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安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1681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安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安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安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安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材分析1、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以描写四季景物为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这些课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又进一步从山和水具体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本文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更是学生学习写景方法的最好范例;同时,文中优美的语言、美

2、好的意境,都足以让学生获得不少的教益。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地域相距较远,学生对济南知之甚少,但结合我们当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内容。另外,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思考探究,有利于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2、学生认知障碍点:本文内容较易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进性自学,然后重点探讨重难点问题,最后再通过当堂检测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培养自读写景抒

3、情散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各种修辞给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感悟文章的图画美、情感美、音乐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冬吟白雪诗,一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什么呢?(二) 整体感知1、 简介作者2、 预习检测济南 镶

4、 水藻 澄清 响晴 贮蓄 暖和 髻儿 晒太阳 伦敦 3、 思考题1) 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2)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那些景物?3)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研读赏析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四、 布置作业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用得好,

5、找出来,想想为什么用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段?五、总结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老舍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那我们下节课将来一起品味老舍的语言美。六、说出你的收获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