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480974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受器分类,皮肤感觉 触压觉 痛觉 温度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听觉 深感觉,(一)触压觉感受器,触觉小体 环层小体 游离神经末梢 Merkel小体 Ruffini小体,Merkel 小体 (merkel corpuscle),触觉定位 物体质地,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7),(二)温度觉感受器 (temperature Receptors ),(三) 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1)肌梭(muscle spindle),(四)深感觉感受器,梭形感受装置,(2)腱感受器(tendon organ of Golg

2、i),分布在腱胶原纤维之间,二、感受器的换能机制,机械刺激,包囊变形,机械性Na+通道开放,神经末梢细胞膜变形,(一)触压觉感受器的换能机制,环层小体 Pacinian corpuscle,去极化,EPSP,感觉信息的传导,(一)躯体感觉的分类,皮肤、粘膜: 肌肉、肌腱和关节:,深感觉: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粗触压觉,精细触觉,肌肉、肌腱和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感觉传导路径,(二)躯体感觉的产生过程,外界刺激,大脑皮层,丘脑,丘脑前传入,丘脑,一、感觉信息的特异性传导,内外环境的相关变化,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导路,大脑皮层,分析综合产生特定主观感觉,AP,特定部位,三级神经元,(1

3、)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的特异传导通路,脊神经节 (一级神经元),脊髓后角 (二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 (三级神经元),脊髓丘脑束,先交叉后上行,脊神经节 (一级神经元),脊髓后角 (二级神经元),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以上部分,可现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失。,(2)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此通路如受损,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皮肤的两点间的距离辨别觉,薄束核和楔束核 (二级神经元),先上行后交叉,肌梭,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中脑核 腹后内侧核 3,如损伤三叉丘系或以上部分,可出现对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节 1 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4、 2 腹后内侧核 3,本体感觉,二、丘脑的核群及功能,特异核群-感觉接替核,非特异核群,联络核群,丘脑核群的功能分类,脑干网状结构,视觉,听觉,1. 特异核群-感觉接替核,腹后内侧核与腹后外侧核,内、外膝状体。,功能特点:,第二级神经元,感觉接替核,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感觉,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及特点,猴体表在左侧丘脑后腹核(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的投射,功能特点:点对点空间定位 引起特定感觉,特异感觉信息,脊神经节或有关脑感觉神经节,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内,丘脑的感觉特异接替核,大脑相应皮层引起明确的特定感觉,特 异 投 射 系 统,1,2,3,感觉的特异传导系统及

5、其作用,功能特点:,2.非特异核群髓板内核群(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中线核群(正中核、网状核)。,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核群,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作用,组成:由丘脑(非特异核群)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投射系统。 功能:失去感觉特异性及定位,可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脊神经节或有关脑感觉神经节,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内,2,脑干网状结构,特异感觉信息,1,丘脑的非特异核群,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大区域,功能特点:在丘脑和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各种感觉,3. 联络核群:丘脑枕、丘脑前核、外侧腹核。,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

6、下中枢,联络核群,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体表感觉 本体感觉 内脏感觉 视觉 听觉,三、大脑皮质的感觉代表区及其功能,大脑特异感觉皮层,颞叶,枕叶,中央后回,(1)第一感觉区 (2)第二感觉区,第一感觉区 3-1-2 位置:中央后回 功能:定位明确、感觉分析较清晰。 投射特点:,.左右交叉:(头面部是双侧性) .精细定位,倒置分布(头面部直立) .精细正比: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大),(一)体表感觉,第二感觉区 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可能与痛觉有关。 投射特点:,.双侧性投射; .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二

7、)本体感觉:运动区为本体感觉中枢。 (三)内脏感觉:范围小,较弥散: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等。 (四)视觉:枕叶距状裂周围(17区)。 (五)听觉: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42区)。 (六)嗅觉: 分布:边缘系统的前底部 特征:投射不经过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组 成,功 能,引起特定的感觉 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元 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 点,多次更N换元

8、 投射区广泛 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剂、全身麻醉剂),三次更换N元 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 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四、疼 痛 生 理,(一)痛觉感受器及致痛物质,K+、H+、组胺、5-HT、PG、缓激肽,快痛感觉传导通路 A类传入纤维 特异投射系统 定位明确 慢痛感觉传导通路 无髓鞘C类纤维 非特异投射系统 慢痛,情绪反应,(二)皮肤痛觉与传导通路,(三)牵涉痛(referred pain) 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

9、、胆 肾脏 阑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肩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左上臂,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邻近躯体感觉N元的兴奋性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觉过敏)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易化学说:,机制:,.会聚学说: 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角N元痛觉错觉,皮肤(快、慢)痛,内脏痛(包括躯体深部痛),传导纤维,疼痛特点,产生和消失迅速,定位明确、分辨能力强,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慢痛C),感受器,产生缓慢、持续久,定位不清、分辨能力差,慢痛情绪反应明显,情绪反应明显,无牵涉痛,有牵涉痛,

10、敏感刺激,钝性刺激 (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锐性刺激 (切割、烧灼等),自主N传入纤维,游 离 N 末 梢 (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和次级痛觉过敏,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和次级痛觉过敏,致痛物质,1、皮 肤 痛 与 内 脏 痛 的 比 较,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躯体感觉分类(深感觉,浅感觉)与传递途径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感觉传导通路:脊髓与脑干,丘脑的核团(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 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部位和功能特征:第一体表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内脏感觉代表区,视觉、听觉代表区。 痛觉:快痛和慢痛,感受器与传入通路特点,躯体深部痛,内脏痛与牵涉痛,复习思考题 1.试述两种感觉信息传入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功能。 2.简述丘脑的核群及其功能。 3.体表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的什么部位?它们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各有何特点? 4.躯体痛和内脏痛在传导径路和特点上有何不同? 5.什么叫牵涉痛?是怎样发生的?有何临床意义? 6.局部脊髓空洞症的患者,有何感觉障碍?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