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 戏剧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440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 戏剧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现代文学 戏剧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现代文学 戏剧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现代文学 戏剧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现代文学 戏剧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 戏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 戏剧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戏剧(一),中国现代文学四大文学体裁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其中戏剧专指话剧,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古代也有戏剧-戏曲,戏曲传统源远流长,以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形成的国粹-京剧为代表。话剧则起源于西方古代希腊的祭祀酒神的仪式,并出现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毕得斯和喜剧家阿里司多芬,17世纪在西方取得辉煌成就,因而戏剧便成为中世纪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样式。如法国的古典主义戏剧,英国则以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为代表。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达到高潮,如英国高尔斯华绥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话剧是在19世纪未经由西方侨民传人中国的。

2、,春柳社-,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社团。 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接着又公演了根据林纾的翻译小说改编而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引起了东京戏剧界的轰动。,1907年6月1日春柳社在 东京演出的黑奴吁天录海报,“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文明新戏“是最早出现的有别于传统戏曲的新的戏剧形式,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的,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这种戏剧表演,完全废除了旧戏的歌舞形式和一切规则程法,全剧只用对话,并采用新式布景,给人以

3、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时的人称之为“文明新戏“。,李叔同饰 茶花女中的马格丽特,黑奴吁天录海报,第一节 文明戏与爱美剧,辛亥革命爆发后到“五四”文学革命前夕,新剧因形式的新颖和内容贴近现实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而盛行一时。为了表达对新剧的夸赞和推崇,人们纷纷称之为“文明戏”。 上海戏剧院协社提出写爱美剧的实践活动,为中国话剧运动从业余迈向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后,话剧运动进入了艰难的建设的深入发展时期,具体表现为出现了大量的话剧团体和艺术学校,演剧在青年学生中盛行,同时早期戏剧作家对剧本的创作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戏剧团体的建立-民众剧社和上海戏剧协社的现实主义戏

4、剧艺术与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运动的倡导,欧阳予倩回忆录 自我演戏以来封面,上海民众剧社:,1921年5月,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柯一岑、熊佛西等13人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 他们在民众戏剧社宣言中宣布:“萧伯纳说戏剧是宣传主义的地方,这句话虽然不能一定是,但我们至少可以说一句,当看戏是消闲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戏院在现代社会中确是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推动社会使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1922年4月,戏剧月刊出版到第10期停刊,民众戏剧社也在无形中解散。,春柳社

5、创始人李叔同,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欧阳予倩,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冬成立,成员有谷剑尘、应云卫、汪仲贤、欧阳予倩等。1923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专修过戏剧的洪深也加入该社并被推为该社的排演主任。戏剧协社注重舞台实践,在中国话剧排演的正规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1933年被国民党查封为止,他们共举行公演16次,先后排演过谷剑尘的孤军、陈大悲的英雄与美人、欧阳予倩的泼妇和回家以后、洪深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著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而成的少奶奶的扇子、易卜生的傀儡家庭、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对中国话剧从剧本走向舞台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是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爱美剧“与学生业余演剧

6、的高潮,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民众戏剧社发起了“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爱美“即Amateur的音译)的运动,发表了“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的宣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年代初,素有传统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了一个高潮,并且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燕京女校、交通大学、民国大学、师范大学、政法专科学校、北京高等师院、女高师等院校纷纷成立业余剧社。,(二)戏剧学校-北平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和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的建立。,(三)话剧艺术的现代化-小剧场运动与新的戏剧理论和表演体制的建立。,1922年创刊的戏杂志 创刊号戏

7、装人物封面(姚民哀编辑),“小剧场“,涵义:所谓“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以后风行于英、德、荷兰、俄、美、日等国,这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它揭开了西方(与日本)现代戏剧的帷幕,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小剧场” 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1、首先是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话剧体制,使中国的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与科学化的道路。 其核心是以“导演(当时称为舞台监督)制“取代“明星制“,以导演为中心,将剧作家的创作、演员的表演,以及舞台美术

8、的设计,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整地体现为“剧场的艺术“。1924年洪深为戏剧协社改编、执导的少奶奶的扇子(据王尔德作品改编)在创建新的排演制度上,做出了示范性的努力,从而成为一次“经典性的演出“引起了社会轰动。,中国话剧导演制度的创立者洪深,2、提出与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第四堵墙”理论 由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戏剧家创造的所谓“第四堵墙“的理论,强调再现人生的真相,自然的生活的原态:“舞台上的生活,正如你透过一垛墙壁看到人家屋里那样“,因此戏剧的最高目的是创造充满真实生命的“舞台的幻觉“: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化装等)追求逼真的、生活化的效果,演员的表演要求生活

9、在舞台创造的特定情境中,不与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追求像生活片断那样自然。由此而创造出了以后在中国话剧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剧场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模式。,丁西林(1893-1974),1923年到1930年陆续发表了一只马峰、亲爱的丈夫、酒后、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等多部独幕剧,其中一只马峰和压迫更有代表性,也更有影响。,第二节 丁西林与早期独幕剧,胡适(1891-1962),模仿易卜生娜拉创作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却是起了社会问题剧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的。 该剧发表在1919年3月的新青年上,是中国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剧作写一位封建士大夫家的小姐田亚梅作为新知识女性和一个富有之家的少爷陈先生婚

