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_第一章至第六章简介1___79页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483633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管理史_第一章至第六章简介1___7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_第一章至第六章简介1___7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_第一章至第六章简介1___7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_第一章至第六章简介1___7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_第一章至第六章简介1___7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管理史_第一章至第六章简介1___7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管理史_第一章至第六章简介1___79页(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5,上篇,中国教育管理史:简介,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 第二章。秦汉时期教育管理。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 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管理。,本个PPT。100张,一、预测的概念,7: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管理。 8:第八章。晚晴的教育管理。 9: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 10:第十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管理。 11:第十一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教育管理。 12:第十二章。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 下个PPT。,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

2、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 夏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 先秦的教育管理就从夏商西周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教育的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第一节夏商周西周的教育管理,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史载五帝时期有成“成均”之学,虞舜时有“痒”,这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名称。 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名称有“序”和“校”。东序:大学。西序:小学。-夏朝的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重点。,第一节夏商西周时期是教育管理 一。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发展到商代,除继承前代已有的痒、序外,又设立了“

3、瞽学”和“学” 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大学的国家之一。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学校也集两代之大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西周学校系统,国学,乡学,大学,小学,天子设 立的(五学),诸侯设立的(一学):(半页)宫,辟雍,中,天子承道问天之所),东序,成序,瞽宗,上痒,(东,习武之所),(南,习乐之所),(西,演礼之所),(北,学书之所),闾(25家)塾,党(20家)痒,州(5党)序,乡(5州)校,西周上图总结,二“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学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所谓”,学在官府”即学术被官府所垄断,民间无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在官师不分、教育机构

4、与行政机构不分。 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 只有奴隶主贵族子弟,才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学在官府教育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三教育教学管理,奴隶制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以西周最为完善。在“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国学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一般奴隶主和庶民子弟则入乡学。 学校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的,乡学还负有社会教化的责任。 在教学内容上,夏、商和西周都有不同程度地重视军事教育和宗教教育。 各朝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夏朝“为政尚武”,更为重视军事教育 商朝不仅在开展军事教育的同时,也更为重视宗教教育。商朝的礼乐教育

5、有很大发展。 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教育,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何为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礼:相当于政治伦理课程,其具体内容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宗教礼仪等 乐:乐是与礼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内容,主要精神陶冶的作用。 射,御:射和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书和数为传授语言文学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 六艺之后的影响 西周的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 体现出西周教育还有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西周的教育以六艺为主要内容,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这是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其对教育的要求

6、。 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总结了夏,商亡国的教训,提出了以民情为鉴的思想,主张敬德保民。,西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较前代有很大发展,书和数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西周时期,国家很重视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建立了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制度。 视学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另一种是督导性的视学。(隔一年进行一次,视察内容德行和道艺。) 选贤贡士制度:即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诸侯和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这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教育体制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7、,教育体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 教育体制的变革最直接的表现,官学衰败和私学的兴起。,私学的兴起 在西周官学走向衰败的过程中,私人办学悄然兴起。 在春秋末期私学已经相当盛行。 私学在战国中期达到鼎盛时期。 儒、墨、道、法、兵、农、阴阳、纵横等各家学者都积极创办私学,先秦诸子大多是著名的私学大师。 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多方面的。 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教育不在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在社会激烈变革的过程中,蜂起的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悟出了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8、的道理。 诸侯用士养士,使士人得到青睐。所以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要,是私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私学兴起的意义 私学兴起是教育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使教育从政事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各家各派在创办私学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练,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为后世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儒家的教育管理,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影响,也最重视教育的学派之一,孔子及其后继者,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 大学、中庸和学记等著作,对儒家的教育管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总结。,儒家的教育管理

9、,(一)教育管理思想,(二)私学的管理,(一)儒家教育管理思想,(1)文教政策思想,(3)关于学制的构想,(4)关于视学制度,(5)教育教学管理思想,(6)教师管理思想,(2)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1)文教政策思想,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孔子主张治理一个国家,要在发展生产使百姓富裕起来的同时,重视发 展教育。 在如何教育的问题上,孔子尤其重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 孔子主张,要通过教育,培养仁人,君子。 所谓“仁人”“君子”,是对他人充满仁爱之心,具备做人的一切美德 并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 孔子不仅主张要通过教育培养修己安人的仁人,君子,而且也很重视通 过教育启发百姓的道德自觉,

