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_第二章 信道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1973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_第二章 信道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通信原理_第二章 信道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通信原理_第二章 信道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通信原理_第二章 信道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通信原理_第二章 信道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_第二章 信道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_第二章 信道讲解(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信道,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信道数学模型 恒参信道举例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 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举例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 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信道的加性噪声 小结,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道的特性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总特性。,2.1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狭义信道: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媒质的总称,是任何一个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按传输媒质的不同,狭义信道又可分为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两类。 广义信道:除包括传输媒质外,还包括有关的变换装置(如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调制信道: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

2、器输入端的部分。从调制和解调的角度来看,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及传输媒质,不论其过程如何,只不过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某种变换。 编码信道: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2.2 信道数学模型,一、调制信道 调制信道的共性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原理;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的迟延时间,而且它还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功率输出(噪声)。,调制信道的模型,二对端网络,多对端网络,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应该有 其中, 为输入的已调信号;

3、 为信道总输出波形; 为加性噪声/干扰,且与 相互独立。 表示已调信号通过网络所发生的(时变)线性变换。 若设 ,则有,加性干扰 乘性干扰 通常乘性干扰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包括各种线性畸变、非线性畸变,同时由于信道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变化,往往用随机过程来表述。 在分析乘性干扰时,可以把信道粗略分为两大类: 恒参信道: 不随时间变化或基本不变化; 随参信道: 是随机快变化的。,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对信号的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般把编码信道则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 编码信道模型可以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可分为有记忆编码信道和无记忆编码信道

4、。,二、编码信道,编码信道的转移概率,模型中,把P(0/0)、P(1/0)、P(0/1)、P(1/1)称为信道转移概率。以P(1/0)为例,其含义是“经信道传输,把0转移为1的概率”。,2.3 恒参信道举例,恒参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缓慢的;架空明线和电缆、中长波地波传播、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人造卫星中继、光导纤维以及光波视距传播等信道是恒参信道。,1、有线电信道及其特性,明线:平行而相互绝缘的架空裸线线路。传输损耗低;易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对外界噪声干扰敏感。 对称电缆: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互绝缘的双导线的传输媒质;导线材料是铝或铜,直径为0.41.4mm;为减小各线对之间

5、的相互干扰,每一对线都拧成扭绞状;由于这些结构上的特点,电缆的传输损耗比明线大得多,但其传输特性比较稳定。,明线,对称电缆(双绞线),同轴电缆:由同轴的两个导体构成,外导体是一个圆柱形的空管(金属丝网),内导体是金属线(芯线),中间填充着介质;外导体接地,起屏蔽作用,外界噪声很少进入其内部。,2、光纤信道及其基本特性,定义: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为传输媒质、光波为载波的光纤信道 ; 特点:损耗低、频带宽、线径细、重量轻、可弯曲半径小、不怕腐蚀、节省有色金属以及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 组成:光源、光纤线路及光电探测器等三个部分 光源是光载波发生器,广泛应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D

6、)做光源; 在接收端是一个直接检波式的光探测器,常用PIN光电二极管或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管)来实现光强度的检测; 中继器有两种类型:直接中继器和间接中继器。在数字光纤信道中,为了减小失真以及防止噪声的积累,每隔一定距离需加入再生中继器。,单模光纤:当光纤中只能传输一种光波的模式; 由于光波波长极短,传光特性较好;但是光纤的 芯径极小、截面尺寸小,在制造、耦合和连接上 都比较困难; 多模光纤:光纤中能传输的模式不止一个;多模 光纤的截面尺寸较大,在制造、耦合和连接上都 比单模光纤容易。,分类,光纤信道的技术参数: 损耗(是光纤能实现远距离传输的前提); 色散(是指信号的群速度随频率或模式不同

7、而引起的信号失真这种物理现象)。 光纤信道的简化方框图,3、无线电视距中继信道,定义:工作频率在超短波和微波波段时,电磁波基本上沿视线传播,通信距离依靠中继方式延伸的无线电线路;相邻中继站间距离一般在4050km; 适用场合:长途干线、移动通信网及某些数据收集(如水文、气象数据的测报)系统中; 组成:终端站、中继站及各站间的电波传播路径; 特点:传输容量大、发射功率小、通信稳定可靠,以及和同轴电缆相比,可以节省有色金属等优点。,无线电中继信道的构成,4、卫星中继信道及其基本特性,定义:无线电中继信道的一种特殊形式; 同步通信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上的人造卫星,当它离地面高度为35860km时,绕

8、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为24小时,采用三个适当配置的同步卫星中继站就可以覆盖全球(除两极盲区外);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地域广、传播稳定可靠、传输容量大等突出的优点; 组成:由通信卫星、地球站、上行线路及下行线路构成;上行与下行线路是地球站至卫星及卫星至地球站的电波传播路径,而信道设备集中于地球站与卫星中继站中。,卫星中继信道的概貌,2.4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可以等效为一个非时变的线性网络。 网络的传输特性可用幅度频率特性及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设网络的传输函数为 其中, 是幅频特性, 为相频特性。,幅度频

9、率畸变,举例 有线电音频信道的带宽为300Hz3400Hz,其幅度频率畸变是由幅度频率特性的不理想所引起的,低频端截止频率约在300Hz以下,每倍频程衰耗升高1525db,在3001100Hz范围内衰耗比较平坦,在11002900Hz之间,衰耗通常是线性上升的,在2900Hz以上,衰耗增加很快,每倍频程增加8090db。,典型音频电话信道的相对衰耗,影响:不均匀衰耗使传输信号的幅度随频率发生畸变,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传输数字信号,还会引起相邻码元波形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造成码间串扰。 抑制措施:为了减小幅度频率畸变,在设计总的电话信道传输特性时,一般都要求把幅度频率畸变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

