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82449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标准.(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工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热工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二) 课程基本理念 热工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编写。针对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同学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一门课程,是对专业发展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三)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工程热力学,掌握工质气体状态参数、理想气态方程以及热力学定律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为传热学,掌握设备传热的有关知识,创新思维提及优化

2、传热的相关方法。课时分配情况如下表:部分名称课程内容总学时授课实践作业第一部分工程热力学绪论218 4 4(一)基本概念和气态方程4(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2(三)水蒸汽4(四)湿空气4(五)喷管流动和节流2第二部分传热学(一)概述2224 44(二)稳定导热4(三)对流换热4(四)辐射换热4(五)传热过程与传热的增强与削弱8合计484088热工基础考核评定办法:60%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交作业+上课出勤率+平时表现。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热力学基本定律、工质的状态参数及变化规律等基础理论理论知识;掌握导热、对流、热辐射换热的基本理论以及

3、稳态传热的基本计算;掌握换热器的换热原理、热工计算及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为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必要的热力分析与热工计算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二)具体目标1.掌握工质气体状态参数、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并能进行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的分析和简单计算;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及其能量方程的应用,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和意义;3.掌握卡诺循环及卡诺定律、热泵的理论基础;4.了解水蒸气的热力性质及相应的图表,并能应用这些表进行热力过程分析和计算;5.了解湿空气的热力性质及相应的图表,并能应用这些图表进行热力过程分析和计算;6.理解气体和蒸气的节流、气体压缩与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应用;7.理解导热、对

4、流、辐射三种基本热量传递方式的基本定律及应用;掌握稳定导热、简单非稳定导热8.掌握平壁、圆筒壁、肋壁稳定传热的计算,并了解传热增强与消弱的方法和措施;9.了解换热器的类型、换热原理、基本构造,掌握换热器的性能评价与选用计算;三、内容标准第一部分 工程热力学主要介绍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一、二定律,水蒸气、湿空气等。(一)基本概念和气态方程 主要内容 工质及其基本状态参数;热力系统;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教学要求掌握工质、状态、基本状态参数和导出状态参数等概念;理解热力系统、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等概念;了解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

5、程式和理想气体定律的含义与使用。(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主要内容 系统储存能及与外界传递的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要求了解系统工质的内能、宏观动能与位能,热量的概念、单位,功量的概念、气体容积功在p-v图上的描述;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和闭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方程的含义;理解开口系统稳定流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方程含义及工程应用;了解定容、定压、等温和绝热过程的特征及应用;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表述及工程意义。(三)水蒸汽 主要内容 水蒸汽的基本概念;水蒸汽的定压生产过程;水蒸汽的焓熵图。 教学要求了解汽化、沸腾、汽化热、凝

6、结热、潜热、显热的概念及饱和水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了解水蒸汽生产的基本过程及过程中有关参数(液体热、干度、过热度等)的概念,水蒸汽pv图的形成与含义;了解水蒸气焓熵图构成示意(饱和区、过热蒸汽区的划分,各等值参数线的走势、分布),掌握水蒸汽焓熵图的应用。(四)湿空气 主要内容 湿空气的性质;湿空气的焓湿图;湿空气的热力过程。 教学要求了解湿空气的性质、影响因素和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空气的压力与水蒸气分压力的关系,未饱和空气与饱和空气的概念;温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定义与概念;含湿量、湿空气焓的概念;露点温度的概念,干、湿球温度的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湿空气焓湿图的构成,区域的划分,掌握焓湿图

7、的简单应用(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及求未知状态参数,由干、湿球温度确定空气的状态,空气热力过程的热、湿计算);掌握湿空气加热、冷却、加湿、混合过程处理中含湿量、焓、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变化分析以及它们在焓湿图上的过程曲线。(五)喷管流动和节流 主要内容 喷管、扩压管的工程应用与类型;喷管流动规律与喷管、扩压管的正确选用;节流。 教学要求了解喷管和扩压管的概念、类型及工程应用;掌握喷管截面变化与气流速度变化的控制规律,能进行喷管、扩压管类型选择;了解节流的概念与作用,节流过程特点和工程应用。第二部分 传热学本单元主要介绍传热的基本概念,稳定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和稳定传热的基本定律与基本计算。

