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调查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1229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资源调查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药资源调查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药资源调查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药资源调查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药资源调查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资源调查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资源调查教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中药资源调查,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动物资源调查 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和资源评价,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计划任务书、各方协调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建 立组织机构(包括野外调查、后勤保障、技术支持 等)、各单位各部门职责、野外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2、物质准备 资料查阅和收集是最重要的物质准备工作。 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资料、 生产规划和研究报告等。,动植物资源资料: 有关地区生态系统、植被、植物群落、 (药用)植物志、(药用)动物志等。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部门的 区划图。 地区药材生产和收购部门的历史资料:

2、 历年收购的中药材品种、数量、分布、产地等。 地方病的资料、当地民间使用中草药品种等。,仪器设备及调试、质量检测。 卫星定位仪(GPS)、海拔仪、野外成分分析箱等。 生活物质和健康保健方面的准备工作。,3、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制定野外作业的技术方案,编写调查实 施细则(标准),明确精度、误差等要求。 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取样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的取样原则是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并能 通过尽可能少的样本获得对总体特征的准确估计。 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 取样误差和非取样误差,两者构成估计值的总误差。 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 取样单位目前通常有两种:一种

3、是把一定面积作为取 样单位;一种是把物种的个体作为取样单位。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 样法和分层取样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野外调查可以分为三部分: 1、区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 2、样方生长地域生态环境观测; 3、样方中药用植物资源的测定。,1、区域性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 地理环境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所在行政区划的位置及经 纬度;该地区及附近的山脉、河流、湖泊、交通干线 等。 气候 热量条件:年平均温度;最低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 均温度;绝对最高和最低温度;无霜期;地表0cm、 20cm、40cm深度的月平均温度;冻土天数;土壤冻结

4、深度等。,水分条件:年平均降水量;各月平均降水量;干旱 期和降水集中期;冬季积雪时间及厚度;年平均相对 湿度;最低月和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 量;最低月和最高月平均蒸发量等。 光照条件:年平均辐射强度;各月平均辐射强度; 年平均日照时数;各月日照时数等。 灾害性天气情况:暴风发生天数、每次持续时间及 强度;冰雹发生月份、每年平均发生次数、危害程度 等。,社会经济状况 主要调查与中药产业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或领域。 中药产业在区域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产业的产值占区域社会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其 发展趋势以及定位;中药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中的地 位和重要性。 中药产品市场状况 中药产品的种类,

5、历年中药野生品种的收购量、栽培 或养殖品种的产量、市场需求量等。 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情况 交通运输及人口状况,2、生态条件调查 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对热量和水分具有再分配作用,因而影响 药用植物资源的形成和药用动物的活动,对中药资源在 地域上的分布和资源质量具有一定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 部位、地下水位深度等。 土壤条件 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土壤 理化性质和肥力特征、土地利用现状等。,植被条件 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区系、地形、气候、土壤和其它 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植被类 型及其面积和特点、植物群落结构、优势植物

6、种群及 其高度、盖度、密度或多度等。,3、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根据目的不同,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可以分为两大 类型: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药材蕴藏量调查。 药用植物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 种类鉴定 踏查:了解药用植物种类的分布规律 样方调查:调查不同生境条件下药用植物种类的变化 情况。 原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熟悉当地情况。关键是要了解植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情况。 采集工具。标本夹,吸水草纸,枝剪(手剪和高枝剪),铁镐,海拔表(或卫星定位仪),地质罗盘(测定坡向和坡度),卷尺,野外记录本,号牌,扩大镜,镊子,解剖针,铅笔,望远镜,小纸袋,采集箱,防雨工具,麻绳等。 标本及样品

7、的采集 采集带繁殖器官的标本。 草本植物最好采全株,尽量保全性状的完整性。 雌雄异株植物需采集雌株和雄株。,寄生的植物,采集时连同寄主一并采集。 木本植物剪取带有花、果及完整叶片的枝条(20 30cm为适) 遇以根皮或树皮为药用部位(或鉴别部位),应取 一块树皮或挖小段根作为样品,编同一标本 号,附着于标本上。 及时做好采集记录,对易改变或消失的特征,如花 的颜色、气味、毛绒等应详细记载,防止遗漏。,药材样品的采集 全草类:有地上部分全草类和全株类,采集时应统一要求。干燥时宜将茎叶分开。 叶类:不同位置的叶,化学成分可能存在差别。 花类:不同药材入药部位各不相同,应了解花的采收期和药用部位。

8、果实类:果实类药材需规定成熟度。 皮类:分为茎皮和根皮两类。,野外记录的要求和内容 野外采集应有现场记录。记录最为重要的内容,如植物名、生境(山坡、林下或沟边等)、海拔、花果颜色。标本号一定与记录号一致。书写工具应为铅笔。,药用植物标本采集记录 中文名 科名 拉丁学名 采集地点 (省、市) 县 乡、村、山) 生境 海拔 (M)经度 纬度 习性(体态) 植物高 (M)胸径 (CM或M) 根 茎或树皮 叶形和颜色 花(花形和颜色) 果(果形和颜色) 用途或附记 采集者 采集号 采集日期 年 月 日,采集标签式样 长7cm,宽3cm,野外作业的注意事项 保护资源,合理采集,严禁滥采滥伐。 保护环境,

