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学高中语文《锦瑟》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81116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学高中语文《锦瑟》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学高中语文《锦瑟》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学高中语文《锦瑟》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学高中语文《锦瑟》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学高中语文《锦瑟》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学高中语文《锦瑟》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学高中语文《锦瑟》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一语文,专题三:笔落惊风听雨 课题: 锦瑟,李商隐名句集锦:,夕阳无限好, _。,何当共剪西窗烛,_。,身无彩凤双飞翼,_。,天意怜幽草,_。,只是近黄昏,却话巴山夜雨时,心有灵犀一点通,人间重晚晴,相见时难别亦难,_。,春蚕到死丝方尽,_。,东风无力白花残,蜡炬成灰泪始干,锦 瑟,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有李义山诗集。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

2、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李商隐,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咏史之作多是托古讽今的, 无题诗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有人认为李商隐诗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李商隐,“义山的锦瑟 、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 我

3、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 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由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盛岁年华。,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以“锦瑟

4、”喻美好的“华年”,瑟字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表示伤感。“思华年”为全篇的主线,以下文字皆由此而生。,起兴 比喻,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转眼成空。 像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春恨,都托与泣血悲啼的杜鹃。,曾经有梦想 曾经害相思,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梦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怀。,“杜鹃啼血”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感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典故 传说,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像青苍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寂寂流泪的遗珠。像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即的青烟。,可是梦想和情

5、思都破灭了,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典故 传说,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 明月 明珠 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哀婉的意境;,“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终究是空。,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梦想的成空,所有终成憾事的无尽哀思和惆怅。,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情境何须今天再去追忆,即便在他们产生的当时就让人不胜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尾联,直抒胸臆,“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情感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艺术特点: 一、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二、哀怨、怅惘的基调 三、凄迷、朦胧的意境 四、华美、婉丽的语言,小结:,诗人情感:,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