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二)识字6《人从众 木林森》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88841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二)识字6《人从众 木林森》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二)识字6《人从众 木林森》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二)识字6《人从众 木林森》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二)识字6《人从众 木林森》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二)识字6《人从众 木林森》教案 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字6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说: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二、课内悟(一)导入: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2、板书课题。(二)初次看图,自渎生字词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

2、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三)看图学习生字词1、出示左图(一)2、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3、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二人”是干什么的?4、左图(二)(三)教法如上。5、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习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四)看图学习短文1、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金:前鼻音 成:翘舌音,后鼻音3、检查儿歌朗读情况4、读懂儿歌:“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回顾刚才的“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背儿歌三、教学生字1、认读生字词2、按笔顺描红反

3、馈变、成、金的笔顺学新偏旁:“群”:羊字旁6、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7、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以下字:众: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的左边的人的一捺要写成一点。群:君与羊都要写得瘦长些,羊的一竖还要写得长些。成: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状金:人字头要写得舒展些,盖住下面的字。8、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9、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四、课后练:1、填空:成:共( )笔,第3笔是( ),第5笔是( )。变:共( )笔,第3笔是( ),第5笔是( )。金是( )结构的字,共( )笔,第6笔是( )。课文内容填空:一人单独走是什么字?( )二人结伴走是什么字?( )三人成一群是什么字?( )教学

4、后记:“群”“黄”容易写成错别字。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剩余5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2、理解第二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有感情地诵读短文。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2、指名背诵第一则短文。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3、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并相机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准生字字音。三、看图学习短文1、自由读短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3、讨论交流:这则儿歌你读懂了哪句?说一说。4、有感情读背短文。四、教学生字。1、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2、用“单、丝、线、独”口头组词。3、在书上描

5、红“单、丝”。4、在习字册上书写 “单、丝”。五、诵读全文,检测效果多种形式诵读课文。多听写本课生字词。六、小结七、教学后记:1.学会本课了本课生字,掌握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2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较浓。3能够有感情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4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大胆交流。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