10、姻恋爱的纠葛。田小姐执意要嫁陈先生,但遭到父母的反对。母亲是出于迷信,父亲是因为查出历史上田、陈本为一家,遵守“同姓不婚“的封建族规。最后,田小姐给父母留张字条,偷偷出走,坐上了陈先生在门外等候的汽车,以宣告斗争的胜利。田亚梅的行为在今天看来似乎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以致于本来打算排演这部戏的几个女学生竟无一人敢于扮演田亚梅。剧作充溢着强烈的个性主义精神,从中可以看到易卜生戏剧的明显影响。有明显的模仿娜拉的痕迹,但由“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大家闺秀-有钱少爷)和反抗的微弱-出走,所以写得并不彻底。1923年鲁迅写了娜拉出走后怎样?对“出走娜拉“的归宿问题进行彻底的了回答。,

11、终身大事的局限及意义:,1、没有把它处理成悲剧,而是一部正剧,但作者却说要写一部悲剧,这说明胡适对戏剧的概念还十分模糊。 2、表现主题还较模糊,把必然性的冲突写得较偶然。 3、最早提出婚姻民主、平等、自由的概念,同封建婚姻观对立,有反封建意义。,第三节五四“浪漫主义的戏剧艺术-田汉戏剧创作,生平,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1914年赴日留学,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1921年,他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共同发起组织“创造社“并从事戏剧创作,1921年回国后在上海中华书局任职,先后与欧阳予倩、洪深等组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主编刊物南国,推动了中国新兴的戏剧运动。

12、1930年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到武汉,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处长,推动抗日戏剧运动。,创作,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田汉有着极其丰沛的创造活力:他既是多产的剧作家,仅20年代就创作了20多部话剧(除5部多幕剧外,均为独幕剧),为“现代话剧文学“的建立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早期剧作咖啡店之-夜(1922)、获虎之夜(1924)、姊妹、苏州夜话(1928)、湖上的悲剧(1928)、古潭的声音(1928)、名优之死(1929)南归(1929)等优秀剧作。,早期时期剧作以独幕剧咖啡店之-夜和获虎之夜为代表。,获虎之夜剧照,名优之死剧照,田汉戏

13、剧的艺术特色,1、对“真艺术(艺术家)”与“真爱情(艺术家-女性)”的追求,是这一时期田汉的人生选择与艺术思想,同时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总的主题。 田汉的第一个剧本是1920年发表的四幕剧梵峨嶙与蔷薇,剧目的“梵峨嶙“(小提琴)是艺术的象征,“蔷薇“则象征着爱情。)从其“用真艺术来改造人生“即“人生艺术化“的理想中人们不难看到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在艺术表现上,他自觉地吸取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资源,显示出“重象征,重哲理,重(主观)抒情“的特色。,在田汉早期剧作中,引人注目地出现了“艺术家“形象系列,(1)艺术家为艺术献身的殉道精神。 从梵峨嶙与蔷薇里的大鼓女柳翠、琴师秦信芳,苏州夜

14、话里的老画家刘叔康,名优之死里的名老生刘振声,到湖上的悲剧里的诗人杨梦梅,古潭的声音里的诗人,以至南归里的流浪诗人,这些艺术家们在面临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的冲突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具有浓重的“精神至上“、“艺术神圣“的色彩。,(2)女性为艺术家、艺术的牺牲精神。,不仅他们自身都是具有献身精神的“殉道者“,剧作者还特意在一些男性艺术家周围,设置女性形象,甘愿为他们,也为他们所从事的艺术献出一切。 湖上的悲剧的白薇,为了对穷诗人杨梦梅的爱,不惜投江自杀;被救起后隐居西湖,以人作鬼,苦等三年;重逢时却得知诗人以为自己已死,并正在写记录这爱情悲剧的小说,遂慷慨自尽,因为她害怕自己的“复活“,会使

15、创作中的悲剧变为笑剧-这样的情节安排或许有过于离奇之处,但剧作者所要表达的“以牺牲一己肉体的生命,成全艺术(精神)生命的完美“的生命命题,却自有其动人的力量。,田汉创作的名优之死,(3) 艺术家的“精神流浪汉“气质。,梵峨嶙与蔷薇里的琴师自称他如大雁般“飘来泊去“;苏州夜话里的画家也说他是个“四海无家的人“;南归里的村女更是这样描述她眼里(心目中)的诗人:“他来,我不知他打哪儿来;他去,我不知他上哪儿去,不管是坐着,或是站着,他的眼睛总是望着遥远遥远的地方,2、田汉早期剧作的另一个主题是“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 (摧残,扭曲)“,这一部分作品更具有社会批判性,而且是越来越强烈的。,咖啡店

16、之夜、苏州夜话的主人公都经历了“爱之梦“或“艺术之梦“的破灭,从而正视了“社会的真实“。 被视为田汉早期代表作的获虎之夜,更是第一次“接触了婚姻与阶级这一社会问题“,那深山里的莲姑一声高喊:“世界上没有人能拆开我们的手“可以说是呼出了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的时代强音的;而男主人公关于爱情的“寂寞“的倾诉,则表明剧作者仍没有完全走出“感伤“。 名优之死是田汉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艺术上最为完整、相对成熟的剧作:剧中女伶刘凤仙的“堕落“不仅仅因为外在的金钱、权势的诱惑,也由于自身的虚荣、软弱:这就将“美的毁灭“的主题更深入了一步。一代名优刘振声也不再是一个只会含泪叹息的弱者,而有着铮铮铁骨、敢于反抗恶势力,最后死于舞台,充满了悲壮的色彩:这美学风格的变化,其实是反映了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