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疗法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482134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家庭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家庭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家庭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家庭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疗法(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治疗,一、定义: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 ,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二、特点: 1、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 2、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 3、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三、理论假设 1、家庭成员间过度的情感联系与家庭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联系,自我分化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家庭问题源于家庭成员与原生家庭心理上的分化。 2、上一代没有解决的问题趋向于传给下一代,即多代传承。(代代相传的错误),四、主要流派,(一)、鲍恩家庭系统治疗,(二)、结构派家庭治疗,(

2、三)、策略派家庭治疗,(四)、经验性家庭治疗,(五)、精神分析家庭治疗,A、代表人物:,Murray Bowen鲍文(恩) ( Jan-31, 1913 - Oct-9, 1990)家庭治疗理论家,,是一个专治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科医生。至今为止,Bowen的理论也是家庭治疗创始以来最丰富的系统。,(一)、鲍恩家庭系统治疗,B、基本概念:,1、自我分化,2、三角关系,3、核心家庭的情绪系统,4、家庭投射过程,5、情绪阻断,七岁娃娃父母的观察者 一对夫妻,有个天天惹母亲生气的小女孩。七岁的娃娃,在父母形容下,是个“无可救药”的问题儿童;不专心、不听讲、不可理喻 父母不断在她身上加罪名,但是在我们两个

3、小时的交谈中,她却是乖乖地坐在一旁自己玩耍,只是她十分留心父母的一举一动,尤其注意他们的谈话。父母谈话和平,娃娃也和平地玩耍;父母谈话不妥,娃娃也明显地紧张起来。这种不停观察父母的孩子,治疗者称之为“父母观察者”,最容易被卷入父母的矛盾中,成为三角位置的一角。,替罪羊:在三角化的过程中,情绪会“泛滥”到第三个人身上,如果此人不能解决父母焦虑,那么和被贴上“病人”的标签。,而案例中的那个小孩,她的自我分化能力低而且不能解决父母的问题,所以最容易被牵扯进三角关系中并扮演替罪羊一角。,4、家庭投射过程 指父母将自己不成熟与缺乏分化的状态传递给子女的过程。父母将自己的情绪问题转移到孩子身上,从而减少焦

4、虑。这增加了孩子的情绪混淆。 分化不佳的父母,自身未成熟,因而会选择他们所有孩子中最为幼稚的一个作为他们关注的客体,而不管他或她在家中的出生顺序如何。这就是家庭投射过程。,5、情绪阻断(隔离) 是个体通过减少和隔断与父母、同胞和其它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结的方式去管理未解决的依恋的一种方法。,C、治疗目标 (1)减低焦虑,减轻症状; (2)去三角,提高每个参与者的分化水平以提高个体适应性。,D、评价 (1)将关注点从核心家庭扩大到扩展家庭,注重代际的传递。 (2)治疗师遵循中立原则,能更有效地消除家庭成员的阻抗。 (3)重理论,轻操作。理论在后来受到广泛运用,但Bowen本身发展出来的技术不多。 (

5、4)主要采取谈话的方式,而且是非结构性谈话,治疗师的治疗水平会受到其个人素质的影响。,(二)结构派家庭疗法,辛璐璐 2016021124,代表人物米纽庆,萨尔瓦多米纽庆(Salvador Minuchin,1921),结构派家庭治疗开山鼻祖。犹太人,生于阿根廷。最初他是一位儿科大夫,在接受了阿克曼(Ackeman)领导的训练之后成为儿童精神科医生。1952年去以色列,帮助在大屠杀中流离失所的儿童,以及从阿拉伯国家移民来的犹太人。两年后,米纽庆回到美国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并担任纽约市郊一所收容不良少年的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他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来自支离破碎的贫困家庭,于是他和他的同事开始试图发展一套特殊

6、的理论和技术用于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找到了一种改变家庭脉络而并非针对不良少年个人性格或行为问题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研究成果刊载于贫民窟中的家庭一书中。,结构派家庭疗法发展历史,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萨尔瓦多.米纽庆(SalvadorMinuchin)创建的。此流派有简洁和实用两大特点,在20世纪7080年代称雄于整个家庭治疗界,成为家庭治疗学派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流派,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家庭治疗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后现代和整合式的家庭治疗是主流,但结构式家庭治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依然是家庭治疗界最具特点的

