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480578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 姓名:金紫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马力 20100526 II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 摘 要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国文坛诞生了先锋派小说,青年作家们大胆挑战传统 小说的美学趣味,追求小说的叙事方式和文本意识,标新立异,以自己的文学实 践为中国当代小说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 为中国文坛形成开发多元格局起到 了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先锋派的应运而生与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的 大量涌入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其中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对先锋派小说产生 很大影响,而他小说中的叙事方式是最为人称

2、道的地方,中国的青年作家们对此 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纷纷在自己的文本中进行实验。本文选择余华作为影响研 究的对象不仅因为他是先锋派中走出来的杰出代表, 更是因为余华是一个具有高 度文体意识、始终保持旺盛文学生命力的作家。他在文学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耕耘 着,以丰厚的创作实绩为读者和评论界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方向。 因此,本文力图从影响研究这一角度出发,对博尔赫斯之于余华的影响进行 全面系统的梳理。被视为余华创作宣言的两部随笔用虚伪的形式自由地 接近我的真实 (即“内心的真实” ) ,其中包含的文学观和写作方法并非余华 自己的首创或独创: 在 博尔赫斯的现实 中我们能够摸索到余华的 “内心真实”

3、; 在博尔赫斯的迷宫中,在博氏的记忆和幻想里,我们找到了余华解构线性时间、 解构历史、解构日常经验的叙述武器;在二者的作品中都看到了面目模糊的符号 人物,他们在暴力的狂欢中无意义的死亡;二者叙事风格上营造后现代的反讽风 格,同样凸显着人类在宿命下的荒诞人生当然,每一位作家都不可复制,比 较影响研究也不是寻找逐字逐句的模仿。在历史的横着坐标之中,每一位作家对 他者的吸收应该是潜移默化为一种情结,不留痕迹地渗透在自己的创作之中。正 如余华所说“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 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 关键字:关键字:余华;博尔赫斯;叙事;影响研究;超越 III T

4、he influence of Borges on the narrative in Yu Huas novel Abstract The late eigh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avant-garde was born. The young writers posed a bold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standards, pursuit of the narrative mode and text awareness, their own literary practice for th

5、e Chinese contemporary fiction opens up a new performance area. To form a more diversified structure of Chinese literature has played a catalytic role. Is well known, Chinese avant-garde emerged with the West in modern, post-modern literary trends of the large influx of blood is inextricably linked,

6、 Argentine writer Jorge Luis Borges do a great impact on the Avant-garde novel, his narrative is commendable, the young writes showed great enthusiasm for this who started texting in their own testing. The reasons of Choosing Yu Hua as an object of study are that, not only because he is one of the o

7、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avant-garde novelist, but also because he is a highly stylistic awareness and maintain a vigorous vitality of literature. He is very hard on the road in literature, with lucrative work for the readers and critics to provide a lot of valu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e

8、eks to impact studi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combing about the Borgess impact on Yu Hua. With the hypocrisy in the form of close to my real be regarded as a declaration creating two Suibi Yu Hua, Which contains literary concept and writing method, is not Yu

9、Huas own initiative or the original. We can grope Yu Huas “inner reality from the Essay “Borges reality“ ; In the labyrinth of Borges, in Bos memory and fantasy where We found a linear time of Yu Huas de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narrative deconstruction of everyday experience, w

10、eapons; In the two works have seen the face of ambiguous symbols characters, they are meaningless violence carnival of death; Both narrative style to create a style of post-modern irony, the same highlights the fate of mankind in the absurdity of life under the Absurd Life. Of course, every writer i

11、s not to copy, comparative impact study is not looking for word for word imitation. Among the Coordinates sideways in history, each one of his writers absorption should be subtle as a kind of complex, without leaving any traces penetrate into their own creations. As mentioned by Yuhua:” They will ta

12、ke me away, and then letting me alone to go back when I came back, they learned that they have forever and I together. ” Key words: Yu Hua; Borges; Narrative; Influence;oversteper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 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

13、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 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有权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 1 绪 论 20 世纪中国文学在最初的二十年和结束的二十年都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 革,即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话语格局的开发和多元化。首尾两个二十 年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大量引进域外先进的思想理念,对当时

14、积弊已深的思想 文化界、文学界进行更新,并最终取得了具有建设意义的积极成果。虽然中国文 学的现代化进程是在西方列强冲击下被迫启动的, 但是以域外文化作为革新传统 的思想资源,从域外文学观念、思潮,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中汲取养分和灵感, 却作为一种优良传统延续了下来。 新时期文学的复兴以及后来开发多元话语格局 的形成,也同样离不开域外文艺思潮的影响。因此,将中国文学放置到世界文学 格局之中,讨论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揭示中国文学中包含 的世界性因素,也已成为许多学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批评和研究的必要前 提。 在 80 年代涌入的众多思潮之中,西方现代主义备受青眛。即使此时的批评

15、界对现代主义概念范畴的理解各不相同,甚至欧美现代派、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以 及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以一个统一的“现代主义”面目呈现的。但其不可阻挡的态 势影响了很多文学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文学批评界也相应出现了重心的转 移:从注重内容到注重形式,重新审视艺术本身与现实的关系。正如中国近百 年文学批评史的编者所说: “不在于理论和逻辑的无懈可击,而在于他们反映着 变革和拓展创作观念的不可抑止的内在欲求,代表着让中国文学与世纪沟通、与 20 世纪世界文学比肩而立的普遍愿望” 在这样一种大形势下,收获杂志于 1987 年开设“实验文体”栏目,余华、马原、苏童、格非等率先举起形式主义 大旗,以自己的创作

16、实践着域外文学理论并以此向传统文阵地发起冲锋。诚如张 晓风所言:“年轻的先锋派们,不断地为大师们所吸引,如卡夫卡、乔伊斯、罗 伯格里耶、博尔赫斯,等等,这些大师在后来者身上无一不像里程碑一样留下 自己的投影。在先锋派们或狂放或深沉的形式实验背后,往往是不便明说的迅捷 的拿来主义。” 作为其中“最为希望靠近大师这一称谓的极少数作家之一”的余华曾在多个 场合提到了国外文学对自己的巨大影响: “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像我这一 黄曼君: 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18951990)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3 月版,第 1251 页。 张晓风:出走与重构,文学评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第 5 期,第 l03110 页。 余华小说叙事中的博尔赫斯印迹 2 代人是在没有文学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我一下子面对了浩如烟海的文学, 我 要面对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的现代文学最后我选择了外国文学。 我的选择是一位作家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