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课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9735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课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课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热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课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兰察布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余热发电厂 1#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44编制说明1范围本标准根据锅炉监督制度、发电厂水汽质量标准、小型自备电厂水汽试验方法、锅炉设备型号编制方法、余热锅炉设计技术规定、等有关标准,本炉设备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及相关运行电厂之运行规程和现场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锅炉主、辅设备规范,主要技术性能及参数限额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编写。 本标准明确了锅炉运行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标准;值长、锅炉值班员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标准适用于乌兰察布市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余热发电厂2规范性引用文件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50273-2009锅

2、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L/T869-201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GB/T12145-2008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本标准修编人:张宏伟 本标准审核人:邢文 本标准批准人:郭刚 目 录第一章 设备主要规范、结构、特性3第一节 锅炉型号及设计参数4一、锅炉型号及生产厂家:4二、主要参数:4第二节 锅炉本体结构、特性5一、锅炉主要结构部件构成简介5二、锅炉系统流程:6三、锅炉钢珠清灰系统简介:6第三节 烟风和汽、水品质7一、烟风品质7二、水汽品质8第二章 锅炉的启动和停止8第一节 锅炉启动前的检查9 一、锅炉本体检查9二、启动前的物资准备13第二节、锅炉启动前试验13一、水压试验

3、13二、漏风试验14三、电动门、调节门、风门、调节挡板特性试验15第三节、炉冷态启动15一、点火前的准备工作15二、锅炉上水15三、锅炉升压控制16四、升压过程的注意事项16五、安全门的整定17六、锅炉并汽18第四节、锅炉正常停运19一、锅炉停运前的准备工作19二、停炉操作20三、停炉后的防护措施20第五节 锅炉停炉后的保养21一、给水压力保养法21二、锅炉冬季防冻措施21第三章 锅炉的运行调节22第一节 锅炉汽水系统参数调整22一、锅炉水位的调整 22二、锅炉主蒸汽压力调节和负荷调节23三、锅炉主蒸汽温度调节24四、锅炉排污24第二节 运行中的定期工作26一、冲洗水位计26二、清灰系统的检查

4、和监视27三、锅炉巡检内容27四、锅炉定期工作27第三节、自动装置的运行28一、汽包水位自动控制28二、主汽温度自动控制29第四章 锅炉事故处理31第一节锅炉事故处理的原则31一、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31第二节 锅炉水位事故处理32一、锅炉满水32二、锅炉缺水33三、锅炉汽包水位计损坏35四、汽水共腾36第三节 锅炉受热面泄漏处理37一、蒸发器受热管束泄露37二、过热器的损坏38三、省煤器的损坏39第四节 锅炉汽水管道事故处理40一、蒸汽及给水管道泄漏40二、管道水冲击41第六节 电气系统故障处理42一、负荷骤增与骤减42 第一章 设备主要规范、结构、特性 第一节 锅炉型号及设计参数一、锅炉型号

5、及生产厂家:锅炉型号:QC140/360-11.6-1.6/330制造厂家:杭州杭锅工业锅炉有限公司投产年月:二O一五年十月二、主要参数:锅炉蒸发量:11.6 t/h额定蒸汽压力:1.6 MPa额定蒸汽温度:330 给水温度:42 锅筒工作压力: 1.8 MPa排烟温度: 182 稳定运行工况范围:85100 %排污率:2 %余热利用率:48.6 %锅炉入口额定烟气量:140000 Nm/h 第二节 锅炉本体结构、特性一、锅炉主要结构部件构成简介1、 锅筒 锅筒内径为1500mm,壁厚为32mm,材料为Q245R,安装在钢架顶部。锅筒设置有安全阀、压力表、备用蒸汽管座,锅筒内部装置的一次分离采

6、用缝隙挡板结构,二次分离为特殊的钢丝网分离器。为了保证好的蒸汽品质和合格的炉水,还装有加药管和连排管,为了控制水位,装有紧急放水管。锅筒由锅筒支架固定于钢架上。2、 受热面 锅炉受热面部件在出厂前已组装完成,如受热面管箱,其余部件散装出厂。各受热面管箱均由蛇形管排构成,采用支撑结构,一级蒸发器布置在上部水冷壁烟道中,二级、三级蒸发器布置在下部钢烟道中。省煤器均布置在下部钢烟道中。过热器分两级布置,中间设有喷水减温装置。布置在顶部的入口水冷壁烟道中。3、 锅炉范围内管道 锅炉给水引入给水操纵台后,通过给水操纵台实现对锅炉给水的调节和控制。锅炉装有各种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如水位表、压力表、加药管、

