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7902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1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B.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C.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D.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2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2、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规定老子的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期,明令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的灭佛。这反映了(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影响最大C. 佛教的基础薄弱 D. 儒学的地位最稳固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 )A遏制学术自由 B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儒学地位 D统一思想文化5“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 B. 孟子的“仁政”C. 李贽“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D. 王夫之的“唯物史观”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 )A. 否定了神的存在 B. 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C. 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 特别强调人的价值7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 A.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B.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

4、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8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认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 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B. 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C. 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D. 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9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5、 专制统治的强化推动了科技的发展10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11下面我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进程正确的是(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D. 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121781年人们发现了天王星,但它的理论计算位置与实际观测始终不符。根据科学家的大量计算,l846年,人们终于发现了海王星。

6、然而,海王星的存在并不足以解释天王星轨道所受扰动的程度。于是人们又很自然的推断,还存在另一个行星。1930年,冥王星也被发现了。这种推算的理论依据是( )A.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学说 B. 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C.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D.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131935年,厄瓜多尔政府在距其海岸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设立了达尔文纪念碑,纪念达尔文考察这一群岛一百周年,碑文写着:“达尔文于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登陆。他在研究当地动植物分布时,初次考虑到生物进化问题,从此开始了这个悬而未决的论题的思想革命。”其“思想革命”的意义在于( )A. 凸显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B. 提供了观察

7、世界的新视角C.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D. 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14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 B启蒙运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15“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6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

8、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17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西方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资本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18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19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体现了当时艺术

9、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20.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有 ( ) 雨霖铃 窦娥冤 西游记 牡丹亭 A. B. C. D. 21“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相互制约C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权利 D农民、贵族共同守

10、法2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求知是人类的本性23奠定康德在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著作是()A.百科全书 B.纯粹理性批判 C.哲学通信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4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道:“如果同一个人或是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部著作的作者是()A伏尔泰 B卢梭 C康德 D孟德斯鸠25“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

11、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12、材料二: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摘自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

13、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四: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4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2分)并结合材料三,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4分)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时珍(1518-1593)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14岁中秀才,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当时民间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