8、(一)概述 主要内容 热传递现象,传热学研究的任务,热传递过程的类型,热传递的工程应用,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教学要求了解传热学研究的任务;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方式和热传递的工程应用。(二)稳定导热 主要内容 导热的基本概念;傅里叶简化导热定律;导热系数;通过平壁、圆筒壁的导热量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温度场的概念,了解温度梯度的概念;了解傅里叶导热定律,并掌握傅里叶导热定律的简化数学表达式和导热热阻的概念;掌握导热系数的物理含义和影响导热系数大小的因素;掌握单层平壁、多层平壁、单层圆筒壁、多层圆筒壁的导热计算。(三)对流换热 主要内容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与对流换热相关的准则;对流换热系数与对流换热量

9、的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流体性质、运动原因、流动状态及换热表面形状、尺寸、等因素对对流换热的影响;了解努谢尔特准则、普朗特准则、雷诺准则和格拉晓夫准则的物理含义及其影响;掌握牛顿冷却公式和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热阻的概念;了解对流换热的基本类型和基本计算过程。(四)辐射换热 主要内容 热辐射的概念;热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两物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热辐射的机理、特点,辐射换热的概念;了解辐射能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概念及黑体、白体、透明体和不透明体的概念;了解辐射力和单色辐射力的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普朗克定律,维恩定律,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克希荷夫定律的内容

10、及含义;理解辐射换热空间热阻和表面热阻的概念和角系数的概念,掌握两物体间辐射换热的计算式,能进行无穷大平行平壁、包腔内物体与包腔内壁、两平行平壁间辐射换热计算。(五)传热过程与传热的增强与削弱 主要内容 稳定传热;传热的增强;传热的削弱。 教学要求掌握通过平壁、圆筒壁的稳定传热;了解增强传热的基本途径,理解通过扩展传热面积、加大传热温差、提高传热系数来增强传热的方法;了解削弱传热的目的(节能,防止结露,满足卫生要求等)与方法,理解圆管热绝缘的经济厚度、临界热绝缘直径的概念和工程应用。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师应侧重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

11、,而不应是传统的指导;2.每次课前,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准备;3.注重学习目标与实际学习效果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动态;4.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安全教育,如工具材料摆放、完工清理、保管责任、书写打印要求及行为语言等。(二)考核评价建议1.加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统一性;2.尽量化繁为简,有可操作性。(三)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应体现指导作用,避免写成资料作用的倾向;2.紧紧围绕学习情境、具体的任务形成内容主线,再适当扩展内容;(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增设实验器械、配备专业的实验场所。根据专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专业

12、人才的需求量,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采集、编辑教学实物资料、产品样本,丰富教学媒体,建立课程教学的有关资源库,并不断更新完善,开发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开展合作,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社会服务功能。(六)其它1.做好课程教学团队的分工与协作,积极开展工作;2.注重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的完善更新。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学习提高学生工程图的试图方法和绘图技能,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二)课程基本理念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图示

13、、图解、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掌握建筑及暖通专业施工图的识图方法与绘图技能。(三)课程设计思路建筑制图与识图本着致力于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培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依据现今社会对本专业相关人才的需求趋势制定本课程。课时分配情况如下表:序号课程内容总学时授课实践课堂作业1绪论112制图的基本规定113投影制图2214864房屋建筑工程图445给、排水工程图4226采暖工程图8447通风空调图844合 计4828206建筑制图与识图考核评定办法:60%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交作业+上课出勤率+平时表现。二、课程目

14、标(一)总体目标建筑制图与识图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现今社会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二)具体目标1、掌握绘图的基本制图标准;2、理解正投影、轴测投影作图的原理;3、了解按照投影原理绘制三面投影图、轴测图;4、了解房屋建筑图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图内容、特点及绘制与识图的方法。5、掌握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和绘图技能。三、内容标准(一)绪论1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工程制图的发展情况。2教学要求了解工程制图研究的对象、性质、目的和任务;理解本课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二)制图基本知识1课程内容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114-2001);总制图标准(GB/T50103-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给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2教学要求了解制图标准; 理解制图标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