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9344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重点班)一、选择题(60分)1439年,北魏在政权林立的北方能够统一黄河流域,主要是因为()A向农业定居过渡,成为当地主要居民集团B北魏经济军事实力强大C统一符合当地人民的愿望D统治者个人作用2“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魏统治者在战争中让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这主要反映了()A北魏统治者战略战术不当B其他族人民作战勇敢C北魏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D北魏的部队战斗力强3北魏孝文帝曾经对一种制度实行的效果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这指的是()A均田制的

2、实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三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C整顿吏治增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D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5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的收入增加ABCD6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论述最吻合的改革

3、应该是()A梭伦改革 B管仲改革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7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矛盾的激化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8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冯太后聪颖惠达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A BC D9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A伯利克里改革B商鞅变法C梭伦改革D孝文帝改革10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

4、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改穿汉服A BC D11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1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 D按

5、军功授爵13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A连坐法 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14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其实质是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15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 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商鞅重视利

6、益,轻视道德A. B. C. D.1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17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移风易俗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重农抑商18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 BC D19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呼!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

7、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推行县制 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 D焚烧诗书20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21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B.废分封,行县制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D.奖励耕织22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3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

8、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25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之一。对于梭伦改革成功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得到平民和贵族的一直支持C梭伦奉行的折中原则 D梭伦自身的努力及有效的改革措施26、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 C、诗书的传播不利于统治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27、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统治是A、中央集权 B、土地私有

9、C、世卿世禄制 D、重农抑商28、与下图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措施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鼓励农民努力耕织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C、促进了秦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29、商鞅变法后,秦国出现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主要是由于A、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改革社会风俗30、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刺激宗室成员立军功的欲望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 B、 C、 D、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下列图片。(10分)图1陶瓶上的绘画图2雅典的金银币请回答: (1)从以上两幅图片中,你

10、能得到哪些信息?(2分)(2)它与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有何密切联系?(8分)32改革赋予社会发展以新生命力,社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10

11、分)(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4分)(2)依据材料二中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的影响。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观点?(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材料二

12、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牺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详情我们虽然不大清楚,但是梭伦在他的诗中自夸说,他清除了负债土地上的抵押柱,使那些因债务而被出卖和逃亡到海外的人都重返家园。这只有通过公开侵犯财产所有权才能做到。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诗文

13、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为什么改革还是得到人民的支持?(7分)34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参考答案1-5.BCBAD 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