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0855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教材第48页探索思考(1)回忆录中描述的是我国东北地区。(2)20年前该地区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山坡地,四周是成片的树林。到20年后的今天,山坡全被开垦成耕地,当年肥沃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沙石地。(3)这充分反映了黑土地开发利用不当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等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12题。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

2、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解析:本题组考查东北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黑土肥沃,耕地面积大且集中,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答案:1.C2.D2014年5月以来,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据此回答34题。3此时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是()A延缓播种时间B有利于牧草生长C不利于农作物成熟D对水稻生长有利4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

3、春播C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D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解析:第3题,注意此时正值农作物播种季节,低温可延缓农作物的播种时间。第4题,东北地区冻土层较厚,不利于农作物的播种与生长。答案:3.A4.B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57题。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5.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

4、限制性条件是()A光照B气温C降水 D土壤6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气温 B降水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7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A农作物A B农作物B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解析: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从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适合农作物A的种植。答案:5.B6.C7.A8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区为耕作农业区,_区为林业区,_区为畜牧业区。(填字母)(2)A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简要说

5、明D区农业发展的举措。(4)简析图中B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解析:读图可知,A区是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D区是松嫩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区是大兴安岭林区。答案:(1)BC(2)湿地(沼泽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3)强化商品粮生产;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4)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1读图,该地区目前最具特色的粮食作物是()A高粱

6、 B小麦C玉米 D水稻解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地。答案:C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2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A90天 B115天C130天 D140天3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解析:第2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2122天之间,故B项正确。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

7、和成熟期都要早,故C项正确。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西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答案:2.B3.C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45题。4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A光、热、水充足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5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

8、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江三角洲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 BC D解析:第4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病虫害少。这些是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条件。第5题,由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小,粮食种植减少;农业生产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珠江三角洲水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全球变暖会使珠江三角洲的气候更适宜水稻生长;珠江三角洲海水倒灌尚不明显。答案:4.B5.D6图甲和图乙分

9、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作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特征、自然灾害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知识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分别比较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

10、即可。第(2)题,春季气温回升后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两图信息显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分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答案:(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 4 );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