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设计 岳麓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88641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设计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设计 岳麓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2、能力培养: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课前导入: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

2、。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进入新课: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2、康乾盛世(板书)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板书)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

3、西方形成巨大顺差。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板书)解释商帮,是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商人为了对付市场竞争而组成的商人组织。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中国就有六个。以上都说明了中国明中期到清前期的强盛,中国在当时仍属头等的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板书)封建社会是以什么业为主?(农业)封建社会之后产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它又是以什么业为主?(工业)。近代化就是指农业向工业过渡的阶段

4、。明清时期近代化萌发的那些方面呢?课本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社会方面、观念方面、思想方面)请学生回答问题。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已有一部分不务农了。有的做佣人,有的在官府做事,有的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都说明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为什么会把这一现象作为一个近代化因素呢?封建社会人们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土地能随身带走吗?不能。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人们祖祖辈辈都只能在这块土地的住,不能离开。而工业社会,就象现在,你在公司做得不高兴了,你可不可以离开?当然可以。这就是工业社会人口流动性大。观念: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分别解释士农工商,提出商人的地位已超过农工。思想: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从课本的小字来分析。这些方面的变化,都说明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从农业向工业演进的趋向。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