10、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孔子关于德治和法制利弊对比的论述,就比较鲜明地提出了这一思想 (文教政策思想)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在人性问题上持 “性善论”,认为人人皆可以成尧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作 用。 孟子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 民财,善教得民心。”,苟子,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又一主要继承人,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恶论” 因而也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主张积极通过教育去改变人的恶性,使人改恶 向善。 总之:在诸子百家之中,儒家最为重视教育,把教育看成是治国平天下的重 要手段。 对孔、孟、苟的文教政策思想,特别孔,孟的思

11、想,大学做了进一步概括 ,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大学第一目标是:在于“明明德”,即发扬人与生俱来的善性(美德), 也就是修己。第二个目标是:“亲民” ,这是儒家德政,仁政思想的体现。 第三个目标是:“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尽善尽美。,为了实现大学教育的这三个目标,大学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在八个条目中 核心是修身,修身即修己。 大学提出的这三个目标(也称三纲领),八个条目,鲜明地反映了儒家修己之人的思想。 学记作为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开宗明义地概括了儒家的文教政策思想,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2、“化名成俗,其必有学”的精辟论断。而且首尾呼应的方式,巧妙地提出治国平天下要以“教育为本”的宝贵思想。,(2)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孔子基于对教育在治国安邦中重要作用和对人性的认识,针对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人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一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即“有教无类” (3)关于视学的构想 基于对教育作用的高度重视,儒家认为应该普遍设立学校。 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构想了一个按家,党,术,国的行政建制设置学校的蓝图:“家有塾,党有痒,数有序,国有学,并提出一个九年制大学教育的计划。,(4)关于视学制度 学记中认为视学对教育有重要

13、的导向作用,所以,提倡帝王要亲自 视学,以示国家尊师重教。 主张教育行政要有视学制度,每隔一年要进行一次教育视察,以正确地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 学校要年年招生,隔年考查。 第一年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志向; 第三年考查学生能否专心学业和与同学和谐相处; 第五年考查学生能否广泛涉猎知识,尊师重道; 第七年考查学生学术研究的能力和识别选择良友的能力。 如果合乎标准,就可谓小有所成。 第九年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否做到触类旁通是否能对所学之道坚定不移。 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可谓大器已成。 这样的人去从政做官,就可以化民成俗,并受到民众的爱戴。是督导视 学所要达到的目的。,(5)教育教学管

14、理思想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这是孔子提出的设计课程的原则。 “志于道”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孔子所说的仁人,是能够处理的恰到好处(合乎中庸之道)的人,他必定也具备一切做人美德的人,而爱人(而非爱己)的品质是仁人的基础和核心。 孔子认为,以上教育目标和要求,要通过“六艺”教育来完成,所以游于艺。 孔子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教育。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儒家主张要重视入学教育,入学时要举行隆重的典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懂得尊师重教。 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儒家主张要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15、点接受能力等情况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6)教师管理思想 孔子主张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要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要做到言传身教。 苟子主张要特别重视教师地位和身份,同时他对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记对儒家的教师管理思想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是化民教民者。 因此,要审慎择师,要尊师重道。 教师要学识渊博,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要善于语言表达,要不断学习进修。,(二)儒家私学的管理,招生原则,教学管理,经费管理,招生教师与学生管理,招生原理: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对投师门者,不论贵贱,贫富,不论地域

16、,族类,来者不拒,都给予同样的教育。 教学原理: 孔子根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的课程设置原则,在教书中删订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书作为教材。 孔子教学不仅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强调身体力行,在教学中尤其注重道德教育。 在教学方法中,教师注重启发诱导,学生经常质疑问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研讨,切磋,并注意记录,整理研讨成果是教学颇具学术水平。,经费管理。 儒家私学经费没有固定的来源,主要来自 诸侯的馈赠。 所的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和师生的生活开支,也常常资助出使学生的父母或赡养去世学生的老人。 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儒家私学,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弟子入门要交纳束脩(you),以示尊师。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墨家的教育管理,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是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有许多独到的教育管理思想。,(一)教育管理思想,(二)私学的管理,墨家教育管理,文教政策思想,关于教育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