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知识讲堂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479747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知识讲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知识讲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知识讲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知识讲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知识讲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知识讲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知识讲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的分类 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的功能,胆汁酸的分类,胆汁酸是胆汁中存在的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 按其来源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按其是否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又分为结合型胆汁酸和游离型胆汁酸,胆汁酸的代谢, 初级胆汁酸的生成: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包括游离型(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及结合型(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和牛磺鹅脱氧胆酸) 。7a-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受胆汁酸的反馈调节。,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肝循环:进入肠腔的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进行 7 位脱羟基反应,生成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即游离型次级汁酸。游离型次级

2、胆汁酸也可以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而生成结合型次级胆汁酸,以脱氧胆酸的结合物为主。,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排入肠道的胆汁酸中约 95%以上被主动或被动重吸收(除石胆酸外) 。由肠道重吸收的各类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 游离型又转变成结合型胆汁酸, 并同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起再次排入肠道的过程,胆汁酸的功能,能降低油/水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能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抑制胆结石的形成。,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胆色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等化合物,其中以胆红素为主 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血红素是胆红素生成的主要来源,胆红素的生成和

3、转运,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血红素在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的催化下转变为胆绿素,再进一步还原为胆红素。这种形式的胆红素由于分子内部形成氢键,成为非极性的脂溶性物质,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转运,称游离型或非酯型胆红素,对富含脂类的神经系统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是一种内源性毒性物质。,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肝细胞存在特异的受体,对胆红素有极强的摄取能力,在肝细胞内胆红素与 Y 或 Z 蛋白结合而被转运至肝微粒体,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生成水溶性很强的结合型或酯型胆红素,胆红素在肠道中变化和胆色素的肠肝循环,结合型胆红素经胆道排入肠腔,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脱去葡萄糖醛酸并被还原为胆素原族化合物,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少部分胆素原族化合物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的大部分又被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族的肠肝循环,只有少部分胆素原族化合物经体循环入肾并随尿液排出。胆素原族化合物接触空气后,被氧化成黄褐色的胆素族化合物(包括粪胆素和尿胆素),黄疸,正常时肝对胆红素具有摄取、结合、转化和排泄作用,使得正常人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甚微。凡能引起胆红素浓度升高,或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与排泄过程以生障碍的因素,均可使血浆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高胆红素血症,造成组织黄染,这一体征被称为黄疸(jaundice) 。当胆红素代谢障碍时,按其病因可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