9、防止火灾。 带足饮食,分开携带;保持联系,防止走散;聘请当地向导。 防止中毒。切忌乱吃乱闻,谨防毒蛇猛兽。 镇定冷静,确定方向。 太阳的位置:在东北地区,夏天上午10点在东偏南,下午1点左右在 正南,下午3点以后在西南。 月亮:圆月时,晚7点位于东方;上弦月,晚7点在南方;下弦月,子 夜1时在东方。 林区:号码桩,小号指向北,大号指向南。 地衣在树干上,南面少,北面多。,腊叶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换纸 消毒:升汞消毒法(升汞用95乙醇配置成25的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法(两者以3:2的比例配成500ml混合液,与标本一同置于密闭柜中,熏制23天即可);冷冻法(置于80冰柜)。 装帧:将消毒过的

10、标本放在白色台纸(长50cm,宽30cm)上,摆好合适的位置,以小纸条粘贴固定。 贴标签:标本装帧妥当后,在台纸的左上角贴一小标签,右下角贴上定名标签。,标签式样 (单位名)植物标本 采集号 标本室登记号 中文名 科名 土名(地方名) 拉丁学名 用途 采集地 (省、市) 县(区) (乡、村、山) 采集者 采集日期 鉴定者 鉴定日期,定名签式样 长10.5cm,宽4.5cm,种群特征调查 一般包括以下一些方面:植物生长状况,如植株高度、分枝情况、冠幅等;种群密度与盖度;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征。 密度: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种的个体数目。 通常统计样方内某种药用植物的株数。 D=I/A I样

11、方内的个体数(单位:株) A样方面积(单位:平方米) 种群密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种群的能流、种群内部生 理压力的大小、种群的散布、种群的生产力、资源的 可利用性。,盖度:指群落中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它反映 了植物在地面上的生存空间,也反映了植物利用环境 及影响环境的程度。 Cc=Ci/A100 Ci样方内某种植物植冠的投影面积之和(单位:平方米) A样方水平面积(单位:平方米) 年龄结构:指种群中各年龄级个体数量之间所占的比 例。 种群的年龄结构对种群繁殖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按照种群的年龄比例可绘成年龄金字塔,年龄金字塔 的形态指示着种群发展动向。 繁殖特征:包括繁殖方式和繁殖力。,药

12、材蕴藏量调查 药用植物生物量:指某一地区某种药用植物的总量, 包括药用部分和非药用部分。 药材蓄积量:指某一地区某种药材的总生物量,即只 包括可以入药部分的总量。 药材蕴藏量: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 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有 经济效益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 求的总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的平均产量(g/株)。,药材蓄积量调查方法 在进行药材蓄积量调查时,需要选择样地,并在样地 内确定样方。样方的设置和取样方法可根据所调查 药用植物的形态、分布格局及调查精度来确定。常用 的方法有两种:投影盖度法和样株法。 投影盖度法估算蓄

13、积量 U=XY U-样方上药材平均蓄积量(克/平米) X-样方上某种植物的平均投影盖度 Y-1投影盖度药材平均重量(克),样株法估算蓄积量 W=XiY W样方面积药材平均蓄积量(克/平米) Xi样方内平均株数(株/平米) Y单株药材的平均重量(克) 在进行药材蓄积量调查的同时,仍需要采集实验室药 材质量分析样品。采集时,注意采集足够的样品数 量;选择适当的采集时期、部位及干燥方法;对于有 毒植物,应特殊包装并予以注明。,蕴藏量的计算 首先,了解所调查的药用植物在植物群落中的 分布状况; 然后,根据植被图或林相图统计群落总面积; 最后,计算药材蕴藏量。 蕴藏量单位面积蓄积量总面积 药材经济量 药

14、材经济量蕴藏量比率 比率是指达到采收质量标准而又有经济效益的量占蕴 藏量的比例。,4、人工种植药材资源调查研究方法 人工种植的药材资源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 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因此,在 资源调查中除了对药材蓄积量进行系统的调查 外,栽培技术、抚育管理措施及其对药材生长 和形成的影响都是中药资源调查的内容。,栽培技术和抚育管理措施调查 栽培技术措施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种子来源(产地)和处理方法;播 种期、播种方式、播种深度和播种量;育苗方式、育苗 密度、间苗期; 移栽种苗的来源(产地)和规格(大小或高度),移栽 时间和方法,移栽密度(行距和株距),以及其它技术 措施。,抚育管理

15、措施调查 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抚 育措施对保证药材的高产、优质具有重要作用。 调查内容:灌溉方式、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排 水方式和时间;施肥方式(基肥、追肥、种肥)、肥 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病虫害发生种类、时间 和危害程度,使用农药的种类、浓度和时间等。 另外,中耕、除草、修枝、摘蕾等措施也在调查之列。 采收加工调查 入药部位、采收时间、产地加工方法等。,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调查内容 药用植物的生产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药材的产量和质 量,对栽培过程的生长发育进行动态观测,对了解药用 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对研究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药材产 量和质量的影响,对制定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的操作 技术规程(SOP)都具有重要意义。,草本植物的观测指标 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时间、出苗天数(2/3的苗出齐时 所需的天数)以及第1片真叶出现的时间;根系类型、长 度和分枝情况,茎的高度、生长速度、分枝情况,叶片 数目、单株叶面积,萌芽期(5的芽开始膨大),现蕾 期,花期(花初期、盛花期、终花期),幼果出现期、 果实成熟期、果实的生长量和单株种子产量。 木本植物的感测指标 与草本植物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