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88629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课程标准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 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

2、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的对比,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设问质疑、讨论分析问题。 难点本课出现的许多专用的高难度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结束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史的灿烂辉煌就要过去,屈辱艰辛的近代史即将来临。本课用了“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三目来突出“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种种表现。学情分析学生已对明清的历史有了初步认识,通过本课,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末期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深

3、入的认识。初一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本课是以经济史为主的一节课,枯燥的说教式授课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教法与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采取“三步走”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明清经济发展”一目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和“分析提示”,力求培养学生获取材料、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和进行电脑文字编辑的操作能力。“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的学习中,提倡学生利用教材插图和文字,通过编写、表演历史剧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和表达力。“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教学中,

4、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涉及了多个历史名词、术语,教师可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感情教育的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前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有关的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编排课本剧。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出示投影:康熙、乾隆的朝服像)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两位皇帝的朝服像。大家猜一下,这两位皇帝是哪个朝代的?分别是谁?生答:略。师:不错。确实是康熙和乾隆二帝。大家之所以对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成就了康乾盛世的伟大局面。从明中后期到康乾盛世这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之后的中国历史便陡然逆

5、转,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迅速在世界潮流中没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危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课,去感受一下“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出示投影:课题)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三个子目,告诉我“盛世”与“危机”的表现是什么?(教师出示投影或书写板书,让学生说出盛世、危机的表现,对课文有个总体了解)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指板书说出“近代前夜的盛世”指的就是明清经济的发展。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课文第一子目和老师发给的学习材料(参见附录二),依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将所获取的材料加工分类,说出明清经济繁荣的种种表现。(投影出示分析提示:明清经济繁荣的种种表现,如农业、手工业

6、、商业、人口等方面)这里建议在同学们加工材料的同时,教师可以选一名学生通过操作电脑,编辑概括出明清经济的表现。师问:我们大致了解了明清经济发展,谁能试试看,总结出这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生答:说出繁荣、发达等词汇。教师总结:1700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法国的启蒙学者伏尔泰对当时的中国给予了极高的称赞:“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出示投影,让学生齐读)二、近代化因素的萌发(学生自主学习)师:中国历史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明中叶以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子目的学习,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组织大家学习,同学们欢迎

7、。(关于这一段的学习请参看附录一)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过渡:明中期的经济、社会、思想观念等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中国农耕文明逐渐向近代文明演进,但是清朝的统治者却无视这种变化。正当西方列强发展之时,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却在前进的历史车轮之下摆上了一块又一块的绊脚石,致使中国社会缓慢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倒退。著名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是这样评说当时的中国的:“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出示投影)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结合教材和老

8、师发给的学习材料(附录二),试分析讨论这段话,之后说出讨论结果。讨论问题如下:(出示投影)()“不顾时世”中的“时世”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形势?(让学生分析西方世界发展情况)()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安于现状”的?(让学生分析明清危机: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落伍于世界;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阻碍历史发展的政策;陷入鸦片贸易的危机)()你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有何感想?(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注意多鼓励)附录 学习材料明清经济情况介绍明朝人口增加,高产小麦、水稻是主要粮食。为增加粮食产量,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海南地区还出现三季稻。世纪,福建、广东等地从国外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朝人

9、的衣料,逐渐以棉布为主。随着植棉的推广,棉纺织也迅速发展。制瓷业在明朝继续发展,景德镇居全国制瓷业首位。明代采矿技术比前代发达。明中后期以后,投入市场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达多种,商业经济空前活跃。除北京、南京外,繁华的城市有多座,三分之一集中在江、浙地区。较小市镇发展很快。众多的集市庙会,也是那时重要的贸易场所。清朝康乾年间,政府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多次减免租税,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耕地面积增加了以上,人口增长到3.6亿。经济作物桑、茶、棉花、甘蔗、烟草的种植面积扩大了,成为商品。清朝前期时手工业生产比明朝更发达。政府鼓励商人开矿,矿冶业迅速发展。云南的铜矿数量多,规模大,乾隆年间就有余处。苏

10、州、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发达。景德镇制瓷规模比过去扩大了。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繁荣起来。北京是当时全国性的贸易市场。东南各省苏州、扬州等城镇都很繁华。西北、西南各地也出现了不少商业城市。康乾盛世指从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经过增设军机处等统治机构,广开科举,屡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丹的叛乱;鼓励垦荒,兴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到乾隆时,国库充盈,文化发达,清朝进入了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的盛世局面。贸易顺差也称“出超”。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值大于进口贸易总值的贸易余额。反映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近代化是指三百年前欧洲工业革命以来

11、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运动。近代化运动源于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此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浪潮。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其主要特征大致表现为工业化、都市化、法制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民主化、教育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非农业生产人口比率大幅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等。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它对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其消极影响日益明显。明清之际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在这之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

12、变。民主政体取代封建专制统治;以牛顿力学理论为代表的科学革命席卷欧洲;珍妮纺纱机、瓦特蒸汽机引发的工业革命几十倍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西方国家近乎疯狂的越洋抢滩,野蛮的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鸦片和鸦片贸易鸦片又名“罂粟”“大烟”。原产于南欧,属于年生草本植物。花色艳丽,果实含吗啡,加工入药,有止咳、镇痛和催眠的功效。未成熟果实含乳白色浆液,制干后即为鸦片。近代西方殖民者为掠夺他国财富而经营的大宗毒品贸易。尤以中国受害最深。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