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9860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2.3 直线与方程直线与方程 一、一、 核心要点核心要点 1 1、 倾斜角:当直线倾斜角:当直线l与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轴作为基准,x轴轴正向正向与直线与直线l向上方向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叫做直 线线l的的倾斜角倾斜角;倾斜角的范围为;倾斜角的范围为 1800; 2 2、 坡度(比)坡度(比) 前进量 升高量 ; 3 3、 斜率:我们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我们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作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作tank; 备注:倾斜角是备注:倾斜角是 90的直线没有斜率;的直线没有斜率; 4 4、 已知直线上

2、两点已知直线上两点)(,(),( 21222111 xxyxPyxP的斜率计算:的斜率计算: 12 12 xx yy k ; 5 5、 中点坐标公式:已知点中点坐标公式:已知点),(),( 222111 yxPyxP,则线段,则线段 21P P中点中点M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22 2121 yyxx ; 6 6、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 (1 1)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 000 yxP,且直线斜率为,且直线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则直线方程为)( 00 xxkyy; (2 2)斜截式方程:直线斜率为斜截式方程:直线斜率为k,且直线在,且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轴上的

3、截距为b,则直线方程为,则直线方程为bkxy; (3 3)两点式方程:直线经过两点两点式方程:直线经过两点),(),( 222111 yxPyxP,则直线方程为,则直线方程为 12 12 1 1 xx yy xx yy ; (4 4)截距式方程:直线在截距式方程:直线在x轴及轴及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轴上的截距分别为ba,,则直线方程为,则直线方程为1 b y a x ; (5 5)一般式方程:关于一般式方程:关于yx,的二元一次方程的二元一次方程0CByAx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备注:备注:注意各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设直线方程前必须考虑应用前提;注意各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设直

4、线方程前必须考虑应用前提; 除特殊要求外,所有直线方程的结果必须化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除特殊要求外,所有直线方程的结果必须化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 7 7、 两直线两直线 2211 bxkybxky,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 1)垂直:垂直:当一条直线当一条直线 1 k不存在时,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另一条直线斜率0 2 k; 当直线斜率当直线斜率 21 kk ,存在时,存在时,1 21 kk; (2 2)平行:平行:直线斜率直线斜率 21 kk ,均不存在,且均不存在,且 21 bb ; 当直线斜率当直线斜率 21 kk ,存在时,且存在时,且 21 bb ; (3

5、3)重合:重合:直线斜率直线斜率 21 kk ,均不存在,且均不存在,且 21 bb ; 当直线斜率当直线斜率 21 kk ,存在时,且存在时,且 21 bb ; 8 8、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求直线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求直线00 22221111 CyBxAlCyBxAl:,:交点坐标,则联立方程组交点坐标,则联立方程组 2 0 0 222 111 CyBxA CyBxA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 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 9 9、

6、距离公式:距离公式: (1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两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两点),(),( 222111 yxPyxP间的距离公式:间的距离公式: 2 12 2 1221 )()(|yyxxPP; 备注:原点备注:原点),( 00O与任一点与任一点),(yxP的距离的距离 22 yxOP |; (2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 000 yxP到直线到直线0CByAxl :的距离的距离 22 00 BA CByAx d | ; (3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00 2211 CByAxlCByAxl:,:间的距离间的距离 22 21 BA CC d

7、 | . . 二、考点突破二、考点突破 题型一:直线的方程;题型一:直线的方程; 考点一:倾斜角与斜率及截距的计算考点一:倾斜角与斜率及截距的计算 例例 1 1、已知经过点、已知经过点(0, 1)P的直线的直线l与线段与线段AB有公共点有公共点, ,若若(1, 2),(2,1)AB,则直线,则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为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倾斜角范围为;倾斜角范围为 . . 例 1、解析:由数形结合知,直线l应处于APB内部,则 PAPB kkk 2( 1) 1, 1 0 PA k 1 1 1, 02 PB k 所以11k 由正切函数图象可知倾斜角范围为 3 0, ) 44 . 练练 1 1:已知两

