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1815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 文 两 篇 八年级 语文 导学案 审批:主备授课学生班级课 题 短 文 两 篇学习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导入设计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研讨,掌握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议词,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预 习 案1、知识回顾:2、教材助读: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

2、写了陋室铭。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铭,是古代文体名,刻在器物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3、与格言颇相似。3、预习训练1)自读课文,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陋 () 馨( ) 儒( ) 牍( ) 苔() 甚fn( )y()泥 zhu() 清涟() xi( )玩 xin()有闻2)了解周敦颐、刘禹锡,文学常识填空。陋室铭和爱莲说,作者分别是_代著名诗人_和_(朝代)哲学字_体裁分别是铭和_,其中“铭”本指_,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都是_的;两位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没有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_。4、我的疑惑:探 究 案1、演讲安排:2、我的疑惑展示:3、阅读读课文(形式要多样)4、重点问题探究展示:1)、“陋室”的主人是个

4、粗俗低下的人吗?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3)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4)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知识网络(板书设计)训 练 案1、片段训练:以杨树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用上托物言志的写法。2、训练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有仙则名 ( ) 往来无白丁(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5、( )不蔓不枝( ) 花之君子者也(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2)、“之”有时相当于“他 (她 它) ” “这 那”,有时相当于“的” 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陆草本之花,可爱者甚蕃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翻译下面句子。(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堂

6、清反馈:课内语段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2.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人?3.理解填空。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

7、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

8、葛庐,西蜀子云亭7.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是:8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的愿望和_的生活情趣。这两篇短文采用了_的写法。9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反思建议(我的收获):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