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事迹(歌舞 团).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481566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事迹(歌舞 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事迹(歌舞 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事迹(歌舞 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事迹(歌舞 团).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 行 业 新 风 展 巾 帼 风 采 县歌舞团自1990年重新组建以来,始终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狠抓队伍建设,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打造精品,充分发挥歌舞团作为艺术表演团体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活跃山区文化,促进山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多次代表县、省参加全省、全国各项歌舞比赛并获得佳绩,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 一、狠抓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演职人员队伍 工作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团队的管理。加强演职人员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素质。严格规定分工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2、。演员不论职务、男女,不仅要完成训练和表演任务,管理好自己的服装、道具,还要承担装台、卸台的任务,大到灯光、音响,小到一根电线由谁负责都有明确分工。在演出中演员们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队伍建设上,团里一方面经常组织外出到其它市县进行演出交流学习;一方面邀请省上舞蹈老师前来指教,同时严格招聘演员制度,确保引进具有良好素质的演员。此 外,积极鼓励团里自行创作编排各类节目,初步具备了创作编导表演舞蹈节目的实力。近两年来,我县开展“每月一演”的广场文化活动,县歌舞团派出编导人员协助演出单位编排节目,先后完成广场文化演出30多场,创作编排了100多个歌舞节目。 二、树立精品意识,积极营造良好的艺术创

3、作环境 *县民族歌舞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努力把团队打造成为先进文化的优秀代表,为社会奉献了一大批艺术精品。歌舞团十分重视抓好文艺节目创作的质量关,团里每制作编排一个节目,都组织创作人员认真分析研究,并邀请省级艺术团体的有关专家前来指导,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歌舞团重新组建近20年来,先后编排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并多次在全省和国家级文艺表演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其中,1999年舞蹈竹竿舞和赶狗归窝分别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金奖和银奖;2003年代表*省参加在宁夏举行的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舞蹈

4、竹杆舞和五寸双刀分别获得金奖和铜奖;2005年11月参加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大赛中舞蹈抛泥球荣获“民舞新蕾”银奖。2000年参加*省*中国*化艺术节,表演的服装服饰表演荣获一等奖。2000年11月,参加省举办的*艺术节,表演的舞蹈竹鼓迎春和竹杆舞荣获一等奖,踏脚舞、婚礼舞荣获二等奖,鼻箫恋荣获三等奖。2002 年参加省第二届中部地区广场文艺调演,舞蹈鼻箫恋获得一等奖。2004年,舞蹈*的邀请获得*省中部地区第三届广场文艺调演二等奖。2004年11月舞蹈喜悦苗山和捕鱼舞分别荣获*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一、二等奖。2006年10月,参加省委宣传部和省文体厅在*市举办的全省中部地区广场文艺

5、汇演活动。该团新编排的节目,节目题材紧扣生活,创作新颖,所参演的茶山黎妹、获得一等奖,动感黎山获得二等奖,三月三恋歌获得三等奖;2010年参加省2010年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汇演,以黎族山歌剧黎山恋歌荣获一等奖,舞蹈快乐的晒谷场、图腾迎新舞获二等奖,润妹子小组唱获三等奖;10月赴*参加“天穆杯”全国第二届“新农村”、 “新文化”、 “新风貌”、小品展演活动,以黎族山歌剧黎山恋歌荣获一等奖;10月组织黎族原生态艺术合唱团代表*省赴*市参加首届全国“中华红歌会”比赛,以参赛歌曲斗牛调、捡螺歌荣获“长江杯”银奖,为我省我县又争得了荣誉。 三、坚持服务群众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广大山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县歌舞团坚持把传播优秀文化、奉献优秀作品、服务群众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团演出的首要目的和职责。每年各个重大节日,该团都组织举办文艺晚会,活跃节日气氛。据统计,歌舞团每年举行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不少于30场。与此同时,歌舞团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国营农场、厂矿企业进 行慰问演出,近二十年来,该团先后下乡演出近1300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