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2056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剖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题的解题思路一、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问题。1.根据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例如:2013年市二模53题(1)少量白磷(由P4分子构成)露置在空气中自然并很快冒出白烟(由P2O5分子构成)。(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加快磷分子分解成磷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1分),磷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1分),大量的五氧化二磷分子聚集成白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烟。2012年市一模53题(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事实:如果不小心打破水银(汞)体温计,散落的水银在空气中会慢慢挥发,汞蒸气会侵害人体,处理措施之一是迅速在水银上撒硫粉,使汞与硫(S8分子)反应生成硫化

2、汞固体(HgS分子),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2)汞原子不断运动(1分);汞原子有毒(1分)。硫分子分解成硫原子,硫原子和汞原子重新组合成硫化汞分子(1分)。2.根据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微粒运动速率减慢,微粒间的间隔变小。例如:2013年市一模53题53.发生火灾时,一定要将附近的液化石油气罐尽快撤离火场,因为高温时,液化石油气瞬间体积膨胀250300倍,罐内压力骤然增大致使罐体破裂而发生第一次爆炸;当泄露出的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降至3%11%时,遇明火将发生第二次爆炸。(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第一次爆炸发生的原因。(2)分析第

3、二次爆炸为什么会发生?(1)高温使石油气分子运动加速(1分),分子间的间隔瞬间增大,致使罐内压力骤然变大(1分)。(2)当泄漏出的石油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时(1分),遇明火会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1分)。2013年市二模53题(2)在空气中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容器口会有白雾产生。(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1分),空气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1分),聚集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2012中考53题53.(3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1)相同质量的液态水和气态水所占体积不同。(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置一段时间,最终

4、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液态水和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不同(1分)。 (2)分子不断运动(1分),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1分)。2008年中考题20、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具有一定性质.用微粒的知识填空: (1)构成氨气的微粒是 ;(2)氨气受压时,体积能缩小,说明 ; (3)打开盛装浓氨水的瓶塞,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 。(1)氨分子(分子) (2)分子(氨分子)间存在间隔 (3)分子(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微粒本身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2010中考题47题(2)(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2009年中考题31

5、.(4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1)向气象气球中充入氢气,随着气球的上升,其体积逐渐变大。(1)氢分子间有间隔,(1分)随着气球的上升,压强逐渐减小,氢分子间间隔逐渐变大,(1分)所以其体积逐渐变大。(2)贮存气体的容器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不渗漏,而贮存氢气的容器要达到这一条件却非常困难。(2)相比其他其他气体,氢分子的体积、质量均最小,(1分)运动速率最快,(1分)所以氢气极易通过各种很小的空隙逸散。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2010年中考题47题(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1)水分子 (2)

6、氢原子和氧原子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问题。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解释例如:2010年中考题53题53. (4分)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点燃蜡烛,使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1)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的(填“左”或“右”)盘_逐渐下沉。(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1)左 (2)石蜡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石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1分)反应后,天平左盘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1分)所以

7、,左盘逐渐下沉。2009年中考题35题35.(4分)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等体积、等质量的铺有一层细沙的锥形瓶,向锥形瓶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红磷(左端)和硫粉(右端),将锥形瓶塞紧,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分别加热红磷和硫粉使之充分燃烧。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到天平上,为什么天平仍保持平衡?(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1分)反应前左右两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反应装置始终密闭,反应后左右两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依然相等。(1分)(2)如果燃烧结束并冷却后,打开

8、两个瓶塞,过一会儿,再将锥形瓶和瓶塞均放回到天平上,天平指针会发生偏转,为什么?(2)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打开瓶塞后空气进入,左端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1分)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打开瓶塞后气体逸出,右端减少了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1分)所以,天平指针偏转。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例如:2011年中考题53题53.(3分)现有一瓶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是甲醇(CH3OH)或乙醇(C2H5OH)。通过测定该液体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可确定是哪种物质,解释原理。2013年一模54题54.(3分)莽草酸是合成抗禽流

9、感药物“达菲”的 重要成分,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一定质量的莽草酸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相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个数比为:1.4:1(1)由和可以推知,莽草酸由 元素组成。 (2)推断莽草酸的化学式。写出推断过程。54.(1)碳、氢、氧(1分)(2)根据和可以推知,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4:2:1=7:10:5(1分);根据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712+101+516174,确定化学式为C7H10O5(1分)。(其他合理表述也可)2008年中考题30、(3分)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氯酸钾

10、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差很小,但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别加热,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却远远小于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答案: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相近,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相等。(1分)2KMnO4 K2MnO4+MnO2+O2(0.5分) 2KClO32KCl+3O2(0.5分)高锰酸钾中氧元素只有一部分转化氧气,而氯酸钾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1分)所以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小于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2012年二模53题5

1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解释: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能变成金刚石。5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1分)。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分),在一定条件下,碳原子重新排列,能使石墨变成人造金刚石(1分)。 三、燃烧、燃烧更旺、爆炸、灭火1.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燃烧更旺:(1)温度升高(2)氧气浓度增大(3)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3.爆炸:(1)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明火会发生急剧燃烧(1分),(2)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1分),(3)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1分)。4.

12、灭火(1)分析温度是如何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2)如何与氧气隔绝的;(3)如何隔离可燃物的。例如:2012中考题54题54.(4分)右图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1)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题空气?缩短蜡烛燃烧时间,防止蜡烛因氧气不足熄灭(1分),使面粉颗粒充满容器(1分)提供更多的氧气(1分)(2)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说明原理。降低车间内空气中面粉粉尘的含量(1分)2011中考题52题52(4分)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

13、施是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1)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气中浓度低 (2)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降低到硫的着火点以下, 隔绝氧气2010中考题52题52.(4分)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2)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3)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4)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1)木材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容易点燃。(2)煤燃烧放出热量,温度越高,煤燃烧的更旺。(3)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燃烧是蓝色火焰。(4)增加氧气的浓度,煤燃烧的更旺。2013市二模54题54.(3分)点燃蜡烛,将一个铁纱网平放在蜡烛火焰的中部,看

14、到火焰只在网下方出现,网上方不见火焰,但有白烟;立即用火柴去点白烟,火焰重新变完整。(1)为何铁纱网能截断蜡烛火焰?(2)铁纱网上方白烟为何能被重新点燃?54(1)铁能吸热并具有导热性(1分),铁纱网上方的可燃物因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熄灭 (1分)。(2)铁纱网上方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经点燃会重新产生火焰(1分)。2012市一模54题54.(4分)水能灭火 也能助燃。(1)把大量水浇在炽热的炭上,炭火会熄灭。分析灭火的原理。(2)在燃烧油里喷入适量的细小水滴,油会将水滴包围起来,油因被水分散而雾化,雾化后,油燃烧得越来越旺。为什么?54(1)水蒸发吸热,使炭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

15、分),水蒸气使炭与空气隔绝(1分)。(2)雾化后,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剧烈(1分)。而燃烧放热使细小的水滴急速气化,又将油分散成更小的液滴,因此油燃烧得越来越旺(1分)。2012市二模54题54.(4分) 蜡烛的烛芯一般由棉线搓成,先点燃烛芯,烛芯周围的蜡烛熔化被吸入烛芯,过一会火焰变得明亮,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顶端逐渐变硬,变黑,火焰会变暗,熄灭后蜡烛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接近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1)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 。(2)烛芯的作用是引燃石蜡,分析作用原理。(3)燃烧一段时间后,用剪刀剪去烛芯顶端变黑的部分可使火焰明亮起来。说明原因。54(1)石蜡的固体小颗粒(1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