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3864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榆林市2019届高考模拟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战国时代开始,汉字出现了分场合使用的不同书体。一种是祭祀用书体,笔画比较繁琐;另一种是文书行政用的书体,笔画比较简略。据此可知,秦朝所统一的文字是A. 作为中央集权管理手段的文书行政书体B. 作为大一统国家象征符号的祭祀用书体C. 反映皇帝好大喜功而用笔画繁琐的篆书D. 基于方便推广考虑选择笔画简略的隶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统一之后的文字,具体的知识点是文字的演变。根据知识秦统一之后所有的文字是篆书,具体而言是小

2、篆。在战国文字中的篆书有两类,一种是笔画复杂的大篆有着明显的象形文字的特征,另一种是笔画相对简单的小篆,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材料推断秦朝的时候选用的笔画简单的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而统一文字也是加强统一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故先秦主要是中央集权管理文书行政用的故选择A选项;B选项祭祀用书体笔画复杂不符合小篆和大篆相比的特征,故排除;C选项笔画繁琐不符合小篆和大篆相比的特征,故排除;D选项统一之后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非隶书,故排除.【点睛】本题虽然是一道基于文字演变的题,但是也考查了史学素养和史料实证,为此我们应该知道这个题与教材知识的衔接点。这个衔接点就是文字演变的大趋势,是由繁到简的演变,如果同学

3、们能够掌握这个趋势,本题也就很容易做出来了。2.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这说明当时A. 儒家文化影响行政管理B. 孝悌观念已被普遍接受C. 地方权力过大不便管理D. 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由于孝道,县令免除了农民的罪行,故选A;B中的“普遍”表述不当,排除; 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故排除D。3.西汉财政中,具有人头税性质的口赋、算赋、更赋等,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农民必须出卖产品或劳动力,甚至举借高利贷才能完成缴纳任

4、务。政府所需的大批物资,则又需要商人在农村城镇收购。这种货币化的商品经济A. 促进了经济增长,是西汉富强的重要原因B. 增加了政府收入,是战胜匈奴的经济支柱C. 激化了社会矛盾,是豪强壮大的重要原因D. 积累了宝贵经验,是后世王朝的通用做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内容是汉代的赋税征收形式,是一道拓展类的习题,做题的主要方法是历史解释通过史料解读加以分析。史料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农民必须出卖产品或劳动力,甚至举借高利贷才能完成缴纳任务”我们可以推知这样的赋税形式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第二部分由“政府所需的大批物资,则又需要商人在农村城镇收购”可以推知这样的赋税

5、形式有利于商人的发展。综上所述,材料的信息主要指向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和商人的壮大,为此答案选择C;本题主要涉及的这种政策的负面作用,A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选项不符合题意中负面作用的要求,故排除;D选项静态的史料无法体现动态的史实故排除.4.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近人统计南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的次数见下表。这反映了A. 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C. 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明显加速D. 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做题的关键有两个信息,一是文字信息二是表格信息,两个信息共同指向的主旨是“

6、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通过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就是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即经济重心的南移,故答案选择C选项。A选项中的重农抑商政策在隋朝仍被执行,且材料中无明显体现,故排除;由于我们无法看到北方或者其它地区水利工程的信息或其它农业发展的信息,故不能够以偏概全所以B和D选项错误。【点睛】受北方战乱和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期间唐朝的安史之乱曾加速了这种南移的速度,最终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基本实现了南移。5.北宋时期,四川交子发行规则是每隔三年发行一次新纸币(称“界”),规定人民以旧换新,保证市面流通的交子总量和准备金比率不变。熙宁五年(107

7、2年),为了应对财政危机,中央政府命令四川多发行一界交子,却并不按惯例把老一界交子回收回去,据此可知( )A. 北宋政府重视商业活动,满足市场的货币需求B. 北宋政府利用纸币,制造通胀,攫取民间财富C. 四川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D. 北宋政府增发纸币,准备向全国推广四川经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是推断这次币制改革的目的,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我们可以推知这次发行新币却没有及时回收旧币是为了通过增发纸币缓解财政压力,但是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势必会造成滥发纸币通货膨胀。A选项将此次货币增发归类为经济行为,但是材料中体现为政治行为,故排除;B选项符合题

