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在汉代式微的原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84017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家在汉代式微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墨家在汉代式微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墨家在汉代式微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家在汉代式微的原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墨家在汉代式微的原因14014309汉语言文学145班 黄沁华墨家始创于战国初期,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学派。韩非子显学篇中写到:“世之显学,儒墨也。”由此可见,墨家学说在当时是倍受士人推崇的学说之一。然而自秦汉以来,墨家式微,几乎从历史上消失殆尽。关于墨家式微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汉代王充认为:“墨议不以心而原物,苟信闻见,则虽效验章明,犹为失实。失实之议难以教,虽得愚民之欲,不合知者之心,丧物索用,无益于世。此盖墨术所以不传也。”胡适则认为墨家中衰:“第一,由于儒家的反对;第二,由于墨家学说之遭到政客猜忌;第三,由于墨家后世诡辩太微妙了。”历代学者中不乏探讨过墨家由盛转衰的原因的

2、人。总而言之,墨家式微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因是墨家思想自身的缺陷。外因是汉代统治者为了统一政治思想使墨家失去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从而走向衰微的道路。墨家的自身缺陷表现在墨学理论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结构所不容。有史以来,人类就生活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之中。中国宗法制社会结构随着时代的演进和朝代的更替不断强化与稳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实行以宗法为基础的君主专制,从而使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得以强化。并且逐步深人人心,成为牢固的民族心态、社会心态与伦理规范。可是墨家却抨击宗法制的世袭制:“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

3、人骨肉之亲”,长此下去,必将“失措其国家,倾覆其社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这意味着墨家学说的发展长久受到抑制。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墨家有悖统治者意志、与民众根深蒂固的宗法思想相逆的学说在历史的洪流中必然遭受阻力。墨家式微的外部因素之一是秦始皇颁布“焚书坑儒”的诏令。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法典制度。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作为基础。而墨家的“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都是针对统治者的奢侈腐化的生活而提出的,其旨在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墨子曾说:“君,以若(顺)民者也”,可见,墨家的法制不是顺君而是

4、顺民;国家的宪令也不是利君而是利民,故他说:“功,利民也”,利民者赏,“赏,上报下之功也”。墨子义正言辞的指出:建国立君,并不是为王公们的富贵淫逸,“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贫,众寡”。所谓“富贫”,则人民贫困,就需要“强本节用”,使人民富裕。所谓“众寡”,则人口少,劳动力不足,就必须“内(宫)无拘女,外无寡夫”,使人口增长。如是,则人民富庶,国家兴旺。墨家“以民为本”的思想不能适应秦朝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这注定了它不能逃脱“被焚”的命运。汉初因诸侯割据势力膨胀,社会战乱不定。而墨家后学向谈辩、任侠两个方向发展,这两个方向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故汉武帝决定采用董仲舒的“大一统”、“君权神授”的儒家思想来加强思想统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墨家的衰落与汉代儒家的独尊地位有直接的关系。董仲舒对孔孟儒学做出改革,兼收并蓄各家学派的精华,融于儒家学说之中,使之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士人的推波助澜,致使儒家圣人和经典日益成为人们辨别,是非的标准。久而久之,其他学说反而遭到世人的排斥。在此形势下,墨家已无立锥之地。墨家学说兴于战国,中衰于汉代。作为显赫一时的学派,墨学衰微不是单纯的某种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众多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墨家学说作为一种思想产物必须与时俱进,兼收并蓄,才不会被时代和人民所抛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