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心海泛舟吗?--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482101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能心海泛舟吗?--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你能心海泛舟吗?--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你能心海泛舟吗?--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你能心海泛舟吗?--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你能心海泛舟吗?--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你能心海泛舟吗?--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能心海泛舟吗?--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58【东北军】你能心海泛舟吗一一读胡世英散文集新作心海泛舟口曼陀罗心海泛舟是世英近些年昀散文集成之作,也是他的第四本文集。该书内容一部分大致是情归忆旧、生活拾零、人物感怀的散文,再一部分便是游记,国内的以地理名胜观光感受为主,兼有侧重人文历史的篇什;国外的大抵两部分组成,一是描写风光风物的,另一部分是反映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凡是与世英熟悉的文化界朋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他当“文化人”看待,这对于曾经担任过九年的绥化市委书记、如今就任省人大秘书长的世英来说,不知他作如何感想,但如果把他看做一种“官员”与“文人的一种“同化”,贝是一种很耐人寻味的现象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仕”,是与文人同根的。只

2、是到了近代,官员擢用的范围宽泛了许多,文人与官员渐拉距离,甚至疏远,所以一旦有官员特别是相当级别的官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或文采,或风骨,或思辨,或性情,则文人们顿感酣畅,大抵也觉得扬眉吐气,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当年,毛泽东主席喜欢诗词,令多少诗人欢欣鼓舞啊,很多大诗人彼时身价不菲,大约也是沾了与伟人“同好”的光罢。不过,这类略显酸腐的文人者流亦有一个积习难改的毛病,那就是对偶有为文、为诗的官员近乎吹毛求疵,达不到火候绝对是榜上无名的。世英是一位著文立说被文化圈认可的官员,这不能不归功于他的文字功力。但细细品味,这似乎笼统,继续咀嚼,则是在他的文章里有一种清气、正气、朴气,除此而外,便是思考与

3、叩问渗透其间,文人的普世观念与憧憬理想很执着、很天真地在义字里氤氲着,让人感觉很温暖,尽管有些滞重,但融融的暖意让人感觉到世英有一颗善良的极富同情的心。世英阅历很丰富,中学刚毕业,他便在工程队搞过宣传,下过乡,当过青年点团支书并被评为全市知青典型,进过工厂,当过团委书记并被树为全市标兵,上大学、当处长、当省长秘书、当局长、当市委书记透过这些履历,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哈尔滨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一路走来的身影。大概也正因为他经历太多且多情善感,世英的文字几近形成一种风格,那就是以情发轫,以事抒怀,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融化进去,文章的感染力由此渗透字面,折射出一位为官、为人者在事业与生活中060毒东北

4、军【1既往、追求人生最大价值的跋涉者、践行者的心路历程。不难想象,一位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竟有如此丰厚之作,附庸风雅是玩不起的。它需要时间,也需要投入,更需要忍受“爬格子”的煎熬,无论如何,不是骨子里的有感而发和挚爱写作,是无以承受的。听人大朋友讲,一旦出差在外,当忙碌完紧张的工作,在别人聊天歇息的时候,世英就会伏于案前,见缝插针地写下些点滴感受。纵观全集,真挚感人、厚重充实应该是本书的基调,另一特色便是生活味道十足,宛如拉家常似的平实语言将浓厚的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渲染得热气扑面。虽有时候不乏苦涩、艰辛、压抑,但生活之趣、生活之美、生活之乐溢:笔端,娓娓道来地讲述着在世事迷离难测、月有阴晴圆缺

5、的境遇下直面人生、挑战人生、奋斗人生、拼搏人生的人生必由之路。心海泛舟,只有在有涟漪的心海上,才能泛动情感上的舟楫。透过世英诸如情归忆旧、生活拾零、人物感怀等穿越岁月的散文,我们还是分明看到了世英在淳朴家风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要强、上进、求知,以朴素的情感、澄净的情们走进自己又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靠着不甘人后的淳朴信念,在那既困苦又火热的生活中踏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履痕清晰、坚定沉实的人生之路。记得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社会风气尚好,不玩花架子,要想干出个模样,唯一的选择就是实干。一大批在工厂、大学、农村基层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官员的素质之高、工作能力之强,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应该

