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82913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选择培养基: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2.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3.合成培养基:是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4.化能异养微生物:以有机碳化合物为能源,碳源和供氢体也是有机碳化合物的微生物。5.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以CO2为碳源生长的微生物。6.光能自养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以CO2为基本碳源,供氢体是还原在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7.光能异养微生物: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和供氢体营光合生长的微

2、生物。8.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9.呼吸作用:指从葡萄糖或其他有机基质脱下的电子(氢)经过一系列载体最终传递给外源分子氧或其他氧化型化合物并产生较多ATP的生物氧化过程。10.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11.无氧呼吸:以氧以外的其他氧化型化合物作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12.异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生物中除了乳酸外还有一些乙醇(或乙酸)等产物的发酵。13.生物固氮:微生物将氮还原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14.硝化细菌:能利用还原无机氮化合物进行自养生长的细菌称为硝化细菌。15.光合细

3、菌:以光为能源,利用CO2或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的细菌。16.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一类利用动物体、植物体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其特点是成分复杂、营养丰富,但不知其确切的化学组分,价格便宜,适合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生产代谢产物之用。17.组合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又称合成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营养要求设计的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优点是成分精确、重演性高,缺点是配制麻烦、价格较贵。主要适合科学研究用。 18.难养菌:难养菌就是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类支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和若干寄生真菌等。19.碳氮比(|(CN ):碳氮比是指在

4、某一培养基配方中,碳源与氮源含量的比例。严格地讲,应指在培养基所含的碳源中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摩尔数之比。20.Ashby无氮培养基:Ashby无氮培养基是一种以甘露醇为碳源,不加任何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高效分离土壤中能自生固氮的固氮菌属(Azotobacter)等细菌。21.Martin氏培养基: Martin氏培养基是一种对土壤中数量众多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高效分离土壤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孟加拉红、金霉素和链霉素是细菌抑制剂。22.鉴别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菌落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

5、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如EMB培养基。23.单功能营养物:单功能营养物是只具有一种营养要素功能的营养物,如日光辐射能只起着单一的能源作用,C02只起着单一的碳源作用等。24.双功能营养物:双功能营养物是可同时具有两种营养要素功能的营养物,如葡萄糖可同时起着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的作用,铵盐或硝酸盐可同时起着某些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和氮源的作用等。25.三功能营养物:三功能营养物是可同时具有三种营养要素功能的营养物,如氨基酸和蛋白质既可作异养微生物的氮源,也可作它们的碳源和能源。26.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利用碳源、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主要是维

6、生素类和若干嘌呤、嘧啶、卟啉和甾醇等有机物,有时也包括一些氨基酸。27.生长因子自养微生物: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即可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称为生长因子自养微生物。如多数真菌,各种放线菌和大肠杆菌等许多细菌。28.生长因子异养微生物:一些需要从外界获取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称为生长因子异养微生物。如各种乳酸细菌、动物致病菌、支原体和原生动物等。29.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物体内一切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是推动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并为此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一般可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部分。30. 最初能源:最初能源指外界环境提供给微生物的有机物、日光

7、辐射能或若干还原态无机物,它们不能直接用作微生物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只有经过微生物的能量代谢酶系的催化,使它转化成ATP等通用能源形式后,才能被真正利用。31.通用能源:环境中的三类最初能源(有机物、日光辐射能、某些还原态无机物)经一系列微生物能量代谢酶系催化后所形成的ATP,因它可被一切生物和一切生命活动所利用,故称通用能源。32. EMP途径: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绝大多数微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它以1分子葡萄糖为底物,约经10步反应,可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2和2分子ATP。33.HMP途径:HMP途径又称磷酸葡萄糖酸途径。特点是底物葡萄糖可不经E

8、MP和TcA途径而直接得到彻底氧化,产生大量NADPH2形式的还原力、多种3C至7C重要中间代谢物和6分子CO2。34.ED途径:ED途径又称KDPG途径,它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微生物中的一条EMP替代途径。特点是底物葡萄糖仅经四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由EMP途径须经十步反应才能形成的丙酮酸。本途径中KDPG醛缩酶是关键酶。每一葡萄糖分子的代谢产物为2丙酮酸、1NADH2、1NADPH2和1ATP。35.TCA循环:TCA循环即三羧酸循环。指丙酮酸经一系列循环反应而完成彻底氧化、脱羧后,形成NADH2、C02、H2O等产物的过程。广泛存在于好氧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体内。它是各种能量代谢和合

