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1088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颂【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学习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 。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

2、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2、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3、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 。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 的光荣称号。3、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

3、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巅( ) 屏障( )( ) 狂澜( ) 劈( ) 哺( )育 澎湃( )( ) 九曲连环( ) 榜样( ) 流 xi( ) 发 yun( ) 浊( )流 wn ( ) 转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摇篮:(2)滋长:(3)起源。(4)澎湃:(5)狂澜:(6)宛转:(7)屏障:【教学过程】(一)激情朗读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

4、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二)整体感知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4、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5、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三)仔细品味1、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本篇文章的结构是?7、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8、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