8、点:已知两点),(),(2332NM,直线,直线l过点过点) 1 , 1 (P且与线段且与线段MN相交,则直线相交,则直线l的斜率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 ) A A 4 3 k或或4kB B 4 3 4k C C4 4 3 kD D4 4 3 k 练练 2 2:已知已知),(),(3331BA, , 直线直线l过原点过原点O且与线段且与线段AB有公共点有公共点, , 则直线则直线l 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 ) 3 A A,3 3 3 B B,(3 3 3 0 C C,(3 2 3 D D,(3 3 3 例例 2 2、直线直线0133yx的倾斜角是的倾斜角

9、是( ( ) ) A A 0 30B B 0 60C C 0 120D D 0 135 练练 3 3:直线:直线013 yx的倾斜角为(的倾斜角为( ) A A 6 B B 6 5 C C 3 2 D D 3 练练 4 4:直线:直线013yx的倾斜角是(的倾斜角是( ) A A 6 B B 3 C C 3 2 D D 6 5 练练 5 5:若直线的倾斜角的余弦值为若直线的倾斜角的余弦值为 5 4 ,则与此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则与此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 ( ) ) A AB BC CD D 4 4 3 3 3 3 4 4 3 3 4 4 4 4 3 3 练练 6 6:直线直线0x的斜率

10、为(的斜率为( ) A A0 0B B 2 C C1 1D D不存在不存在 练练 7 7:若直线:若直线l经过原点和点经过原点和点2, 2A ,则它的斜率为,则它的斜率为( ) A A1B B1C C1或或1D D0 练练 8 8:已知直线已知直线03 yx与直线与直线01 ykx的夹角为的夹角为 60,则,则k的值为(的值为( ) A A3或或 0 0B B3或或 0 0C C2或或 0 0D D2或或 0 0 例例 3 3、直线、直线 2 1)10()xayaR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4 B B 4 3 ,) C C00, 4 ( 2 ,)D D

11、 4 , 2 ) 4 3 ,) 练练 9 9:直线直线cos1yxR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A0,0, 2 B B0,0, C C 4 , , 6 D D0,0, 4 4 3 , 练练 1010:如右图所示,直线如右图所示,直线 321 lll,的斜率分别为的斜率分别为 321 kkk,则(则( ) A A 321 kkkB B 213 kkk 4 C C 231 kkkD D 123 kkk 例例 4 4、直线、直线 1 l的斜率为的斜率为2, 21 ll /,直线,直线 2 l过点过点),(11且与且与y轴交于点轴交于点P,则,则P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 A

12、 A),( 03B B),(03C C),(30 D D),( 30 练练 1111:直线直线026 yx在在x轴和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A A62, B B 3 1 2 ,C C 3 1 2 ,D D12, 练练 1212:直线直线230xy在在y轴上的截距为轴上的截距为 ( ( ) ) A A3 B B 2 3 C C 2 3 D D3 考点二:直线的方程考点二:直线的方程 例例 5 5、根据所给的条件求直线的方程、根据所给的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 (1)(1) 直线过点直线过点( 4,0), ,倾斜角的正弦值为倾斜角的正弦值为 10 10 ; (2)(2) 直线

13、过点直线过点( 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1212; (3)(3) 直线过点直线过点(5,10),且到原点的距离为,且到原点的距离为 5.5. 解析:(1)由题意知,该直线斜率存在,设倾斜角为,则 10 sin(0), 10 则 3 10 cos 10 ,可 得 1 tan 3 k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1 (4) 3 yx ,即340xy或340xy. (2)由题意知,截距不为 0,可设其方程为1 12 xy aa .把( 3,4)代入得 34 1 12aa ,解得 49aa 或.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4160xy或390xy. (3)当斜率不存在时,所求

14、直线方程为50x, 当斜率存在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10(5)yk x,即(105 )0kxyk.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2 |105 | 5 1 k k ,解得 3 4 k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4250xy.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方程为50x或34250xy. 练练 13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点斜式点斜式)( 11 xxkyy适用于不垂直于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任何直线轴的任何直线 5 B B斜截式斜截式bkxy适用于不垂直于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任何直线轴的任何直线 C C两点式两点式 12 12 1 1 xx yy xx yy 适用于不垂直于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和轴和y轴的任何直线轴的任何直线 D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