10、即通过一个线性补偿网络,使衰耗特性曲线变得平坦,这一措施通常称之为“均衡”;在载波电话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通常要采取均衡措施。,相位频率畸变,相位一频率畸变: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生成原因举例:电话信道的相位频率畸变主要来源于信道中的各种滤波器及可能有的加感线圈,尤其是在信道频带的边缘畸变更为严重; 特点:相频畸变对模拟话音通信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人耳对相频畸变不太灵敏;但对数字信号传输却不然,尤其当传输速率高时,相频畸变会引起严重的码间串优,造成误码。,群迟延频率特性,定义:相位频率特性对频率的导数,若相位频率特性为 ,则 若 呈线性关系,那么 曲线将是一条水平直线,如

11、下图所示。此时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将有相同的群迟延,因而信号经过传输后不会发生畸变;,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及群时延-频率特性,实际的信道特性总是偏离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及群时延-频率特性,下图给出一个典型的电话信道的群迟延频率特性。,举例:当非单一频率的信号通过该信道时,信号频谱中的不同频率分量将有不同的群迟延,即它们到达的时间不一样,从而引起信号的畸变。 图(a)是待发送的原信号,由基波和三次谐波组成,幅度比为2:1;经受不同的迟延,基波相移,三次谐波相移2,合成波形与原信号的波形有了明显的差别。,恒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其它影响,非线性畸变:由信道中元器件的振幅特性非线性引起的,造成谐波失真及

12、若干寄生频率等; 频率偏移:由信道中接收端解调载频与发送端调制载频之间偏差造成的; 相位抖动:由调制和解调载频不稳定造成的,相位抖动相当在发送信号上附加一个小指数的调频。,2.5 随参信道举例,1、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短波的定义:波长为10010m(相应的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信道:既可沿地表面传播,也可由电离层反射传播; 地波传播:一般是近距离的,限于几十公里范围; 天波传播:借助于电离层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可传输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的距离;,电离层的相关知识:离地面高60600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是短波通信的主要路径;电离层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及自由电子组成的;形成电

13、离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x射线;信号经电离层一次反射的最大传输距离约为4000km;如果通过两次反射,那么通信距离可达8000km。,短波信道电离层反射传播,天波通信频率的选取:为实现短波通信,在选用工作频率时要考虑两点:工作频率应小于最高可用频率、选用频率的电磁波在电离层的吸收较小; 天波通信中的多径传输:由电波经电离层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以及反射层高度不同等原因引起的; 天波通信的特点:优点很明显,要求的功率较小,终端设备的成本较低,传播距离远,受地形限制较小,以及不易受到人为破坏;因此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现在仍然是远距离传输的重要信道之一。,对流层散射信道:一种超视距的传播信道,

14、其一跳的传播距离约为100500km,可工作在超短波和微波波段。 对流层简介:离地面1012km以下的大气层。在对流层中,由于大气湍流运动等原因产生了不均匀性,故引起电波的散射;散射具有强方向性。 流层散射信道中的衰落:可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前者取决于气象条件,后者由多径传播引起。,2、对流层散射信道,散射信道是典型的多径信道;多径传播不仅引起信号电平的快衰落,而且还会导致波形失真;如图所示,窄脉冲经过不同长度的路程到达接收点,由于经过的路程不同使得到达接收点的时刻也不同,结果脉冲被展宽了,称为信号的时间扩展。,对流层散射信道中的多径传输,脉冲信号通过带限系统后,波形也被展宽,而且系统频带越窄

15、,波形展宽越多;散射信道好像是一个带限滤波器,其允许频带定义为 式中: 是最大多径时延差;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允许频带时,波形不会产生严重失真。,允许频带,对流层散射信道的应用场合 干线通信需要每隔300km左右建立一个中继站,构成无线电中继线路,以达到远距离传输;点对点通信主要应用于海岛与陆地、边远地区与中心城市之间的通信。,2.6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三个特点: 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而变化 传输的时延随时间而变 多径传播,移动通信信道,移动通信信道建模 移动通信信道是一种随参信道,无线电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会受到各个方面的衰减损失,接收信号功率可表示为 其中 表

16、示距离向量,其绝对值表示移动用户与基站的距离。,自由空间的路径损失 :移动台与基站之间距离的函数,描述的是大尺度区间(数百或数千米)内接收信号强度随发射接收距离而变化的特性; 阴影衰落 :由传输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和其它障碍物对电波的阻塞或遮蔽而引起的衰落;阴影衰落描述的是中等尺度区间(数百波长)内信号电平中值的慢变化特性;阴影衰落常称慢衰落,也称长期衰落,主要来自建筑物和其它障碍物的阻塞效应; 多径衰落 :由移动传播环境中的多径传输而引起的衰落;描述的是小尺度区间(数个或数十波长)内接收信号场强的瞬时值的快速变化特性;多径衰落常称快衰落,又称短期衰落或Rayleigh衰落,由移动用户附近的多径散射产生。,移动通信信道中的三种效应,衰落信号的路径损失、慢衰落与快衰落,多径传输的数学建模,多径传播后的接收信号将是衰减和时延都随时间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