6、说,当今中国政坛五十几岁的政要人物大都有着世英一样的生活经历和奋斗历程,饱尝艰辛磨难,有实践、有阅历、有经验,可惜一部分人却在功成名就之后栽r下来,这不能不说是甚为可惜的事情。究其原因,大约是忘记了过去的甘苦,更不曾将过去的蹉跎岁月作为一种珍藏和鞭策。此集里有两篇,想起下乡插队的口子、忆起割地和贴晌饭,回顾了当年世英向往也垦戍边的兵团老知青的火热生活,毅然放卉已经干了两三年城里建筑维修队的工作,鼓动父亲将自己送到到父亲所在工厂青年点万宝化家的往事。正是在这个令他永生难忘的的地方,“打早垄”、“贴晌饭”、“刨菜埯子”、抢种麦子、抢收白菜、盖房脱坯、打夯起粪世英受到了严格意义上说人生的第一次洗头一

7、年,他就靠从不请假、没旷过天工、脏活累活抢着干赢得了乡亲们的刮目相看。年底分红,得了五百多元,跟屯子里的壮劳力打个手。那一年,世英刚刚二十岁,身单体薄,町以想象当时靠的怎样的的毅力才能支撑F来啊!第二年,世英便被大队任命为队委会成员和青年点团支部书记,不长时问又担任大队才总支书记和民兵连长,而后又被提拔,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和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作为知识青年的优秀代表,又被选为哈尔滨巾团市委委员。世英一直将万宝化家视为人生起步的地方,一直惦念这里的一切。即便是以后他走了各级领导岗位,也曾数次探望过这的乡亲们。特别是当他得知一位当年的大队干部得了癌症,看望一次不曾放心,没过几天又来看望一次

8、。当这位已是生命垂危的老人义看见r世英,吃力地嘱咐家人把珍藏已久的茅台、五粮液拿出来,要留世英吃饭时,相信每一位兑j读到此处的人都会为之动容的。这种无声胜何声,宣泄着人间的大情、大爱的场景,怎能不让人心海泛舟呢此时,世英已经是上任好几年的绥化的市委书记,不敢说日理万机但工作忙碌可想而知。为了一段情谊,为了一份安慰,世英放卉062IJ:每菸东北军了很多事情,向这位普普通通的乡亲做最后的告别那些与世英年龄相仿但蜕化变质的领导干部,如果他们能像世英一样保持这份情感、留下这份珍藏,可能人生的轨迹还会按照当年的劲头走下去,热血、拼搏、付出,还会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绩。如果真是那样,则是国之大幸了。要知道

9、,落寞、淡漠、冷漠,包括虚情、媚情、矫情,都不会心海泛舟的!世英在书中流露出的人生观、人生感悟以及人生教益,同样在他主政绥化的九年中得到了极好的印证,集子里的一篇永远的记忆的文章透出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浓浓乡恋。他充满深情地回顾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时任国家副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绥化的往事,字里行间,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这些国家领导人情系民生、体察民情的高尚风范,也喷发着对这片土地的挚爱。当年,绥化“马德案”全国为之侧目,该案涉及的县处级以上领导有200余人,在当地犹如发生了一场地震”。案件发生之后,这里的经济发展曾一度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正是在这严峻的时刻,省委

10、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安排绥化新书记的人选。时任省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的胡世英被委以重任,前往绥化,开始了拨乱反正、安定民心、发展经济的令他永生难忘、刻骨铭心的日子几年下来,绥化在新班子带领下,终于走出了阴影,作为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和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绥化各项事业都创历史新高,在2010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绥化与银川I、西安、杭州等共1o个城市被评为大中城市组人民满意城市。在世英任期内所创立的“中国寒地黑土文化”更是叫响全国,作为中国寒地黑土绿色农业示范市,绥化2011年全年粮食产量达3058亿斤,可为全国人均提供粮食约228斤,“寒地黑土

11、文化”和“寒地黑土粮仓”,诠释了松嫩平原的昌盛景象。世英在绥化口碑极好,老百姓衷心爱戴他。得知世英即将调往省人大后,很多人恋恋不舍,看望者、打电话者络绎不绝。新班子经慎重研究,决定代表绥化人民在世英履新之际集体送行并陪同他到哈尔滨报到,并在绥化日报、绥化新闻网上公开发表、播放,为的就是给绥化的父老乡亲们一个交代,让他们放心。这又是怎样一种令人感怀的场面啊!心海泛舟还有一篇文章与想起下乡插队的日子相似,都是激励人生,富于启迪的文字。不过环境变了,那就是世英所写的我的工厂岁月。文章讲述了世英下乡返城到工厂工作的时光,同样是火红的年代,世英从一名铣工干起,学技术、办板报,满怀激情,全身投入,不久,就

