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总复习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48079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方法-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教育科研方法-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教育科研方法-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教育科研方法-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教育科研方法-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方法-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方法-总复习(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复习,由NordriDesign提供 ,教育科研方法,考试题型,1.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2.辨析题(共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判断对错,给2分;说明理由,给4分。 3.实践应用题(共2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35分,共计30分),主要内容,导论 第一讲 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二讲 教育文献的查阅 第三讲 设计研究方案 第四讲 问卷调查法 第五讲 访谈法 第六讲 观察法 第七讲 个案研究法 第八讲 行动研究法 第九讲 实验研究 第十讲 准实验研究 第十一讲 文献研究法 第十二讲 比较研究法,导论,1.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从广义上来讲,教学研究是教

2、育研究的组成部分。 教学研究偏重于实践的、学科教学的、个人的研究。 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教学研究方法是教学研究的方法论。,2.教育研究的过程,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2.1教育研究的效度,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1)内在效度 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2)外在效度 就是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关系,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先决条件;没有内在效度就无所谓外在效度。 辨析题 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

3、效度也一定高。 【答案】错误 【解析】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 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 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

4、推广价值。,2.2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1)内在信度 是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2)外在信度 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

5、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3.教育研究的分类,要求: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 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1)基础研究 其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 (2)应用研究 其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 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用文字来描述现象 (2)定量研究 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3.教育研究的分类,行动研究应用研究的一种 行动研究可视为应用研究的一种,它是由教师或行政官员来操作的,以帮助地方学校决策和教师改进教学的方法。行动研究强调对基层的日常问题

6、的解决。它很少关心研究结果是否对教育情境具有普遍适用性,它研究的人群常常也很小。,3.教育研究的分类,1.实验研究(真实验) 实验研究至少有一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研究者人为地改变的,以便确定对变化的影响。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变量可能不止一个 为了使已经完成的研究被认为是一个“真实验”,实验的参与者在实验处理中应是随机指定的。 2.准实验 与实验研究相比 相同点:包含一个或多个实验变量。 不同点:研究中被试是被“自然”地分配组别,比如班级。 因为随机分组的努力经常遇到困难,所以在教育中更经常地使用准实验研究。 3.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变量是现有自然情境中的变量,有些调查只局限于现状,有些则试

7、图确定变量之间发生的关系和影响(回溯研究)。,4.文献研究 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从中获得某一结论的方法就是文献分析法。 教育研究人员常常倾向于对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应用逻辑推理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 5.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某些共同特点或发展规律的方法。 6.实地研究 定义:提供对特定情况下的教育制度、过程和现象的确切描述的过程。 实地研究依赖于对研究现象的观察、描述、定性判断或解释。它发生在自然的过程中,重视过程,旨在获得整体画面。 实地研究经常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向和结论假设。,4.研究过程中的活动,进行一项研究的一般活动的序列

8、模型 以及这一活动与现有知识的关系,第一讲 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一、研究问题的选择 问题选择的途径 学术活动、教育实践、了解规划、教育理论 (二) 怎样才为好的研究问题? 价值性(理论、实践)、科学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创新性、可行性(主观、客观),二、研究问题的陈述, 陈述的形式 叙述或描述的形式、提问的形式 一个好的陈述应指明总体的中心议题和问题的前后背景。 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能指出一个研究陈述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无关变量)不能够被控制或测量,但他们的存在对其他变量的效果的解释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假设:是一种推测或对问题答案及情况状

9、态的一种猜测。 根据伯格和高尔认为,假设应具备以下4条标准: 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这一理由有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 假设应是可检验的。 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实质性假设和统计假设 定向假设和非定向假设,第二讲 教育文献的查阅,查阅文献的过程,第三讲 设计研究方案,能根据给出的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包含的内容: 1.目的与意义 2.研究内容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是指对研究过程设计的思考,包括从不同的维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 研究方法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抽样设计、收集资料程序与分析资料方法的设计、研究工具的

10、设计等。 4.步骤与进度 5.保证措施 注意:研究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研究对象的确定,(一)总体、样本和抽样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 2、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3、保证抽样的代表性 4、保证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取决于以下诸方面因素: (1)研究的不同类型。(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6)取样的方法等。 (三)取样的方法 随机取样、有目的取样(立意取样),第四讲 问卷调查法,1.问卷调查的定义 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严格设计的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搜集研究资料和获取研究数据,从而进行

