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学案2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9850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学案2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学案2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学案2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学案2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学案2 人民版选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酝酿中的变革问题导学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活动与探究材料一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1)与洋务派相比,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材料二“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政弱之根源。”“权之与智相倚者也今之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要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

2、理论,以为智育之原本。”(2)请对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言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作出评价。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3)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1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联系(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都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进行商战、学习西方先进

3、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3)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区别(1)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则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2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1)政治基础: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出现。当堂检测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4、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2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从经书中寻章摘句 B远离社会现实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3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4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

5、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图1有什么关系?(2)有人为图3题诗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3)以上图片说明了维新运动首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答案:【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提示:突破:材料一不仅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提示:梁启超的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中国不振不仅仅是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更主要的是中国君主专制的腐朽统治,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遭受列强的侵略、掠夺和控制。(3)提示:三权分立,设议院,开

6、国会,制宪法,君主立宪。【当堂检测】1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西方大国”可排除A、B、D三项。从材料中的“东方小国”可判断出C项正确,1894年,刚刚崛起的“东方小国”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2C解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可排除A、B两项。新思想的倡导者主张学习西方,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主张变革“祖宗之法”。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启迪着人们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因此,C项正确。3C解析:根据所学,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此后随着国内学会、学堂、报馆等的大量出现,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4D解

7、析:康、梁维新派进行了政治实践活动即戊戌变法,说明了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5参考答案:(1)马关条约签订,国内引起反响,康、梁发动公车上书。(2)反映了爱国者力图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3)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第(1)问,注意两幅图的直接因果关系,马关条约签订,国内引起反响。康、梁发动公车上书。第(2)问,根据“瓜分豆剖”的形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3)问,在图1、图3所显示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才出现图2的公车上书,所以维新运动首先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性。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