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教案2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7887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教案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教案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教案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教案2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4课 古诗四首 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诵读全诗。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品味诗歌的艺术美。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旅途思乡之情,提高欣赏水平。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意境。教学过程:释题导入诗题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它扼守在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南侧,是南来北往的船只的必经之处。王湾是洛阳人。据唐才子传说,他尝“往来吴、楚间”。据全唐诗题下小注,这首诗即写于王湾往游吴中的路上。二、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2.理解诗

2、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三、作者简介王湾(约公元),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诗人。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四、品读欣赏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

3、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

4、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

5、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家都是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人却孤身漂泊在外,且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叫人不顿生思乡之情?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五、总结提升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那么,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表达乡愁的诗歌吗?参考: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于光中先生写的现代诗乡愁从古至今,即使我们现在能很方便的打电话,发邮件,有了很快捷的交通方式,但思乡之情并没有变淡,我们应该要树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诗歌了解律诗的平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