7、连续排污管。在锅炉饱和蒸汽引出管最高点装有排气阀,各最低点装有疏水阀或排污阀。为检测炉水和蒸汽品质,装设了给水、炉水、饱和蒸汽、过热蒸汽的取样冷却接口。4、 钢架与平台扶梯 锅炉钢架为全钢焊接结构,抗震强度为7级。锅炉钢架用于支吊锅筒、受热面管箱、炉墙、灰斗等,同时连接平台扶梯。锅炉设有多层平台,布置于各级管箱和人孔处。5、烟道 锅炉的主要受热面为管箱结构,管箱墙板与热烟道组成烟气通道。热烟道包括进口烟道、连接烟道、出口烟道和旁路烟道。各管箱之间由连接烟道连接,并设有金属膨胀节,用于吸收烟道的上下膨胀。整个烟道为全密封结构。6、 灰斗(钢珠收集斗) 钢结构件,与出口烟道组成一起。7、炉墙 炉墙

8、为轻型保温结构,敷设于烟道和管箱外面。二、锅炉系统流程:1、锅炉烟风系统流程: 烟气进口在锅炉的上部引入(入口在锅炉后侧),烟气依次通过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一级蒸发器、二级蒸发器、三级蒸发器、一级省煤器、二级省煤器后到达锅炉下部灰斗水平引出送往除尘。在烟风取风口处装有冷风阀,用以调节烟风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在装有锅炉烟风旁路门,锅炉故障检修或停运时可以用旁路将烟风送走。 锅炉清灰采用循环式钢珠清灰系统。清除下来的灰尘连同烟气流一同被带出锅炉。2、锅炉的汽水流程: 锅炉给水经过除氧器除氧后,通过给水泵送到锅炉加热器预热后进入省煤器。然后送往炉顶的锅筒,和锅筒内已有的水混合成炉水,通过下降管

9、送往蒸发器,生成的汽水化合物从蒸发器出口集箱的汽水引出管送入锅筒,设于锅筒内的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从锅筒顶部引出至低温过热器,蒸汽逆流经过低温过热器后进入喷水减温器,调节蒸汽温度。减温后的过热蒸汽逆流经过高温过热器,达到额定参数后经电动主汽门、并汽电动门送往汽轮机发电。在锅筒下降管与二级省煤器进口装有再循环管路,在锅炉生火和停炉时使用,以保护省煤器。三、锅炉钢珠清灰系统简介:锅炉清灰采用循环式钢珠清灰系统。由钢珠清灰装置、传输装置、防雨装置、钢珠及支架装置组成。钢珠从锅炉顶部播撒而下,依次通过所有对流受热面后,落入下面的钢球收集分离斗中,分离出来的钢珠根据钢珠运输系统的需求定量

10、装入运输斗,再通过机械链运输到炉顶,再播撒下来。这样连续运转,使受热面保持一定的清洁状态。钢珠除灰系统的运转速度是可调的,开始时设置了一个初始速度(调节电机变频器),实际速度根据锅炉受热面污染状况来调整,原则是达到清灰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钢珠击打受热面的次数。(过少达不到清灰效果,过多影响对流受热面及钢珠清灰装置寿命) 第三节 烟风和汽、水品质一、烟风品质锅炉入口额定烟气量Nm/h140000锅炉入口额定烟气温度360锅炉入口烟气范围280-650烟气成分CO2%3N2%77.5O2%18.3H20%1.2SO2%含尘量g/Nm310烟尘成分SiO2%80-90CaO%0.4-1Al2O3%

11、0.2-0.5FeO%0.5-3MgO%1Cr2O3%/MnO%/C%3-10P%/烟尘粒度1.0um%601.0-10um%3010um%10二、水汽品质除盐水质标准电导率25 0.2us/cmSiO2 20ug/LNa+ 15ug/L给水品质硬度 3.0umol/L溶解氧 15ug/LPH值 8.89.2DD 10us/cm炉水品质PH值 9.011PO43- 510mg/LDD 50-100us/cm 饱和蒸汽品质 Na+ 15ug/kg SiO2 20ug/L过热蒸汽品质 Na+ 15ug/kg 第二章 锅炉的启动和停止 第一节 锅炉启动前的检查一、锅炉本体检查1、 各人孔门完整,能严

12、密关闭。2、 各热电偶温度计完整,无损坏现象,各测量仪表和控制装置的附件位置正确、完整、严密。3、检查各阀门、烟风门、挡板符合下列要求:1) 与管道连接完好,法兰螺丝已坚固。2) 手轮完好,固定牢固;阀杆洁净,无弯曲及锈蚀现象,开关灵活。3) 阀门的填料应有适当的严紧空隙,丝扣已拧紧,主要阀门的保温良好。4) 传动装置的连杆、拉杆、接头完整,各部销子固定牢固,电动控制装置良好。5) 具有完整的标志牌,其名称、编号、开关方向清晰正确。6) 位置指示器的开度指示与实际位置相符合。7) 所有调节风门、调节挡板开关无卡涩现象。8) 所有调节风门、调节挡板的远方电动操作装置完整可靠,开关灵活,方向正确。9) 各汽水阀门处于下表开关位置。各个阀门状态调整如下表所示:编号名 称开关状态升压前运行中升压中1主给水至锅炉总门开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