在地表才能进行C.过程不可能形成沉积物D.示意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答案A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下面两题。1.(2018山东菏泽一模,10)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A.褶皱沉积断层B.沉积断层褶皱C.沉积褶皱断层D.断层褶皱沉积答案C2.(2018山东菏泽一模,11)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岩层挤压拱起形成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岩浆喷发冷却成山A.B.C.D.答案B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貌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

4、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8山东泰安一模,4)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日26日风向发生变化答案D2.(2018山东泰安一模,5)6月5日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答案A考点四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藏族传统的乡村聚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现了

5、封闭性、内向型和节俭性的高原地域文化。下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某乡村聚落水系空间形态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8福建六校期中,7)图示区域为()A.地形平坦的高原区B.周高中低的盆地区C.山河相间的峡谷区D.北高南低的平原区答案B2.(2018福建六校期中,8)图中村寨多建在()A.安全性好的山顶B.隐蔽性好的峡谷C.适宜耕作的河谷D.背风向阳的缓坡答案D炼技法【方法集训】方法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额尔齐斯河上游峡谷处,有山峰表面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海拔高约1000米,相对高度351米,孤峰傲立,被当地人称为阿尔泰山之最,(也称

6、穹状山峰,岩体中存在倾斜角度在6075以上的穹状节理面)。下图为神钟山景观图和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9届山东新泰一中高三月考,9)神钟山的形成()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岩层断裂风化侵蚀出露地表B.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反复升降风化侵蚀出露地表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出露地表D.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出露地表答案C2.(2019届山东新泰一中高三月考,10)该山峰表面十分陡峭的主要原因是()A.山峰海拔高度高B.山体抗侵蚀能力强C.山峰相对高度大D.节理的倾斜角度大答案D方法2褶皱与断层的判读方法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上到下岩层由新到老),读图,完

7、成下面两题。1.(2019届山东夏津一中高三月考,3)河流处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答案B2.(2019届山东夏津一中高三月考,4)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甲处地貌是内力作用所致D.图中岩层都为岩浆岩答案B方法3外力作用与地貌判读技巧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为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018山东济南商河高三3月模拟,6)关于辽河河口海岸线描述错误的是()A.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B.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C.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

8、进D.190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答案B2.(2018山东济南商河高三3月模拟,7)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A.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B.辽河上游堆积作用较强C.辽河河口潮汐侵蚀较强D.辽河河口潮汐堆积较强答案A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山东省卷、课标卷题组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图,完成下题。(2011课标,2,4分)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演示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C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1.(2018课标,6,4分)贝加尔湖形成

9、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A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2.(2014大纲全国,6,4分)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C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貌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

10、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8课标,6,4分)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答案A2.(2018课标,8,4分)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D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2017课标,9,4分)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11、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答案C4.(2017课标,10,4分)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答案B5.(2017课标,11,4分)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B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2016课标,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

12、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答案C7.(2016课标,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答案B8.(2016课标,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D教师用书专用(9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3、9.(2015课标,10,4分)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答案D10.(2015课标,11,4分)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B11.(2013课标,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

14、;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