8、意正确;C选项不符合纸币增发的原因故排除;D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对于纸币增发原因的阐述,故排除.【点睛】纸币在宋代出现,最初的确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政府滥发纸币、防伪技术落后等因素往往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此纸币没有在古代取代金属货币。6.明末清初儒生对理学的反思,除了集中在朋党之争和清谈误国之外,矛头主要指向理学的空谈心性。顾炎武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造成了“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顾炎武A. 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积极准备“反清复明”B. 认为儒生清谈误国,号召“股肱”勤于政务C. 认为朋党争于意气,呼吁“爪牙”忠于国

9、事D. 反对理学空谈心性,主张士人“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的思想,主要的做题方法是历史解释利用材料主旨排除干扰选项。本题的关键语句“矛头主要指向理学的空谈心性”可以推出顾炎武认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朋党和清谈而在于空谈心性A选项主旨在于反对君主专制而非空谈心性故排除,B选项的主旨在于清谈误国不在于空谈心性故排除;C选项的主旨在于朋党而非空谈心性,故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故正确。7.有学者指出:尼布楚条约中凡与俄国对称,一律用中国。这足以证明广袤的东北地区早在清朝开国时期已纳入大清版图。随着清朝皇帝入关为“中国”之主,那里的土地和人民自然为“中国”的土

10、地和人民。清初统治者的上述观念与政治行动A. 奠定了中国的领土疆界范围B. 确定了俄国的特殊藩属地位C. 确立了中俄平等友好的准则D. 明确了东北地区特殊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的考点是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主要就是针对中俄的边界问题而产生的。据材料我们可以推知,材料中主要阐述了该条约关于东北地区归属的问题和清朝观念中东北的归属问题,为此本题的主旨是东北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俄在这部分领土的边界清楚,为此答案选择A选项。B选项,俄国并不是中国的藩属国,故排除;C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中关于领土的问题,故排除;D选项,是关于东北的隶属问题而非东北的地位问题,故排除。【点睛】尼布楚

11、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在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8.17-18世纪,日本是中国主要白银来源地,占到3/4。日本禁止白银大规模出口后,中国的白银遂主要来自美洲。但受拉美独立运动影响,世界金银产量在1790-1830年间骤然减少了约50%。于是,1808-1856年间,中国遭遇严重白银短缺,银贵钱贱。这表明A. 清朝国内货币市场完全被西方列强操控B. 世界白银供给骤减是银贵钱贱的重要原因C. 鸦片流入是中国白银净流出的根本原因D. 中国早在鸦片战争前就被卷入世界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表述不准确中国的国内白银

12、有自产也有外流,故排除;B选项,由“世界金银产量在1790-1830年间骤然减少了约50%。于是,1808-1856年间,中国遭遇严重白银短缺,银贵钱贱”可以推知,故正确;C选项,材料并未涉及鸦片流入,故排除;D选项,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主导,与世界体系的联系较少,故排除。9.学者魏斐德指出,洋务运动期间成立的现代化部门都被隔绝在办事流程、方式和仪式都数百年不变的传统官僚机构之外;实际主持洋务项目的地方督抚的幕僚也被隔离在了既有官僚体制之外。这一现象说明A. 洋务派试图另起炉灶,彻底改造原有体制B. 顽固派力图阻挠改革,想方设法杜绝新因素C. 洋务运动既有开创性,又有迫于形势

13、的局限性D. 晚清政府因循守旧,千方百计破坏洋务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做题的方法是概括材料的信息。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以推知,本则材料主要讲述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在政府机构上的建树较少,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试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的技术,为此这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并未涉及顽固派的阻挠,故答案选择C。A选项不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精神,故排除;B选项并未涉及顽固派的阻挠,故排除;D选项,造成守旧的是洋务派而非晚清政府,故排除。10.晚清政府上报的与估计的财政收入比较表(单位:万两。资料王业健著清代田赋刍论)。下表反映了A. 田赋猛增说明

14、农业产量大幅提升B. 盐税增加说明人口数量大幅增加C. 厘金远超内地税成为重要商业税种D. 海关税稳定说明海关自主管理水平较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的做题的关键是对于税收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衔接,根据时间这时候中国基于对于辛丑条约的赔款和新政需要增加税收,为此税收的增加主要是来自于政府的增收而并不是农业和从业人口的增加,而根据横向的比例厘金的数量增加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A选项,田赋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税收的增加引起的未必是产量增加,故排除;B盐税的增加未必是人口增加引起,也可能为赋税税额的增加,故排除;C选项可以看出厘金所占比重很大,故正确;D选项,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关税主要掌控在列强的

15、手中,故排除。【点睛】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 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故名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1.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纯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说明先前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当时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人指明了方向,“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AC不符合材料所给的时间段,B项无法体现出“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后果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2.1932年4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