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探源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490874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0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探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探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探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探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探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建筑史学认识论、方法论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探源 S o u r c eo fI m a g i n a r yB e a u t yi n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 李震 刘志勇 L iZ h e n L i u Z h i y o n g 摘要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来源于自然而又表现自然的优美景色著称于世,更以其对充 本文试凡憔统自然观及古典诗、书、画艺术的美学 满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的追求独树一帜。这一追求是伴随着古典园林的产生而产生 鎏墨翌宴叁园林产生的影响中,探求园

2、林意境美 的,受到当时自然观与审美观的影响而逐步形成。本文试图研究传统自然观及古典 类主;删1 葛森意境美 自然观诗、书、画 诗、书、画艺术对古典园林的影响,进而探询园林意境美产生的渊源。 1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内涵 A b s t r a c tI m a g i n a r yb e a u t yi st h eh i g h e s t g 。a nC h i n e s eg a r d e n I n 。r d e rt os e e kt h e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s o u r c eo fi m a g i n a r yb e a u t yi nC

3、 h i n e s e“艺术意境离不开情景交融,所谓情景交融,也就是近代西方美学讲的移 g a r d e n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i m p a c to f情现象( E m p a t h y ) ,移情现象有好几种。总之,是以享受( 或创造) 的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o fn a t u r ea n dt h e 自我与观赏( 或创造) 的对象的交融,即对象的形态活动唤起我的情感活动和意 a e s t h e t i c s 。nt r a d i t i o n a l

4、p o e m ,p e n m a n s h i P , 向,又消失在全神贯注的观照或创造中,而为对象的形态或活动所代替,亦即自 Y “丫? 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而为一。而这正是华夏文艺中所极力追求的情景交融、物我 K e yW o r d sG a r d e n s ,I m a g i n a r yb e a u t y ,I 目 ,m C o n c e p to fn a t u r e P o e m P e n m a n s h i D 。 p r 十。以现实的、易于理解的象,表达出抽象的意,唤起人情感的共鸣,达到物我两 忘的意境正是传统艺术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

5、就是用抽象、概括的景 唤起人无限的情。这里所指的情,是一种对自然流变的感悟,对人生悲欢的抒发。 不同的人对人生有着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体现出自然不同的存在与 变化状态。无论何人、何时身处其中,总别有一番感悟。这正是园林的魅力所在。 将诗之隋、画之意,融入山、水、花木、建筑的营造之中,一所园林就是一首 山水诗,一幅山水画。不管是介入千顷汪洋的大观,还是表现出四时之浪漫的小景, 都可以山水画来比拟,以画的意境来取舍。紫气青霞,白苹红蓼,加上浓绿的杨柳, 闪光的池水,色彩是多么缤纷。而在如画的自然景色中,又点缀着彩虹一般的小桥, 灵巧的亭阁,还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等,其间小鹿闲步,锦

6、鳞浮波,白鸡啼 鸣,形象是多么的丰富美丽。再加上那雨打芭蕉的滴答声,瑟瑟琴声,寺院钟声和 轻风的吹拂声;还有光影、树影、水中倒影;溶溶月色下远近景色的朦胧美这 些影、形、声的交混,奏出了恬静淡雅的园林抒情曲。而陶醉在这和谐旋律中的游 赏者不由得会感到“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胸中飞舞的心理活动带着 情思理念就会源源流出。你会觉得这些风景虽然不会言语,但好像都有了活的灵 魂,能够传达问津的信息。 作者单位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船 2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审美的形成 2 1 传统自然观对园林意境审美的影响 自然观即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基本看法与根本观点,中国自然观是中国先民们通 过长期观察、体验

7、生活,进行思考而总结出来的,是建立在元气论基础之上的天人 合一的自然观。这一自然观在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中都所体现。道家的经典著作 老子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意思是说天之间犹 如一架风箱,在浩莽的虚空中充满了元气,正是这元气的运化和流动,造成了宇宙 间万物的生成和发展,正是这元气使人与自然、人与宇宙浑为一体。它表现的精神 是一种深沉的静默,与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合,体合为一。这样我们的先辈们就会如 老子所述,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去“以天为父,以地为 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 这种自然观在经历了秦汉的繁缛经学桎梏之后,到魏晋南北朝又焕发出勃勃生 全国

8、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建筑史学认识论、方法论 图1王羲之“七月都下帖” ( 资料来源:华夏美学插图珍藏本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 机,并注入了新的内涵。汉末以后至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的 多事之秋,战乱频仍,世事沧桑莫测,人们的生命时时处于种 种威胁中。生命存在被作为一个时代的主题进入六朝人的思考 范围。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的世界,重新认识自然,开始用 心去品评生活,用生命去感悟那多变的世界。于是老庄哲学又 被大家从遗忘的角落里找出来。六朝人重新解读玄奥的哲学,试 图从深藏玄机的思辨里找到对生命、对事物的真正禅悟,试图 在那纯理性的逻辑演绎中寻求精神的庇护所,让飘零而疲

9、惫的 生命得到安顿,让饱尝战乱及离别之情的灵魂得以止泊。因此 哲学不再仅仅是作为一门学科及装点门面的学问被研究、被思 考,而是与人的生死悠息相关,进入到人存在这一本体性高度, 进入生命本体的深度。建立在这种哲学基础上的自然观与生命 的存在相互交融,更为深刻,更具活力。 受到这种自然观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中国古典园林。由天人合一衍化出园人合一。彼之境域化为此 之心域,身心和万物相协交感。园林不仅成为人的居住处所,而 图2( 清) 查士标“溪山雨意图”( 资料来源:同图1 ) 且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灵的一种沉浸对象。幽谷林泉,美兰佳惠, 林篁青苔,流觞曲水,暮蝉衰草,寒涧树梢,都与身

