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波版《心理学史》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480453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波版《心理学史》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许波版《心理学史》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许波版《心理学史》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许波版《心理学史》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许波版《心理学史》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波版《心理学史》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波版《心理学史》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在弗洛伊德之后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它们都是基于弗洛伊德理论的某种局限性,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的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其他心理学流派和其他文化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精神分析的新发展虽然显示了弗洛伊德的局限性,但更显示了其开创的精神分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怎样理解新精神分析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的继承与发展? 2.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3.霍妮的基本焦虑理论。 4.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几乎从精神分析运动一开始,就出现了自我心理学的萌芽。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是强调自我这一人格结构相对于本我的某种独立性和它本身

2、的极端重要性。二战后它的中心从德国移到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哈特曼、艾里克森、斯皮茨、雅可布森和玛勒等。应该说,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早就具有自我心理学的思想。经过安娜的整理,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哈特曼最终建立了自我心理学。,拉波帕特在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历史概略(1959)一文中,把自我心理学的历史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1886-1897年,弗洛伊德提出最初的防御概念。 (2)1897-1923年,弗洛伊德把自我看作一种本能,提出自我本能、自我内驱力和自我力比多学说。 (3)1923-1937年,弗洛伊德划分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给自我相对独立的地位。

3、(4)1937-1959年,1937年哈特曼发表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的著名演讲,被看成是自我心理学的真正建立。,一、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精神分析的最初10年是创伤范式时期; (2)大约从1897年开始,弗洛伊德放弃了理论上的创伤范式,转向了内驱力范式。这时期长达25年; (3)从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开始,他的理论从内驱力范式转向自我范式,也标志着他的自我心理学思想的重大发展。,二、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 (一)安娜弗洛伊德的生平 20世纪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六个子女中唯一继承父业的人,是弗

4、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践者,是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之一,也是少有的未受正规学校教育而成名的杰出女性心理学家。,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二)安娜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 1.儿童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主要以成年人为对象,虽然他的人格理论提到儿童的心理发展,但实际上并没有对儿童进行分析的经验。安娜弗洛伊德1927年出版的儿童精神分析技术导论一书,就是她对儿童实施精神分析的实地经验之谈。 2.防御机制的解释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最早在1894年出版的防御性神经病一书中曾经提出防御机制一词,但以后30多年未曾再度使用。安娜弗洛伊德在193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

5、制一书中,才将她父亲的理念加以诠释。,(三)评价 安娜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对自我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她终究是弗洛伊德的女儿,而不是别人。她并没有真正解决弗洛伊德思想中始终存在的自我的两种机能的不协调,即狭义的防御(与本能冲突所产生的)与广义的适应(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矛盾。她仍在自我与本我的冲突与防御中来研究自我,而发展自我心理学的关键任务是让自我离开本我,使自我成为没有冲突的领域。所以安娜仅仅是发展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的一位过渡人物,而自我心理学的真正建立则是由哈特曼所完成的。,三、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一)生平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

6、主要创始人。,(Heinz Hartmann, 1894-1970),(二)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安娜都从心理动力学出发,强调自我与本我的冲突与防御,他们的自我概念仍没有自己的独特领域。安娜似乎比其父亲前进了一步,把自我当作“观察的适当领域”,但她对自我的观察仍是为了说明自我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动力关系,照样陷入潜意识冲突的领域。因此,创立自我心理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为自我画定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围。这一范围应当与本能的研究有所不同,应体现出自我的特殊的心理规律及其主动性的特点。这一范围就是哈特曼所称的“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the conflict-

7、free sphere)。,2.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发展 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伊底的出现不论在生物学上还是心理学上,都比自我的出现要早;自我是从伊底中发展出来的,并为伊底的实际利益服务的。但在哈特曼看来,自我与伊底是两种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是与它同时发生发展的。 3.能量的中性化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能量主要来自本我的力比多能量,它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动力源泉。自我的能量来自本我,也受制于本我。因此,哈特曼要想促使自我彻底离开本我,赋予自我的自主性,就必须修正和扩展弗洛伊德的心理能量概念。在他看来,如果某一服务于自我的能量过于接近本能则会妨碍自我的机能,因此必须使本能的能

8、量中性化。所谓的中性化(neutralization)是指一种把本能能量改变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4.自我的适应过程 哈特曼认为,能量的中性化过程的产生,也就是自我的适应过程的产生。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初级自主性和次级自主性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一旦自我装备与环境取得平衡就产生了适应。研究自我的适应机能是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的必然要求。 哈特曼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类适应的操作手段与适应过程的关系。他认为有两种适应在前提和结果上有所不同,一是进步的适应(progressive adaptation),另一是倒退的适应(regressive adaptation)。前者是指与心理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适应,

