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 交流.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482682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 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 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 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 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 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 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 交流.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交流第二篇: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交流第三篇:一村一品交流材料第四篇: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第五篇: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交流 *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南昌市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也是我省最大的建制镇之一。全镇区域面积146.3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其中城区人口7.2万,农村人口7.8万,驻镇中央、省、市单位38家。交通便利,京九、浙赣、皖赣和即将建成的向莆铁路交汇境内,沪昆、福银、赣粤三条高速都有出入口与*快速相连,105、320、316三条国

2、道穿境而过,距离南昌市中心仅30分钟车程,赣鄱总干及支渠横穿全镇,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催生。规模种养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一、“一村一品”工作现状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也十分明显,新村芦笋、剑霞果蔬、黄山鱼苗、棠墅土豆、高田甜瓜、璜溪生猪、黄堂龙虾、沙潭番茄、西洛甲鱼、蔬菜菜苗、辜坊大蒜、南店蛋鸭、合气菜柳等农产品基地规

3、模逐渐扩大,辐射效益日益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去年,黄山村神龙渔业5万吨草鱼鱼苗基地落成,成为全省最大草鱼鱼苗生产基地之一。新绿洲农业基地在316国道旁边规划建设600亩大棚蔬菜基地。农村流通组织日益增多,全镇成立黄山鱼苗、剑霞果蔬等农业合作社47个,依托农业合作社与基地、协会、农户实行联合协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镇共建成村级农贸市场等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蔬菜村组建、扶持专业搬运队,梁西村村民结合自身优势,从流通入手,自发组建了梁西村运输车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由最初的“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到拥有大型货车20余辆的大车队,它们将我镇的无公害蔬菜、瓜果、河头鱼苗等现代农产品运

4、至周边省市。 二、“一村一品”工作成效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全镇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16个,专业村小组72个,带动近4320户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候。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每年的700元,增长到现在的2100 元左右,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着

5、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使全镇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剑霞村从xx年成功引进江西锦绣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建设规模1000亩,其中精品园区300亩,其产出的无公害蔬菜及“早春红玉”等知名品种远销广东、珠海等地区。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农业结构调整注重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特别是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农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规范了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种植农业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镇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我镇已拥有农业加工企业35个,开发农业品牌20 个。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四、“一村一品”工作建议 1、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全省性的 “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一村一品”区域性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形成全省、全市一盘

7、棋统筹发展。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主任和优秀党员,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让他们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加强对种养大户、农民种植户的技能培训,形成全面铺开的、长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同时,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便捷的品牌注册和申报通道,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3、拓宽融资贷款渠道。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从政策层面建立信用贷款制度,解决农民缺少质押物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贷款渠道,制定方便农民专业合作和行业协会融资贷款政策,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提升

8、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 4、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要建立长效机制,长期提供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方面帮助,要建立全省性的信息流通平台,科学分析市场动向,继续畅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对农业产业发展实行地方税收补贴,要建立专项资金帮助解决无公害蔬菜检测等问题,形成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良性机制。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我县实现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目标,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

9、: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交流 *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南昌市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也是我省最大的建制镇之一。全镇区域面积146.3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其中城区人口7.2万,农村人口7.8万,驻 镇中央、省、市单位38家。交通便利,京九、浙赣、皖赣和即将建成的向莆铁路交汇境内,沪昆、福银、赣粤三条高速都有出入口与*快速相连,105、320、316三条国道穿境而过,距离南昌市中心仅30分钟车程,赣鄱总干及支渠横(更多请你搜索:wwW.HAowORD.cOm)穿全镇,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催生。规模种养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

10、格局。 一、“一村一品”工作现状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也十分明显,新村芦笋、剑霞果蔬、黄山鱼苗、棠墅土豆、高田甜瓜、璜溪生猪、黄堂龙虾、沙潭番茄、西洛甲鱼、蔬菜菜苗、辜坊大蒜、南店蛋鸭、合气菜柳等农产品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辐射效益日益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去年,黄山村神龙渔业5万吨草鱼鱼苗基地落成,成为全省最大草鱼鱼苗生产基地之一。新绿洲农业基地在316国道旁

11、边规划建设600亩大棚蔬菜基地。农村流通组织日益增多,全镇成立黄山鱼苗、剑霞果蔬等农业合作社47个,依托农业合作社与基地、协会、农户实行联合协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镇共建成村级农贸市场等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蔬菜村组建、扶持专业搬运队,梁西村村民结合自身优势,从流通入手,自发组建了梁西村运输车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由最初的“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到拥有大型货车20余辆的大车队,它们将我镇的无公害蔬菜、瓜果、河头鱼苗等现代农产品运至周边省市。 二、“一村一品”工作成效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

12、据统计,全镇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16个,专业村小组72个,带动近4320户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候。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每年的700元,增长到现在的2100 元左右,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使全镇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剑霞村从2014年成功引进江西锦绣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建设规模1000亩,其中精

13、品园区300亩,其产出的无公害蔬菜及“早春红玉”等知名品种远销广东、珠海等地区。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农业结构调整注重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特别是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农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规范了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种植农业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镇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

14、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我镇已拥有农业加工企业35个,开发农业品牌20 个。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三、“一村一品”工作举措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

15、的产业基础。 一是鼓励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和合作社。发挥新型组织在生产经营中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初步形成合气村为民蔬菜种植等10个蔬果专业合作社,璜溪村森海生猪养殖等20个生猪专业合作社,黄堂村奶牛养殖、宏发水产、荆山村向东水稻种植、曹家家禽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形 第三篇:一村一品交流材料 关于“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4年5月14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一村一品”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引智、提高科技含量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开展外专工作及“一村一品”活动,组织引导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一村一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双东村、大桥村、平楼村、庄楼村、陈楼村、八里村、大吕村、金桥村、旗杆村、袁西村“一村一品”活动示范村10个,新增陶河村、马王村、尤庄村、鲁庙村、金塘村、官阁村、徐场村七个示范村。已建成高作、双沟、王集、官山四个示范镇,新增魏集镇为示范镇。 (二)示范基地数量增加。按照巩固、提高、扩大引智辐射面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各项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的建设和项目申报工作。建成官山食用菌、王集万头羊养殖、王集万亩设施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