11、研究的一种方法。 2.问卷调查的类型 按调查范围分:普查、随意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 按问题类型分: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按发放方式分类:报刊式问卷(随报刊的传递发放问卷)、邮寄式问卷、送发式问卷、访问式问卷(由专人送并收,往往回复率高)、电话式问卷等。,第四讲 问卷调查法,3.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准备阶段 定义目的:为了成功地设计问卷,需要定义清楚问题,列出通过问卷要达到的特殊目的或者要检验的假设。 问卷的试填 实施阶段 抽样 培训 实施,分析阶段 整理调查资料 统计分析 总结阶段 汇报调查结果 撰写调查报告,4.问卷的一般结构 (1)说明词部分 (前言) 前言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称谓

12、、研究目的、该项研究与被研究者自身利益关系、回答问题的要求(视情况而定)、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视情况而定)、说明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等。(视情况而定) (2)主体部分 问题表述的方式 直接表述法、间接表述法 回答问题的一般方式 封闭式(提供一系列答案供受访者选择)、开放式(受访者提供自己的答案)、混合式 (3)结束语部分,5.问卷设计原则 (1)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应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题目应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所要测量的变量。 (2)在问卷中要清楚地说明问卷的重要性。 (3)整份答卷要尽可能简短,其长度只要足以获得重要的资料即可。 (4)问卷中的问题表述要清楚,简明扼要,易于回答;要客观,没

13、有引导所期望反应的暗示。 (5)问卷中的问题不要涉及社会禁忌和个人隐私或恩怨,一般情况下不要提问敏感性问题。 (6)问卷中的问题不要超出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7)问卷中的问题所收集的资料要易于列表说明和解释。 (8)问卷中的问题排列要恰当。,6.问题编写的技巧 (1)要避免题目中包含两个以上的概念或事件。 (2)避免采用否定或双重否定。 (3)题意要清楚,避免过于空泛。 (4)避免用不适当的假设。 (5)避免使用容易被误解的字词,如果使用,就必须清楚界定。 (6)当反应项目属于类别项目时,必须列举完整。 (7)当反应项目是属于类别项目(如性别、职业等)时,反应项目彼此之间必须相互排斥。没

14、有重叠现象。 (8)有特别重要或需要强调的概念,应在这些词下面加重点符号。 (9)在回答者能懂的范围内提出问题。 (10)避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填写的题目 (11)避免启发回答和暗示回答 (12)题目必须在回答者所能记忆的范围之内 (13)避免引起回答者情绪困扰的内容,7.如何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 题目部分: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 正文部分 引言(问题背景陈述、文献综述、研究假设、关键概念、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方法(被试、取样方法、测查工具、研究程序、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结果(概括性的描述) 讨论与分析(讨论与研究结果联系、与绪论中的内容联系、研究的局限性、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结论

15、与建议(结论要简洁中肯,针对假设;从结果中作出合理的推论;具有一定的概括力和普遍性;建议可涉及结论给予的启示或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改进或应用的意见) 结尾部分:参考文献、附录,第五讲 访谈法,1.访谈法的含义 访谈调查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又访谈法、谈话法或访问法。 2.访谈法的类型 (1)以访谈员对访谈的控制程度划分:结构性访谈(也称标准式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也称自由式访谈)、半结构性访谈 (2)以数量划分:个别访谈、集体访谈 (3)以接触情况划分: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 (4)以次数划分:横向访谈(一次性访谈)、纵向访谈(多次性访谈或重复性访谈),3.怎

16、样进行访谈 (1)准备阶段 根据给出的课题撰写访谈提纲。 应注意的问题:准备恰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考虑合适的交谈主题、合适的提问方式和措辞 (2)访谈阶段 访谈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目的和价值;建立信任合作关系(但要有一定的距离);提问明了易回答;观察被访者心理变化;掌握访谈时间;严格保密性原则。 (3)结束阶段 应注意的问题:感谢并如有需要约好下次访谈时间地点。 访谈中的注意事项(P178),访谈结束后,要对原始资料及时进行分类和编码,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写好访谈小结。,4 .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第六讲 观察法,1.定义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教师、学生的某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而获取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类型 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3.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一)准备工作 (二)实施观察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4.观察的具体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适用的主要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