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1 细胞膜测试(2)沪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9178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1 细胞膜测试(2)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1 细胞膜测试(2)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1 细胞膜测试(2)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1 细胞膜测试(2)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1 细胞膜测试(2)沪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细胞膜1变形虫的表面任何部分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解析:本题以新情景材料来考查细胞膜结构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生物体中一些生命现象的问题的能力。变形虫作为一种单细胞动物,之所以能够伸出伪足,是因为其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B2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是指( )A在结构上直接相连的生物膜 B在细胞内的所有生物膜C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 D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膜与核膜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相似、功能相关,并共同构成了细

2、胞的生物膜系统。故生物膜系统不只包括细胞内直接相连的膜结构,还包括不直接相连的膜结构,故A项错误。另外,它包括了细胞内的单层膜、双层膜的结构,故排除C、D两项。答案:B3若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磷脂分子的稳定分布方式为( )ABC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知识,磷脂分子以疏水尾部相对,亲水头部朝向两侧,构成了磷脂双分子层。故将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亲水头部应插入水中,疏水尾部应在水面外。答案:B4细胞膜与其完成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结构特点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两侧磷脂双分子层排列不对称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

3、有流动性解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磷脂双分子层两侧有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在其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这种特点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对于细胞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对细胞完成各种生理功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答案:D5最有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碳、氢、氧 B碳、氢、氧、氮C碳、氢、氧、磷 D碳、氢、氧、氮、磷解析:由于细胞膜主要是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的,蛋白质的构成元素必含C、H、O、N,磷脂中含有P,所以其构成元素为C、H、O、N、P。答案:D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科

4、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为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类43%,糖类8%。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类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二倍。(1)哺乳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有哪些?_。(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应该是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因而使红

5、细胞具有_的功能。(3)“血影”的化学成分的脂类主要是哪一类? _。它是构成细胞膜的_。(4)脂类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这说明了_。解析:本题较系统的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第(1)小题考查胞内的膜结构种类。答案:(1)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2)血红蛋白 容易与氧结合,也容易与氧分离 运输氧 (3)磷脂 基本骨架 (4)磷脂在细胞中是双分子层7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895年Overton在研究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2)1925年

6、Gorter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的类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是由_组成的_。(3)1970年,科学家用不同荧光的染料标记抗体,分别用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体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红色,另一半呈绿色,但在37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了,这个实验说明_,其原因是_。解析:(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结合题给的信息,可知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脂类物质,并依据所学知识,肯定该物质是磷脂。(2)由于磷脂分子不溶于水且不易挥发,则它一定

7、均匀分布在空气水界面上,既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二倍,则可推知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一定是双分子排布。(3)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可以运动,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融合细胞在37水浴中保存40分钟后,由于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使得与之结合的带有标记的抗体的荧光点均匀分布。答案:(1)磷脂 (2)磷脂 双分子层 (3)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