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教案2 川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89490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教案2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教案2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教案2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教案2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教案2 川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政权的并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和元昊两位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知道金政权的统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与方法: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讲述有关历史故事,编演历史情景剧,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以及金与北宋、南宋的战争,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

2、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正确评价宋金议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金灭辽及北宋。金与南宋的关系。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展示杨家将图片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杨

3、家将的故事现在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那个时代!(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三)合作探究1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政权分别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有何影响?2如何评价“澶渊之盟”?3金对辽的战争和金对北宋的战争性质有何不同?4岳飞抗金斗争屡屡获胜的原因?5有人认为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而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四、课堂小结五、巩固练习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