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实验课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998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实验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科学实验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科学实验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科学实验课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科学实验课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实验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实验课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1(共20分)实验名称滑轮组的作用分值实验材料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等。2分实验步骤1、正确使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重物),记录测力计的读数。4分2、组装由一个动滑轮和一定滑轮组成的简单滑轮组。4分3、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钩码(重物),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做好好记录。4分4、改变钩码的数量(或者换成不同的重物),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做好记录4分实验结论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2分实验2(共20分)实验名称斜面有什么作用分值实验材料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支撑物、钩码(重物)、测力计等。2分实验步骤1、搭建一个简单斜面。3分2、用测力计垂直匀速拖动钩

2、码(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3分3、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上去,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反复多做几次。3分4、改变钩码的数量(或者换成其它重物)重复以上实验步骤。3分5、比较用测力计垂直提起钩码(重物)和沿着斜面拉上去拉力读数的变化。3分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3分实验3(共20分)实验名称不同坡度的斜面分值实验材料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支撑物、钩码(重物)、测力计等。2分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垂直匀速拖动钩码(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3分2、搭建一个坡度较小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升钩码(重物),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3分3、搭

3、建一个坡度中等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升钩码(重物),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3分 4、搭建一个坡度较大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升钩码(重物),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3分 5、比较三次拉力读数的变化。3分实验结论斜面省力的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坡度越大,省力越小。3分 实验4(共20分)实验名称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分值实验材料宽度不同(一倍宽、二倍宽、四倍宽),其它条件相同的纸梁、小垫圈、支撑物等。2分实验步骤1、在两个高度相同的支撑物之间放好一倍宽的纸梁,把垫圈轻轻叠放在纸梁中间,直到纸梁接触到桌面为止,清查垫圈数

4、-1就是纸梁的最大承重量,并记录下来。4分2、换成二倍宽的纸梁,其他条件不变,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4分3、换成四倍宽的纸梁,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4分4、根据记录,分析比较纸梁的宽度和最大承重量的关系。4分实验结论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2分实验5(共20分)实验名称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分值实验材料厚度不同(一倍厚、二倍厚、四倍厚),其它条件相同的纸梁、小垫圈、支撑物等。2分实验步骤1、在两个高度相同的支撑物之间放好一倍厚的纸梁,把垫圈轻轻叠放在纸梁中间,直到纸梁接触到桌面为止,清查垫圈数-1就是纸梁的最大承重量,并记录下来。4分2、换成二倍厚的纸梁,其他条件不变,重复上

5、面的实验步骤。4分3、换成四倍厚的纸梁,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4分4、根据记录,分析比较纸梁的厚度和最大承重量的关系。4分实验结论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2分实验6(共20分)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分值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漆包线、大小相同铁钉、1包大头针等。2分实验步骤1、制作三个线圈圈数不同的电磁铁(圈数相差尽量大些)。3分2、用一节一号新电池,接通线圈圈数最少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记录数量。做三次取平均数。3分3、用一节一号新电池,接通线圈圈数第二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记录数量。做三次取平均数。3分4、用一节一号新电池,接通线圈圈数最多的电磁铁,

6、继续上面的实验。3分5、根据记录,分析实验结论。3分实验结论电磁铁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强。3分实验7(共20分)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电流强弱)的关系分值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漆包线、大小相同铁钉、1包大头针等。2分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电磁铁(根据导线的粗细,线圈圈数适中)。3分2、用一节一号新电池,接通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记录数量。做三次取平均数。3分3、用两节一号新电池串联,接通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记录数量。做三次取平均数。3分4、用三节一号新电池串联,接通电磁铁,继续上面的实验。3分5、根据记录,分析实验结论。3分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电池节数越多,磁力越强。3分实验8(共20

7、分)实验名称模拟北极狐、灰狐、红狐体形保温实验分值实验材料2个大小不同地区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细而长的玻璃瓶,3支温度计、热水等。2分实验步骤1、在3个容器中同时放入相同温度的热水。4分2、把温度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并用其塞住瓶口。4分3、有规律的间隔一段时间,读出三个温度计的读数,并做好记录。4分4、根据记录,分析实验结论。4分实验结论圆而大的体形保温。2分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实验1(共20分)实验名称做个简易显微镜分值实验材料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尺子、胶带等。2分实验方法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5分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

8、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5分3、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5分实验结果两个凸透镜叠加在一起,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3分实验2(共20分)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分值实验材料烧杯、培养皿、碘酒、洋葱、镊子、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等。2分实验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用镊子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8分2、正确使用

9、显微镜观察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安放: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调焦: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调整光线使自己尽可能地看清标本;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8分画出你看到的洋葱表皮 2分实验3(共20分)实验名称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分值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细木条、火柴。2分实验步骤1、

10、准备小苏打和白醋的使用比例约为1:3。3分2、把小苏打小心地倒入杯底、再把白醋沿着杯壁缓慢地倒入杯中(顺序可互换)。马上用毛玻璃片盖上玻璃杯。3分3、多角度地观察实验现象:用眼睛看,有很多气泡冒出,用手摸杯壁变凉等等。3分4、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火焰熄灭。3分5、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到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3分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一种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而且这种气体比空气重。3分实验4(共20分)实验名称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分值实验材料硫酸铜颗粒少许、玻璃杯,玻璃棒、纯净水、一枚铁钉,一把镊子。2分实验步骤1、配制半杯硫酸铜溶液

11、。4分2、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及透明度。4分3、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溶液铁钉发生的变化。4分4、约三分钟左右取出铁钉,对比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部分及没有浸入的部分之间的差别。4分观察到的现象铁钉表面有一层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逐渐变浅。2分实验5(共20分)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分值实验材料投影仪、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2分实验步骤1、找一张边长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照图(教师提供)打上七个小孔。4分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带点的硬纸

12、板教师提供)4分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4分4、旋转模型,观察其在屏幕上的投影的变化。4分实验结论星座是远近不同、大小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2分实验6(共20分)实验名称制作活动观星图分值实验材料细线(或大头针)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3实验步骤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3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或大头针)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4学生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8实验7(共20分)实验名称填埋垃圾模拟实验分值实验材料广口瓶、镊子、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等。2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52、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往上面喷水。 53、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5实验结论用填满的方式处理垃圾依然会污染地下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