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471144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阴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淮阴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淮阴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淮阴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淮阴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阴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阴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讲解(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偏差;给定量 (B)给定量;偏差(C)给定量;扰动 (D)扰动;给定量 (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稳定性 (B)动态特性(C)稳态特性 (D)精确度 (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

2、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9.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A) (B)(C) (D) ( )10.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A) (B)(C) (D) ( )11.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单位

3、阶跃响应的模态有:(A) (B)(C) (D) ( )12.时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不包括 。(A)微分方程 (B)差分方程(C)传递函数 (D)状态方程 ( )13适合于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线性定常系统 (B)线性时变系统(C)非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定常系统 ( )14传递函数的零初始条件是指时系统的 。(A)输入为零 (B)输入、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C)输入、输出为零 (D)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 ( )15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 。(A)单位阶跃响应 (B)单位加速度响应(C)单位斜坡响应 (D)单位脉冲响应 ( ) 16系统自由运动的模态由 决定。(A)零点 (B)极点(C

4、)零点和极点 (D)增益 ( ) 17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源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18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阱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19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混合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20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 (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21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

5、的典型结构图,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22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输入信号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23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A) (B) (C) (D) ( )24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A) (B) (C) (D) ( )25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A) (B) (C) (D) ( )26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A) (B) (

6、C) (D) ( )27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单位阶跃函数 (B)单位速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正弦函数 ( )28.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上升时间为 。(A) (B) (C) (D) ( )29.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峰值时间为 。(A) (B) (C) (D) ( )30.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调节时间为 。(A) (B) (C) (D) ( )3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0.632时对应的 。(A) (B) (C) (D) ( )3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

7、线的输出值为0.95时对应的 。(A) (B) (C) (D) ( )33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0.982时对应的 。(A) (B) (C) (D) ( )34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 )35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初始值是 。(A)0 (B) (C) (D)1 ( )36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 )37若二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C) (D) ( )38若二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C) (D) ( )39.若二阶系统处于零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C) (D) ( ) 40.若二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