9、成代谢反应的枢纽。36.细菌酒精发酵:运动发酵单胞菌等少数微好氧细菌利用ED途径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再经脱羧形成乙醛后,被NADH2还原为乙醇的过程,称为细菌酒精发酵。37.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指呼吸链通过递氢和受氢(氧化)过程与磷酸化过程相互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38.发酵: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产能底物在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的传递而直接由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从而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广义的发酵也指任何利用好氧性微生物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39.同型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是一个分子

10、葡萄糖经EMP途径后仅产生两分子乳酸的发酵。40.异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是葡萄糖经HMP途径发酵后,除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C()2等多种发酵产物的发酵。41.SticMand反应:Stickland反应是一种以某一氨基酸(丙氨酸等)作底物进行脱氢(作氢供体),以另一种氨基酸(如甘氨酸等)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多见于厌氧的梭菌中。42.“Park”核苷酸:“Park核苷酸即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是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代谢物。43.细菌萜醇:细菌萜醇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一种类脂载体,是含11个异戊二烯单位的C55类异戊二烯醇,其功能是把

11、亲水性的“Park”核苷酸等中间代谢物变成强疏水性物质,以有利于在疏水性的细胞膜上进一步合成,然后再运送至细胞膜外,装配成肽聚糖。44.转肽作用:在肽聚糖合成过程中,通过转肽酶的催化,使前后两条多糖链通过肽尾问的交联,形成一条甘氨酸五肽“桥”。这一反应称转肽作用。45.休止细胞:休止细胞是指处于生长停滞状态的微生物细胞。46.次生代谢物: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产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而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称为次生代谢物。与初生代谢物不同,次生代谢物一般具有分子结构复杂,代谢途径独特,在生长后期合成,产量较低,生理功能不很明确,

12、以及其合成一般受质粒控制等特点。二、判断题(“+”表示对;“-”表示错)1.从元素水平来看,微生物与动物和植物的要求都很接近,从营养要素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也很相似,故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2.在六大类营养要素中,碳源是微生物需求量最大的营养物。( )3.在整个生物界中,微生物的碳源谱是最广的。( +)4.从经济的角度和对微生物适用性来看,“C.H.O.N”类均不是多数微生物良好的碳源。( +)5.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体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6.异养微生物是以有机碳化物作为能源和碳源的,但有的异养微生物也可利用部分CO2作碳源。( +)7.在

13、配制化能异养微生物培养基时,添加了碳源后就根本不必再添加能源了。( +)8.含“C.H.O”的化合物,是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兼能源,故它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是除水以外最高的。( +)9.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蛋白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10.可制成单细胞蛋白的酿酒酵母是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11.大肠杆菌不是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12.大多数放线菌和真菌都是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13.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就是它的能源。( +)14.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都是一些氧化态的无机化合物。( )15.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它们都属于原核微生物。( +)16.与其它营养要素不

14、同,对许多微生物来说,生长因子并不是其营养要素。( +)17.微生物营养中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就是维生素。( )18.配制各种野生型微生物培养基时,都不必加入生长因子。( )19.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之一,故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必须加入生长因子。( )20.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21.在配制微生物培养基时,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一般只要提供K2HPO4和MgSO4两种试剂即可。 ( +)22.促进扩散可实现营养物从外界环境中逆浓度梯度输入到细胞内。( )23.基团移位是营养物从外界输入到细胞内的一种逆浓度梯度、要消耗能量并改变营养物分子基团的

15、运送方法。( +)24.培养基配好后,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后再灭菌是不会有不良影响的。( )25.碳氮比是指培养基中碳源物质的重量与氮源物质重量之比。( )26.多数细菌和放线菌适合在pH为中性和微碱性的环境中生长。( +)27.多数真菌适合生长在pH为中性和微酸性的环境中。( )28.革兰氏阳性细菌比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更高的渗透压。( +)29.厌氧菌需要生活在氧化-还原势较高的培养基中。( )30.刃天青是一类可指示培养基氧化-还原势的试剂。( +)31.在配制异养微生物培养基时,实际上只要加入6种营养要素中的4-5种即可。( +)32.蔗糖硝酸盐琼脂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是一种半合成培养基。( )33.麦芽汁培养基是一种适合培养酵母菌的天然培养基。( +)34.淀粉硝酸盐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是适合培养霉菌的一种合成培养基。( )35.在厌氧条件下,富集乳酸菌可用Martin氏培养基。( )36.选择性培养基时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 )37.EMB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分离大肠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38.由于E.coli在EMB培养基平板上发酵乳糖而产酸,才使其菌落在反射光下会呈现绿色金属闪光。( +)39.伤寒沙门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因不能发酵乳糖,故在EMB培养基上会产生棕色的菌落。( )40.在实际效果上,鉴别性培养基也常兼有选择性培养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