7、主流学派之一。,家庭系统,系统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是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系统都作为一个更大的系统的部分而存在,同时又包含更小的子系统。 家庭子系统也称家庭次系统或亚系统,是由家庭中的个人、两人或更多一些人组成的家庭中的小团体。一个家庭拥有多个分化的子系统,家庭依赖子系统来分化和执行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执行不同的功能。通常在家庭中,子系统可以按照代际(父母、孩子)、性别(男、女)、功能(照顾父母、做家务)来划分,其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子系统包括:夫妻子系统(丈夫与妻子)、亲子子系统(父母分别与孩子)、手足子系统(孩子之间)。,案例,咨询师(向小强发问):你的学习成绩什么时候开始下降的呢? 小强

8、: 外婆:小强是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习开始不好的,这两年更加不好。以前可不是这样,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小强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在第一第二名。 小强:不知为什么,现在上课时思想不能集中。 外婆:是啦,他(指小强)白天不能集中精神,而晚上又难以入睡。 咨询师:那么,采取过什么改善措施呢? 小强: 外婆:嗨,怎么没采取过措施,同班好同学帮助也帮了,家教也请了,医生也看过了,药也吃了,什么方法都用了,就是没有效果。你说急人不急人。,家庭界限,家庭里的界限,是指个体、子系统或系统同外部环境分开的无形的边界线,是一种情感的屏障和距离。界限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子系统之间,家庭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空间

9、距离,用来决定谁是内部成员,谁是外人,谁能加入以及怎样加入的规则。因此,界限在维持所有家庭子系统的相互依赖的同时,也有助于保证每个子系统的自主性,是维系家庭中个体或团体完整性的重要的条件。,家庭结构,互补性 *家庭角色和行为多是互补的,一般性 *家庭结构之下的某些规范通用于所有的家庭,所以它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独特性 *有许多规范只是属于某个家庭特有的,家庭的结构通常通常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体现出来。 即通过家人的关系和动力,家庭内的规范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处方式体现出来。,权力架构,主要用来表示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分配,简单来说,就是家庭事物的决定大权归谁支配。父权家庭、母权家庭以

10、及平权家庭是常见的家庭权利架构。,家庭病态结构,纠缠与疏离 家庭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边界模糊进一步导致家庭角色错位、家庭责任不明、家庭权力混乱,从而引发家庭成员问题。,联合对抗 联合对抗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结党营私,相互攻击对抗,这是完成家庭问题乃至引发家庭破裂的主要原因。,倒三角:家庭权力分配的错位,比如子女支配父母。,结构式家庭疗法的过程与技巧,结构式家庭疗法的过程包括连接、评估及介入家庭三大环节。 三大环节是同期进行而不是分开的。,连接:咨询师去接触家庭内每一份子,通过接触去感受对方对他的容纳与反应。 在接入家庭的过程中临时变成家庭系统中的一份子,适应该家庭的规则。,评估:评估与介入是

11、同期进行的。评估是介入对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介入家庭:把不良的结构改变过来,使之发挥正面的功能,以便家庭能正常的运作;通过改变家人的交往,使个别成员的症状消失或好转。,家庭的状态和结构 家庭系统的弹性和回响 家庭生活的环境,(三)策略派家庭治疗,郭郡 2016021123,策略家庭治疗模式,所谓策略治疗就是治疗师依据沟通理论设计出一套策略来引导来访家庭改变。它强调一种有计划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变化。其着眼点在于准确的评估问题的症结所在,订立清晰的工作目标,策划有层次、有次序的有效策略,对症下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三种模式,MRI快速治疗 贝特森,策略治疗 Haley& Mandane,米兰

