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052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48分)1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孔子苏格拉底B老子普罗泰格拉C孟子柏拉图D庄子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道德层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以稳定社会秩序。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道德层面,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以调整社会矛盾,故选A

2、。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派,强调主张清静无为;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要在哲学上的成就,排除BCD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礼仪规范B价值准绳C处世之道D施政之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未涉及礼仪规范,故A排除;据材料“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义,人之正路也”;“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

3、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义”旨在确立价值准绳,故B正确;处世之道的标准仍然在于“义”,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施政之术,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3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赋也。安时面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下列所述政治主张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大意是指人生死来去自由洒脱,顺应自然,体现了老子的主张,该句出自庄子养生主。

4、克制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天下就会达到理想的境界,出自论语颜渊,属于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治理人民(国家)之所以很难,是因为当政的人想要有所作为,出自老子,以此进一步推出要治理好国家,应遵从“无为而治”,这是黄老无为思想的本源,故B项正确;天下的事情虽然发生在各地,但是事情的关键掌握在中央,出自韩非子物权,此句主张加强君主集权,体现了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下一句为“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其大意为当官的人不会始终富贵,而人民也不会始终贫贱,有能力的人可以举荐为官,无能力的人可以免官为民,该句出自墨子尚贤,此句主张推崇贤能,选拔有才能的人,体现了墨家思想,

5、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思想4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反映了汉代以来君臣等级关系,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观念一直受到重视,“君为臣纲”思想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体现;D项“冲击”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6、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特点5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教合归儒出现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文学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所以西游记的文学创作是立足现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三教并立,并没有突显道家地位开始衰弱,故C项错误;材料中记载有道教、佛教与儒学,其目的是为了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

7、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6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意在说明理学具有迚步项着重点在“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而不是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故排除A;CD两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来。故选

8、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7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B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C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D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

9、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可以看出利玛窦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故答案选B项。A项与“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不符合;C项中的“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与材料无关;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时期的思想西学东渐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

10、杂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二元特性,出现雅、俗分立的发展趋势。风俗画在两宋时期兴起,多描写民间风情和市井生活,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文人画的创作主体多为占据高层士大夫身份的文人士子,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形式高雅,故A项正确;话本出现于宋朝,小说出现于明清时期,但是它们都迎合市民阶层,内容通俗,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高雅化”倾向,故B项错误;汉赋是汉朝的文学形式,唐诗是唐朝文学形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宋元以后”,且汉赋和唐诗均是高雅文化的代表,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曲和杂剧均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11、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9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关内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人文主义,不是道德价值观,A不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在启蒙运动中出现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动摇神学统治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内容可知他们都强调以人为中心

12、,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格拉、柏拉图10“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这段话较为突出地反映了( )A基督神学的内在理念B人文主义的哲学主张C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基督神学是以神为中心的,显然与材料矛盾的,A项错误;材料“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反映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主张,B项正确;材料“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肯定的是人的自然属性,这与启蒙运动强调运

13、用自己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理性主义是矛盾的,C项错误;宗教改革核心是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世俗的宗教,D选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哲学主张11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生而平等”C“与上帝直接对话”D“主权在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四个“解放”分别对应的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自由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发展。而每一次运动都有思想运动先行。A是智者运动的代

14、表主张,属古代,错误;B属古代斯多亚学派主张,也排除;C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主张,正确;D项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2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要为政治服务,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未背离启蒙运动的主旨,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思想

15、的束缚,故C项错误;材料“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目的就是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13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法国的代表人物;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都主张天赋人权,故排除AD;卢梭认识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但反对废除私有制,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不平等,故排除B;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制,故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和卢梭14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