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与传统文化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469336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与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语文高考与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语文高考与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语文高考与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语文高考与传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与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与传统文化(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考 与,新大纲明确提出,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 比如, 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直接链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的题目有: 10-13.文言文阅读(19分) 14-15.古典诗歌鉴赏(11分) 16.名篇名句(5)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一项是(3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22.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

2、根据要求写作(9个关键词,5个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两个直联中华传统文化) 直接链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的题目分数占卷面总分的50%以上。,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直接链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的题目有: 10-13.文言文阅读(19分) 14-15.古典诗歌鉴赏(11分), 16.名篇名句(5)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一项是(3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22.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句名言,4句属于古诗文,还有1句是直联中华传统文化的词)直接链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的题目分数占卷面总分的50%以上。 间接

3、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的题目分数9分(1、2、3题:青花瓷)。,1、读懂考纲,A、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 B、 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第11、12、13、14、15、16题) 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17题成语4 6;19题语言得体;22题作文) C、“必考”, “只考”(120个文言实词),如何读“高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2、读懂考题,2017年全国卷1 A、内容: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古代文化

4、常识、成语辨析、语言得体、阅读、化用等 B、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填空、作文 C、直接链接分值:占总分的50%以上。 2017年全国卷2 A、内容: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古代文化常识、成语辨析、语言得体、阅读、化用等 B、题型:阅读题、选择题、简答题、填空、作文 C、直接链接题分值:占总分的50%以上。 D、间接涉及题分值:9分。,如何读“高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官方版标准答案)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

5、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一带一路,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京剧,任务驱动: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9个关键词,5个属于传统文化,两个直联传统文化,解读: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历史上称之为“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在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现在逐渐完善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6、”的“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构想。,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意义,再来选关注的“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谈“一带一路”的内在含义,“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一带一路”才有深义和新义,文章的立意要高远许多,思路也会拓宽许多。 不然, 选“一带一路”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只能是肤浅的解读。,2017年高考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解读:广场舞:古代流传至今,如踏歌、秧歌。 踏歌: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古人称以足踏地为节、边歌

7、边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为“踏歌”。 “踏歌”是一种群舞,多在民间节日,人们围成圆圈,手袖相联,以脚踏地,边歌边舞。情绪欢乐。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汉族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 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的歌舞都统称为秧歌。,灯舞:安徽省池州市的汉族民俗舞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为目的。 腰鼓舞是中国广泛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起源于古代的战鼓。属集体舞蹈,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

8、鼓舞的心情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 傩(nu) 舞社渚流传千年的古代广场舞。享有“中国古代舞蹈艺术活化石”之称的美誉。傩舞是一种驱邪祈福的民间舞,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朝鲜族的“农乐舞” 流传在东北地区,是深受朝鲜族喜爱的代表性舞蹈。主要在新年伊始和欢庆场合表演。舞蹈以“舞手鼓” 和“甩象帽” 为其主要特色。活动时高举写着“农者天下之大本”字样的农旗,表明了以农为本、以农为乐的宗旨。 醒狮舞主要流传在中国南方,以及海外华人的聚居区。每逢节日或庆典中舞动,以喻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太平鼓舞”鼓形如扇,由最初宗教祭祀性质发展为民众自娱舞蹈。 卓(锅庄):藏族民间舞蹈。带自娱性,常在民间节日或

9、农闲休息时跳,在藏区广为流行。,中国传统民间广场舞的特点: 踏歌:群众自娱自乐。 秧歌舞: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 灯舞: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 腰鼓舞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 傩(nu) 舞是一种驱邪祈福的民间舞。 朝鲜族的“农乐舞” 以农为本、以农为乐。 醒狮舞以喻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太平鼓舞” 宗教祭祀发展为民众自娱舞蹈。 卓(锅庄):带自娱性,在节日或休息时跳。,了解广场舞的特点,“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广场舞”,也就是在读中国的“祈求太平、庆典、以农为本、以农为乐、在节日或休息时、群众自娱自乐、以喻国泰民安,太平吉祥。欢庆、祥和、歌舞升平”的特点。 不然, 选择“广场舞

10、”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只能是泛泛而谈 ( * 外国人不解,同一时间,同一活动),2017年高考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总之:关键词多处都在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当代中国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现状。这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用意。 如果选择了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的关键词,结合“中华

11、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来写作,“读懂中国”的可能性就大了许多。高分的可能性就大了。,2017年高考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想当初,高考作文一出来,网上就转发: “我骑着共享单车,走过一带一路,和大熊猫一起跳了广场舞。沿途经过了长城,品尝了中华美食,却引出了大量食品安全问题,到达美丽乡村,却发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想看京剧,舞台却被广场舞大妈们占领,后来共享单车都被破坏,只好在移动支付平台买了

12、高铁票,终于回到了家。” 这,“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官方版标准答案)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13、少于800字。 6句名言,4句属于古诗文,还有1句直联中华传统文化,3、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A、鸿门宴的项羽和范增,多数外国人:敬重项羽,鄙视范增。 *“我如果是范增,我就亲自跟沛公决斗,或者指挥士兵直接杀掉沛公,决不会派士兵舞剑杀人” -俄罗斯人语,如何读“高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4、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传统文化常识,A、读懂:中小学课本中必修篇目的传统文化常识 B、读懂:中学课本选修篇目的中国古典名著、古诗文名篇、传统节日和民俗涉及的文化常识,如何读“高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高考可能会考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 ?,1、中小学课本中的涉及的传

14、统文化常识 如:含有中国古典名著、古诗文名篇、时间、节日、节气、气候、传统节日、民俗等古代文化常识的古诗文; 2、当今中国及世界最近发现或认定、提倡或推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例:古代诗歌鉴赏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唐朝冬至政府官员放假三天。 借助冬至这个节气,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加厚了思念的深度,扩大了思念的空

15、间,把思念放在冬至的深夜,乡愁就更加浓厚了。,例:“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 1、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4、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7、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四更造饭,五更开船” 10、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冬至以后、立春以前,阳气初动,故称“初阳“。),一、古诗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时、日、旬、月、季、年、节气、节日,记 时,一是古人根据天色、人事把一天分为

16、十二时: 据左传杜预注,这十二时为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z 、晡b时、日入、黄昏、人定。 二是用地支记时,以十二地支为纪:分为 “子(z)、丑(chu)、寅(yn)、卯(mo)、辰(chn)、巳(s)、午(w)、未(wi)、申(shn)、酉(yu)、戌(x)、亥(hi)”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三是记夜。古时没有钟表计时,特在都市或寺院的钟鼓楼置铜壶滴漏,并派人负责守漏、击鼓报时(更),一夜共五更。,中学课本古诗文中的古代十二时辰 【子(z)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夜分 、中夜 、未旦 、宵分: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1、张继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丑(chu)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1、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2、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中学课本古诗文中的古代十二时辰 【寅(yn)时】平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