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病防治对策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483654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黑痘病防治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葡萄黑痘病防治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葡萄黑痘病防治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葡萄黑痘病防治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葡萄黑痘病防治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黑痘病防治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黑痘病防治对策(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葡萄简介及葡萄黑痘病的研究和防治对策,郭靖,主要内容,一:葡萄简介和分类 二:葡萄黑痘病(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 三:葡萄黑痘病害的研究现状 四、防治措施 、,葡萄(Vitis Vinifera)是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古称蒲萄、蒲桃等(吴景敬,1984),与柑橘、苹果、香蕉和梨并称五大水果,栽培历史悠久,世界栽培葡萄有5000-7000年的历史,我国栽培葡萄的历史也有两千多年,Allewedt(1988)估计目前世界葡萄有5000至8000多个品种,而我国葡萄品种有1000余个,一:葡萄简介和分类,图1 红提葡

2、萄,图2 夏黑葡萄,葡萄的分类,(一)葡萄种群分类,(二)栽培品种分类,1、按用途分类,2、按果实成熟期,1、北美种群:,(一)葡萄种群分类,有2830个种,作为果实利用的主要是美洲种。用作砧木的有河岸葡萄、沙地葡萄、冬葡萄等。美洲种葡萄耐寒性强,较抗真菌病害,栽培较易。浆果有狐臭味。有肉囊,果皮较厚,果肉与种子不易分离。适应性强,耐潮湿,与欧洲种杂交培育出大量优良品种,如康拜尔、白香蕉、巨峰等。,图3 巨峰葡萄,图4 白香蕉葡萄,2:东亚种群,有40多个种,源于我国的有10几个种,多为野生类型,其中利用价值较高的有山葡萄和毛葡萄。其浆果可鲜食,也可酿酒。用山葡萄酿制的葡萄酒在国际上独树帜,颇

3、受欢迎。山葡萄是葡萄属中最抗寒的一种,能耐-40以下的低温,是培育抗寒葡萄品种最好的种质资源。,图5 山葡萄,图6 毛葡萄,3:欧亚种群,仅有一个种,即通称的“欧洲种”葡萄, 在所有栽培种中价值最高。现栽培类型中鲜食及加工品质最好的品种多属此种。该种起源于黑海、里海、地中海沿岸,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该种果穗、位都较大,具有各种不同的外形和色泽,雌雄同株,具有完全花或雌能花。该种抗寒性较弱,抗旱性很强,喜光,对真菌病害抵抗力较弱,不抗根瘤蚜。赤霞珠、黑比诺、法国兰、沙芭珍珠、玫瑰香。,图7赤霞珠,图8 黑比诺,4、杂交种群,该种群是葡萄种间进行杂交培育成的杂交后代。如欧

4、洲种和美洲种的杂交后代称欧美杂种。欧美杂种品种显著的特点是:浆果具有美洲种的草莓香味,具良好的抗病性、抗寒性、抗潮湿性和丰产性。目前在我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欧美杂种已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图9 京亚,图10 黑蜜,(二)栽培品种分类,1、按用途分类 鲜食品种 通常果穗大或中等大,果粒整齐而不过于紧密,成熟一致,外形美观,风味 甜酸适口,有些有芳香味,如莎巴珍珠、葡萄园皇后、玫瑰香等。 酿造品种 通常果肉多汁,出汁率高,含糖量高,风味纯正,果实白色的可酿造白葡萄酒,如雷司令、意斯林、索维浓等;果皮或果汁红色的可酿造红葡萄酒,如晚红蜜、黑比诺、赤霞珠、法国兰等;酿造和鲜食兼用品种通常果粒较大,既

5、适宜鲜食,又适宜酿酒,如龙眼、玫瑰香、西拉等。,制干品种 通常含糖量高,寒酸量低,果肉硬脆,无核,如无核白、长无核白、无核紫、京早晶、琐琐葡萄等;有些脆肉、大粒的有籽品种,也可制有核葡萄干,如可靠甘、亚历山大、牛奶等。,制汁品种 通常出汁率高,高糖,多有香气,果汁颜色鲜艳,易于澄清,保存后风味不变,如康可、康拜尔、晚红蜜、蜜尔紫等。,制罐品种 要求果大、肉厚、皮薄、汁少、种子小或无,有香味等。如无核白、京早晶、牛奶、白鸡心、森田尼、新玫瑰等。,砧木品种 主要是抗葡萄根瘤蚜(Viteus vitifoliae)砧木。,2、按果实成熟期,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特晚熟,图11 不同品种葡萄成熟期

6、,二:葡萄黑痘病 (一)葡萄黑痘病的传播及危害史 (二)葡萄黑痘病为害特点 (三)葡萄黑痘病的症状表现,葡萄黑痘病,(一)葡萄黑痘病(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传播及为害史 葡萄黑痘病是由葡萄痂圆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现在几乎遍布全世界的葡萄产区,成为影响葡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该病菌主要发生在欧亚种葡萄上,而欧亚种葡萄起源于里海、黑海沿岸的中亚、高加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一带,因为其品种优良且栽培价值较高,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葡萄产区的首选种群。一般认为葡萄黑痘病原分布于欧洲和北非,但随着欧亚种葡萄在全世界主要葡萄产区的广泛种植,随后逐步扩展到世界各地,葡萄黑痘