10、心交融、化 一,成为那诗意化的栖居,虚怀以顺有,游外以宏内,沉机以 悠息。正如勃克来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所论,在 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 我。一枝花、一湾泉,都是心灵驻足之处,无不向人诉说着、启 示着自然的奥秘,无不向人深情地倾诉着大自然的绵绵情意。 继承了六朝自然观而发展起来的传统自然观,不仅从生活 方式上对人们产生了影响,而且进一步影响了园林的审美心理。 钠 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建筑史学认识论、方法论 影响人们以什么样的心境去建造、去欣赏那如画一样的景,如 诗一样的情。中国色彩的园林审美心理只是在六朝才真正形成, 汉魏以前的园林心理还

11、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审美心理。只有六朝 人才寻找到了和最先确定了中国园林审美心理,更宽泛地说是 六朝人在众多领域中真正寻找到和确定了中国艺术审美心理。 这些自然与六朝人性的觉醒分不开,可以说是人性觉醒的体现, 而人性的觉醒与自然观的深化是有密切联系的,进一步说园林 审美观的觉醒是人的觉醒,也是自然观的觉醒。 美的觉醒首先反映在心态上。它具体表现为以何种心理,以 何种视觉感受来领略园林,来建造园林。它不是物质的需要而 是精神的安顿,建造的是精神家园。怀着一颗平和、虚静之心, 恬然、怡然,园人合一,冥视六合,身内与身外融为一体。视 园林为心灵的寄托之所,心态的栖息之地。又视为艺术的对象 而存在。它虽独

12、立于园主之身外,却潜藏于身内,这种态度才 是真正的审美态度。以这样的审美观营建园林,才使得园林美 学思想在六朝得以确立。这一园林审美心理成为中国古典园林 追求意境美的渊源之一。 2 2 诗、书、画艺术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形成的影响 在谈到古典园林意境美形成时,不得不涉及到与之一脉相 承的诗、书、画艺术。六朝时期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促使欣赏 自然美的自然观兴起,促使传统的诗、书、画艺术开始倾向于 表现自然和讴歌自然,涌现了一批山水诗人与画家。而这些人 同时也是此时园林的主要创造、经营者。这使诗、书、画与园 林产生了共鸣,而互相影响,在表现自然与讴歌自然的同时,实 际在抒发着作者的情怀与思想追求。

13、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他不但在诗 文上为一代宗师,其生活风范亦为后世所景仰,视为最高的标 准。他是田园生活的传播者,由于他的诗文,田园开始成为中 国读书人的圣地。那种“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把质朴的自然 风景提升到哲学的层次。庄子的思想透过陶渊明的灵息,才真 正与自然的景观相通。自然的生命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 粮。他的归去来兮辞可说是田园之乐的具体说明:“归去来 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 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撙。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依南 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

14、而常开;侧 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景 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 在陶渊明的眼中,田园中的自然景物无不生动,为他带来生 命之感受。院子里的一棵树,足以使他怡颜,园子里的散步道 也有其诗意。抬头看看云天,倦鸟知返,太阳就要下山了,还 抚着孤松舍不得回家。通过文学的高超表现力,大自然的美形 象化了,奠定了山水画的精神基础。“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 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生命实在太动人了,我 乃忘形于大自然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的道家 哲学通过文学,深植于生活中了。陶渊明承续着庄子对自然敏 锐的体察力,把田园山林美化了、深化了。这成为读书人

15、主动 追求的目标,以后文人建造园林,无不遵循这一思想方向。 又如梁代徐勉的为书诫子嵩,“中年聊于东田开营小园 者,非存播艺以要利,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又以郊际闲 粕 旷,终可为宅。倘获悬车致事,实欲歌、哭于斯。吾经始历 年,粗已成立。桃李茂密,桐竹成荫,陌交通,渠相属。华楼迥 榭,颇有临眺之美;孤峰业薄,不无纠纷之兴,渎中并饶菰蒋, 湖里殊蛮芰莲。虽云人外,城阙密连,群生欲之,亦雅有情 趣。或复冬日之阳,夏日之阴,良辰美景,文案间隙负杖 蹑履。遣遥陋馆。临池观鱼,披林观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 求数刻之暂乐,庶居常以待终。”这是相当典型的园居审 美心理。居常以待终,求数刻之暂乐是中国人的人

16、生安栖意识, 人生意识遂成为审美意识。 与此时的诗赋相一致,王羲之的书法气韵生动( 图1 ) ,成为 后世的楷模。宗炳的画论也有“峰岫尧嶷,云林森渺”的描述。 在如今可见的宋、元、明、清山水画中,意境美体现充分( 图2 ) 。 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而园林受诗、书、画等艺术的影响, 用它特有的要素与手法表现出了建造者追求的意境,使人身临其 境,心I 临其境,实现了园林审美的最高追求意境美。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以意境美为核心的审美标准,虽经历了千余 年而不改初衷。这其中有时间变迁所带来的变化早期园林面 积大,重视山林、田园之美;后期园林面积小,追求精致、细腻 之美;也有地区不同带来的差异一北方园林色彩较为艳丽,建 筑较为厚重;南方园林色彩较为素雅,建筑较为轻巧。但对园 林中情与景交融的追求,从未停止过。造园即造景,造景即抒 情。用心处理每一处山、石、水面,用情塑造每一处景致。表达 园中之人、景中之人的各种欢乐、忧伤、凄美、豪放等等各种 感情。造园的要素及手法可能在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