12、模式 Selvini,贝特森工作与心理研究中心,创立精神病研究项目的沟通理论,海利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成员。,1976年,他们合作建立了华盛顿家庭治疗研究院,继承衣钵者有James Keim。,1967年,Selvini吸收Bateson、Haley等人的观点,创立米兰家庭研究中心。1980年分裂成两派。女性还是注重破坏性游戏的作用,男性注重信念系统。,1、症状的意义,策略家庭治疗不认为问题是家庭系统功能不良所导致的症状,而是将其症状看作是真实的,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当其他策略都失败时,他们就用症状来控制关系。一般情况下,有症状的人都会否认他们有意用症状来控制他人,只会说那是不自觉的表现。 在治疗

13、中策略治疗师不会说患者的症状是自愿发生的,也不会花时间帮助他领悟或洞察为什么会自发出现症状。治疗师要做的就是直接改变情境。 策略家庭特别关注家庭中的权力与控制的争夺,以及家庭成员如何定位他们的关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青少年对家庭发难,要求改变家庭规则的现象。,2、治疗目标,该治疗重点关注人们改变原有的行为,并把行为的改变作为治疗的首要目标。 策略家庭治疗具有很强的操控性,会直接向家庭成员发出明确的指导或指令,并要求他们坚决遵守。治疗师的任务就是负责改变家庭系统,并解决在治疗过程中呈现的问题。,3、初次访谈,海利相信,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他非常重视初次访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开始的会

14、谈过程中,每个家庭不管患者是谁,在开始时他都要与每个家庭成员会面,或者是与尽可能多的家庭成员接触。,初次访谈四个阶段的不同目标,(1)简单社交阶段 海利利用第一次见面最初的几分钟帮助每个人放松,欢迎各位家庭成员的到来,并帮助每个人在会谈过程中都保持一种放松的状态。 该阶段的目标在于为家庭创造一种轻松、合作的氛围,同时观察家庭的交互作用模式与家庭关系。,初次访谈四个阶段的不同目标,(2)问题阶段 治疗师在该阶段要询问家庭中每位成员对症状的看法 ,并仔细倾听各位成员对症状的描述,以确保每个人在描述症状的过程中不被其他人打扰。 该阶段的目标是收集信息,其中重要的信息就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当前症状的看法。

15、,初次访谈四个阶段的不同目标,(3)家庭交互作用阶段 这个阶段是鼓励家庭成员去讨论他们之间的症状。此时,治疗师不仅要倾听,更要特别关注症状行为的发生过程,如权力斗争、地位问题、沟通方式,以及家庭中的小团队的形成过程。 该阶段的目标在于为之后的干预提供线索。,初次访谈四个阶段的不同目标,(4)目标制定阶段 首先,要注意制定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并且描述期望哪些行为发生改变。目标设定得越模糊,治疗师与案主就越不容易了解和掌握治疗的进展情况。 其次,治疗师在了解来访者的症状后,他们就能够根据共同制定的目标向来访者提供一些建议,并且能够对治疗的总体方向形成概念。 有时,Haley通过给家庭布置一项任务来

16、结束第一次会谈。,4、 治疗技术,(1)指令的作用 策略治疗师的重点是给家庭制定一系列的具体策略,并告诉家庭成员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去交往,从而改变家庭现有的不良沟通以及交往模式。海利提出的常用策略是使用指令,要求家庭执行新的互动关系。指令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指令和间接指令。,指令,直接指令,间接指令(悖论指令),悖论指令的三种形式,a、重新定义 从一个新的、更为积极的角度重新对行为贴上标签 b、开处方 这是指令或要求家庭保留症状,是悖论介入法最常用的方法,处方必须是简洁简明,并且是不可接受的,目的使家庭在指导下产生反冲力 c、抑制(阻止改变),治疗技术,(2)历经苦难的任务 指策略治疗师给案主布置一种经受折磨和意志考验的任务,并且完成任务所带来的痛苦大于原有症状的痛苦。 (3)假装技术 是治疗师要求具有某种症状的家庭成员“假装”表现出症状,并且其他家庭成员也要“假装”对该症状做出平常的反应。,5、评价,总的来说,创新、乐观、积极及提供新观点和技巧,是策略治疗的贡献。 其中的悖论方法常常被看作反传统及非逻辑性的治疗方法 策略家庭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