7、病也成为为害葡萄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二)葡萄黑痘病为害特点 葡萄黑痘病又称鸟眼病、疮痴病,是我国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的葡萄病害之一。我国南方各省尤以春夏两季多雨潮湿的天气发病严重,在长江流域,一般5月上旬开始发病,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其孢子不断萌发,侵染葡萄植株上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而造成为害,侵染经约10d左右即可形成病斑并多次再侵染,致使病情加重。,(三)葡萄黑痘病的症状表现 葡萄黑痘病的为害从葡萄发芽到生长后期均有发生,植株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新梢、卷须、叶片、叶柄、果实、果梗等均会受害,时间上以春季和夏季最为常见. 新梢、蔓、叶柄、叶脉、卷须及果柄受害时,病斑呈长椭圆形,边缘紫

8、褐色且稍隆起,中央呈暗色的不规则凹陷斑,病斑可联合成片,形成溃疡,环切而使上部枯死。,图12 葡萄黑痘病危害幼叶症状,图13 葡萄黑痘病危害幼果症状,幼叶受害呈多角形,发病初期,叶部出现针眼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周围出现淡黄色的晕圈,随后逐渐蔓延扩大,叶脉受害而停止生长,使叶片皱缩畸形,直至叶片形成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病斑。,图3 葡萄黑痘病危害叶片初期症状,图4 葡萄黑痘病危害叶片中期症状,最后导致干燥破裂穿孔,中间呈星芒状破裂。,葡萄黑痘病危害叶片中后期症状,幼果受害时呈褐色至黑褐色针尖大小的圆点,中央灰白色似鸟眼状,病斑开裂且病果小而味酸,有时病斑亦可连片,表面形成硬化,发

9、病后期病粒萎蔫变黑至干枯脱落。,图14-15葡萄黑痘病危害幼果时症状,图16 幼果感染初期,图17 幼果感染后期,三:葡萄黑痘病害的研究现状 (一)葡萄黑痘病为害机理 (二)葡萄黑痘病的发生规律 (三)适温、高湿是黑痘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一)葡萄黑痘病为害机理 一般认为葡萄黑痘病由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痂圆孢属(S-phaceloma)真菌所引起,其病原物的有性态为葡萄痂囊腔菌(Elsinoe),属于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极少见;无性态为葡萄痂圆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痂圆胞属,分生孢子梗极短,不分枝,紧密排在子座组织上,分生孢子单细胞,卵圆形或椭圆形。,有关研究表明该病病

10、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蔓、病梢和卷须中越冬,也可在病果和病叶中越冬,翌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条件适宜时,孢子萌发,从皮孔、气孔等自然孔口入侵,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表皮下蔓延,以后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侵入新寄主,进行重复侵染。,图18 葡萄黑痘病病菌传播循环,(二)葡萄黑痘病的发生规律 随着对葡萄黑痘病的深入研究,对其发生规律的认识较为一致。 1、该病的近距离传播可通过病叶、病蔓、病梢等萌发的分生孢子进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菌的枝条和苗木; 2、组织幼嫩时发病最重,多雨高湿的气候发病重; 3、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肥料不足,树势衰弱等均易导致发病; 4、欧亚品

11、种及地方品种易感病,而美洲品种较抗病。,(三)适温、高湿是黑痘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研究表明: 菌丝体产生的分生孢子的侵入适温为25,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832,最适温度为24。当温度低于4 或高于36 时,菌丝都不能生长;在2028时,潜育 期为46 d,如遇多雨、高湿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于孢 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因此,适温、高湿是黑痘病 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各地又因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其发生规律的表现也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各葡萄产区的特点加以防治。,四、葡萄黑痘病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生理性抗性 (二)科学栽培与管理。 (三)适量化学防治,(一)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生理性

12、抗性 不同品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在历年发病严重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生产条件、技术水平,选用既抗病又具有优良园艺性状的品种,如井川1014、巨峰、井川1075等对葡萄黑痘病高抗的品种,或较抗黑痘病的康拜尔早生、玫瑰露、吉丰14、白香蕉等。,图19 巨峰葡萄,图20 玫瑰露葡萄,(二)科学栽培与管理。 合理施肥在施肥和追肥时,应使用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全肥。施足有机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以增强树势。同时,加强对枝梢的管理,及时锄草,结合夏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避免架面过于郁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温度和湿度。地势低洼的葡萄园,雨后应及时排水,做好

13、排涝措施,防止果园积水;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图21 葡萄疏果,(三)适量化学防治,萌芽前,将老蔓的翘皮仔细揭除,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对植株、架材和地面进行1次全面喷施。苗木或插条放在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或10%15%硫酸铁溶液,或3%5%硫酸铜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定植或育苗。,图22 葡萄黑痘病化学防治,芽鳞膨大但未出现绿叶时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或80%五氯酚钠原粉稀释200300倍水。 花前半月、落花70%80%和花后半月喷10.7250的波尔多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抑快净52.5%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1 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