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说课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480571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51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说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说课,说课内容,一、说课标,二、说教材,三、说学情,四、说教学目标,五、说教法和学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八、说教学反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一、说课标,二、说教材,陋室铭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十六课,是一篇文言文,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韵味如歌,读来脍炙人口。因篇幅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三、说学情,学生经

2、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朗读训练,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但在把握古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和理解古文主旨的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重点,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还引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

3、体地位。,五、说教法学法,学法: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 1、出示陋室图情景导入 走进作者,了解背景,理解题目。 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设计意图: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居室相对比,说说对其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人是如何认识的呢?由此引出课题陋室铭以及作者简介,背景了解,理

4、解题目,把握目标。,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1、预习检测: 看谁读得好,2、听读课文,展示生字读音,和课文节奏。,朗读欣赏,3、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节奏、感情、韵味 ing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设计理念:“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读本课要明白三个要求: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采用了个读,听读,齐读的形式。,德馨,鸿儒,苔痕,案牍,xn,hng r,ti,d,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5、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陋 室 铭 刘禹锡,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三:翻译课文,疏通文意,1、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一人读一人翻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指导。,2、两人一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订正,解决疑难问题,展示本文译文,学生自由阅读。,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陋 室 铭 刘禹锡,六、说教学过程,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要我有美好 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 野草的颜色映入帷帘显得青葱。(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知的贫民。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文件来劳累(我的)身体。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西蜀有杨子云的玄亭。

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环节四: 合作探究,理清思路,1、 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以山水设喻起兴,引出陋室,2、文章题目是“陋室铭”,文章结尾又写到“何陋之有?”,那这个陋室到底是陋还是不陋?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提示:主人、环境、客人、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2、不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文章的主旨句,人品高尚 B,环节四: 合作探究,理清思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C,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

8、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环节四: 合作探究,理清思路,-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写自己的陋室,为何要写别人呢?,环节四: 合作探究,理清思路,4、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明贤自喻,表现高雅志趣。,环节四: 合作探究,理清思路,文章层次 (1).点明主旨,陋室不在其陋,而在身居 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 (2).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3).总结全文,强调陋室不陋。,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让学生从分析课文中获得情感体验,理解作者高

9、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 合作探究,理清思路,环节五:探讨写作特色,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迁移学习,文章特点: 托物言志,陋室,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文章主旨 通过对陋室环境等的描写,表达作 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设计意图:三个连问,引出“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另一方

10、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环节五:探讨写作特色,环节六:理清思路 背诵比赛,(1)用类比手法的引出陋室的句子是? (2)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4)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5)生活高雅的句子是? (6)表明以古贤自况,类比的句子是? (7)文章借用孔子的话句子是?,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本文的背诵可围绕以上七个问题为思路。以比赛形式激发学生。,七、说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板书既要简洁明了,易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

11、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景色之雅,情趣之雅,古贤自喻,反问点题,交往之雅,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板书设计,八、说教学反思,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中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激发学习兴趣。但是毕竟学生的阅历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再者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很遗憾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无法理解这篇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