9、后者是指为了将来或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暂时表现出的倒退与适应不良,即通过倒退而迂回前进。 哈特曼认为,适应过程既受生理心理组织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三)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 1.扩大了精神分析的目标,提倡研究普通心理或正常心理,促使精神分析纳入普通心理学 2.把自我的根本机能理解为适应,为精神分析引入环境因素打开了大门 3. 赋予自我更大的自主性并阐述了自我独立起源,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化倾向有所纠正 4吸收了安娜理论中的合理因素,特别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为以后的精神分析发展开辟了道路,(1) 理论体系中,始终存在着狭义的精神分析目标和广义的精神分析目标,狭义的生物学原则和广义的生物

10、学原则,狭义的现实原则与广义的现实原则的矛盾。 (2)尽管哈特曼突出了自我的自主性及其独立起源,看到了人的能动性,但是他对人性的理解还远远未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四、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一)生平 20世纪德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是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之一,是发展心理学家,青年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Erikson,1902-1994),(二)主要理论观点 1.自我及其同一性 艾里克森拥护弗洛伊德的主张,他主张研究的自我是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中的一部分,但是却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伊底和超我的压迫。他认为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的

11、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欲的合理发展。,自我同一性是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四个方面:(1)个体性,指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 (2)整体性和整合感,指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成长中的儿童有许多零碎的自己表象,健康的自我是把零碎的表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 (3)一致性和连续性,指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的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4)社会团结感,指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2.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12、艾里克森借用胎儿发展的概念,认为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而开展的一个进化过程。他主张,人的一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是固定地以不同的先后顺序逐渐展开的,且这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因为是由遗传所决定的。,3.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5岁) 勤奋对自卑(5-12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亲密对孤独(20-24岁) 繁殖对停滞(25-65岁) 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死亡),(三)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 贡献: (1)在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来考察自我,强调了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将

1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修正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是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的突破性发展。 (2)人格发展渐成论具有一定的辨证因素 (3)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的思想广为流传,并以得到许多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研究的证实 局限: (1)理论体系不够严密,思辩性多于科学性 (2)理论是一种个人-社会发展的机械平行论,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新精神分析)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提出挑战,但是仍坚持潜意识的重要性。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努力把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概念

14、和社会文化因素相调和来解释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状况,使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在美国完成了它的本土化。,(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 2.学术背景 3.对传统精神分析的修正 新精神分析对传统精神分析的修正主要是针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1)都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的人格心理学; (2)都继承了弗洛伊德重视童年经验或亲子关系的传统,但抛弃了本能决定论、婴儿性欲论和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论;,(3)都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将微观的家庭环境与宏观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研究人,反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化的倾向; (4)都

15、抛弃了弗洛伊德关于人和社会的悲观主义态度,相信人的潜能具有建设性,相信通过改变社会生活条件、改变不合理的人际关系可以实现健康的人的生活。 总之,新精神分析学派是在新的心理生活现实和新的学术背景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弗洛伊德的学说,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的。,二、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一)霍妮生平 20世纪德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是新精神分析的主要代表,是社会心理学的先驱,现代早期杰出女性心理学家之一。,Karen Horney(1885-1952),(二)神经症的文化观 (三)神经症的病理学 1.基本焦虑 2.神经症需要 (1)对友爱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 (2)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

16、神经症需要 (3)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的神经症需要 (4)对权力的神经症需要,(5)对利用他人、剥削他人的神经症需要 (6)对社会承认和声望的神经症需要 (7)对个人崇拜的神经症需要 (8)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症需要 (9)对自足和自主的神经症需要 (10) 对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3.神经症人格 (1)顺从型接近人 (2)攻击型对抗人 (3)退缩型回避人 4.神经症的自我 (1)真实自我(real self) (2)理想化自我(idealized self) (3)现实自我(actual self) 5.基本冲突,(四)神经症的治疗 (五)评价 (1)率先提出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成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和领袖; (2)理论吸收了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新成果,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文化条件,将弗洛伊德的本能与文化的矛盾发展成为文化本身的矛盾,强调了人际关系失调以及与此有关的自我内在冲突的重要性,更能帮助现代人认识和解决自己的冲突。,(3)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疗神经症的依据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