12、被提拔为厂团委副书记。他风风火火,团的工作三年上了三个大台阶,他和厂团委都被树立为市局标兵,团工作经验也被推广到全市,世英也由此提拔为局团委书记。再以后,又相继调到省市机关工作。散文集里其他文章,像图书馆里的那段时光、想起学字的时候、刷房子的那些轶事、想起小时候过大年等别有异趣,看出了年轻的世英对于生活,总是以单纯、好奇和热情去拥抱,散发着逝去的那个年代令人留恋的氛围和气息。普通的家庭,普通的身世,却锻造了不同的人生。究其原因,去图书馆借书,向邻家亲戚学写字是不是因此才会有不同的人生呢Ub4】菇东北军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子里在所写人物中,除一篇老父亲的乐趣写得情深意长、妙趣横生外,还有两篇文

13、章看出世英的人生取向。这两篇,一篇是写老劳模申纪兰的,一篇是写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的。申纪兰是全国人代会唯一连任十一届的老代表,世英以充满尊敬的笔调记述了他与这位老劳模在人代会上的交往,并介绍了她当选劳模六十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那次他们谈话,申纪兰已经八十三岁,世英不由升起了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感慨,把文章标题冠以“她是最可敬的人”,浓墨重彩地抒发了对这位老劳模的敬意。写郭凤莲,世英着重写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寨风光不再,郭凤莲几易岗位、几易地方,历尽挫折而重振旗鼓,终于打造了一个新大寨的故事。世英在万宝插队当知青的时候,作为公社农田基本建设的副总指挥曾到大寨取经,

14、对大寨怀有很深的感情。他对郭凤莲在改革开放中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发展特色产业,使全村总收入达到十多亿元,村容村貌变成公园式新山村的变化非常欣喜,更对郭凤莲百折不挠、富于拼搏的精神赞叹不已。正是出于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情,世英将文章起名为她,风采依然予以赞美。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虽名声很大,但都是劳模式的人物。身为市委书记的世英能在百忙中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她们,不能不说世英内心有着自己独特的评判视角,这种“很文人”的举动,又从侧面说明了世英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世英的游记不论是写国内还是国外,当属于借景抒情一类,而且观察景物视角独到,抒情都是有感而发。好文章必须让人联想,启迪,受到教化,但这功能却不是生

15、硬的、照本宣科的,它是形象的、生动的,不论是感情炽烈奔放,或是娓娓道来,只有言为心声,才会让人产生共鸣。柳宗元永州八记之所以写得脍炙人口,就在于这位游记大家的独到发现和独到感受;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之所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篇,皆因道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历史名句的哲理,悲伤与欣慰都蕴含在风景画中,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游记不仅借景立论、托物言志,还讲究“文体天成”,即不拘一格,没有斧凿痕迹。即便有鬼斧神工的奇崛或是大江东去的奔放,那也是情有所系、情有所致。世英勤读书,尤其偏爱古诗文,深谙此道,只不过他忌讳惊骇之笔刻意雕琢,更爱用平实语言直抒胸臆,所以文章返璞归真,更踏实,一如世英,平

16、易近人。在这类名胜风光的游记中,世英似乎更偏爱那些历史、人文气息较厚的题材,如上庐山、走进那些古村、南美农庄游、夜幕下的里约海滨、雨中的布拉格等,也有在考察观光中发现一些社会问题的,如贫民聚集的地方、警察是道风景线、马德里大街上的吉普赛女人、机场里的罢工记等,也以敏锐的眼光对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从文化上、社会制度上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心海泛舟还有几篇是关于音乐的,反映了世英对音乐痴迷般的偏爱。的确,音乐妙曼与美感无与伦比,但那是上帝给对音乐有欣赏能力的人的馈赠,世英很荣幸地能享受天籁,并陶醉其中,这也是一种修养、品位和超脱,展现的是世英对生活的渴求和热爱。听他夫人讲,结婚后家里的几次搬迁,不管新居条件如何,世英都抱着极大的欣喜自己动手布置,直至心满意足为止。这种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大概也是世英人生观的一种定位,充满温馨,而且还能温馨到他人,唤起对生活的憧憬。如今,世事沧桑,面对时下浮躁喧嚣的世界,你能心海泛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