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81260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核心解读1.动物疫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难道寄生虫病不传染吗?为什么这样划分?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临床上,不同的传染病表现千差万别,同一种传染病在不同种类动物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甚至对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致病作用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但是,传染病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如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能在患病动物体内增殖而不断排出体

2、外,它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再感染其他易感动物,从而引发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不断向周围散播传染的现象,是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区别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多数传染病发生后,没有死亡的患病动物能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并在一定时期内或终生不再患该病。(3)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其明显的或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且在一定时期或地区范围内呈现群发性。(4)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而且各种传染病在群体中流行时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病程和特定的流行规律。在两种生物之间,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体为居住

3、条件,夺取其营养,并造成其不同程度危害的现象,称为“寄生”。过着这种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成为寄生虫的“宿主”。由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多数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移行,最终达到其特定的寄生部位,发育成熟。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一般是贯穿于移行和寄生的全部过程中的。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的不同,致病作用和程度也不同,其危害和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性损害。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可使宿主的组织、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2)掠夺营养物质。寄生虫在宿主体内

4、寄生时,常常通过用口吞食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将宿主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淋巴液作为营养,从而造成宿主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抵抗力降低等。(3)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有毒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易被宿主吸收而产生毒害,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4)引入病原性寄生物。寄生虫侵害宿主的同时,可能将某些病原性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带入宿主体内,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寄生虫的传播和流行,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方面的条件,但还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随其种类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

5、式:(1)经口感染。即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的采食、饮水,经口腔进入宿主体内的方式。多数寄生虫病属于这种感染。(2)经皮肤传染。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的皮肤,进入宿主体内。例如钩虫、血吸虫的感染。(3)接触感染。即寄生虫通过宿主之间相互直接接触,或通过用具、人员等的间接接触,在易感动物之间的传播流行。属于这种传播方式的主要是一些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4)经节肢动物感染。即寄生虫通过节肢动物的叮咬、吸血,传给易感动物。这类寄生虫主要是一些血液原虫和丝虫。(5)经胎盘感染。即寄生虫通过胎盘由母体感染给胎儿。如弓形虫等寄生虫可有这种感染途径。(6)自身感染。有时,某些寄生虫产生的虫卵或幼虫不需要排出宿

6、主体外,就可以使原宿主再次遭受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就是自身感染。例如,猪带绦虫的患者呕吐时,可以使孕卵节片或虫卵从宿主小肠逆行入胃,而使原患者再次遭受感染。将寄生虫病和传染病分为两大类,并不是认为寄生虫病不具有传染性。主要是根据以下原因划分的:一是这两类疾病的致病原因不同;二是传统上对这两类疾病就是分开进行研究的;三是近年来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研究都达到了分子水平,将二者区分开来更有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获得更适合的防治手段。2.介绍几例历史上没有控制住的动物疫病所带来的后果。(1)口蹄疫口蹄疫,它的中医名和俗名为“蹄癀”“鹅口疮”“脱靴症”“口疮”等。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

7、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畜临床症状是:在口腔、蹄、鼻镜、乳房等处的上皮组织发生水泡,高热、流涎、跛行、食欲废绝,严重者蹄壳脱落、死亡。口蹄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危害和经济损失最大的动物疫病之一。口蹄疫的流行特点是:传染性强,流行快,发病率高,幼畜死亡率高达50%100%。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扑灭,会由原发的一个疫点蔓延到几个乡(村)、县、省,甚至几个国家。一群牛、猪中,只要有一头或一栏发病,全群都难幸免,一般在35天内全部感染发病,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危害极为严重。而且,病毒在一个地区一旦扎根,几年之内不得安宁,周而复始,时时威胁人畜安全。例如,1951195

8、2年,欧洲口蹄疫大流行,导致奶、肉减产的直接损失为1.43亿英镑,间接损失和组织防疫等的花费,比上述数字要大得多。又如,1958年3月,一个月里,比利时就发生口蹄疫27起,原西德139起,法国523起,意大利1 092起。1967年,英国爆发口蹄疫,捕杀、销毁病畜和同群畜44万头。1997年3月10日,我国台湾爆发猪口蹄疫,4月25日,统计的病猪场就达4 700多个,病猪100多万头。5月2日,该病传遍全岛,无一县市幸免。台湾当局下令动员军队协助养猪户扑杀病猪及同群猪。3 000多个农场扑杀了300多万头猪。扑杀行动至少支付费用30亿元(新台币,下同)。猪肉价格由原来50元/千克下降到3525

9、元/千克。10万从业人员、70万相关人员受到冲击,或生计受到影响。同年3月21日,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一年全面停止从台湾进口偶蹄动物及其产品。台湾经济总损失至少超过136亿元。2001年,英国再次爆发口蹄疫,蔓延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令人始料不及,给英国的政治和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据英国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估计,当年爆发的口蹄疫,使英国蒙受损失至少90亿英镑。(2)鼠疫鼠疫是啮齿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由鼠疫杆菌所致。它以发热、严重毒血症、淋巴结肿大和肺炎为特征,病死率30%100%。该病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疫鼠、疫蚤传给人,造成人的鼠疫。鼠疫远在两千多

10、年前就有记载,历史上曾有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几乎遍及全世界。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当时称为“黑死病”,波及整个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欧洲病死的人数达到当时人口的1/31/2。第三次,发生在1894年到1900年,已流传到32个国家。自1940年后,较小范围的流行仍在世界上不断发生。(3)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该病易感宿主广泛,传播迅速,经常发生流行或大流行。临床上以起病急、病程短、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从1173年发现以来,迄今在世界各国已流行数百起。有

11、详细记载的世界大流行有3次,其中19181919年的第二次大流行,遍及世界各地,估计有5亿多人发病,其中,肺部继发感染者较多,死亡人数超过2 000万。现在,科学研究已证明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能直接感染人,并可导致病人死亡。1997年香港和2004年韩国、越南、泰国和中国内地发生的禽流感事件,说明禽流感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题例领悟题型一动物疫病的防治【例题1】 我国本着“养、防、检、治”的原则对市场疫病进行处理,其中“养”是指()A.拯救易感动物并防止再传播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动物解析:我国本着“养、防、检、治”的原则对市场疫病进行处理,养是保护易感动物,防是

12、切断传播途径,检、治是控制传染源。答案:D反思感悟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题型二动物疫病的种类【例题2】 下列不是一类动物疫病的是()A.疯牛病B.禽流感C.狂犬病D.猪瘟解析:一类动物疫病是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措施预防、控制、扑灭的疾病。如:口蹄疫、猪瘟、疯牛病、绵羊痘、山羊痘、禽流感等。狂犬病是二类疫病。答案:C反思感悟动物疫病分三类:一类疫病,二类疫病,三类疫病。随堂训练1.对疯牛病的某病原体进行研究时发现,该病原体经各种核酸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感染性。从生命的化学本质看,与该病原体的感染性相关的物质最可能是()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C.

13、蛋白质D.水答案:C2.为防止禽流感传染给人类,韩国有关部门提醒1.5万居民服用抗病毒的药品,做好预防工作,这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政府工作负责答案:C3.引起动物口蹄疫的主要原因是()A.放线菌B.螺旋体C.口蹄疫病毒D.衣原体答案:C4.我国有关部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养殖的畜禽进行预防接种,目的是()A.预防狂犬病B.控制害虫密度C.预防乙型脑炎D.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答案:D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