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使用演示文稿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9213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仲使用演示文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仲使用演示文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仲使用演示文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仲使用演示文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仲使用演示文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仲使用演示文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仲使用演示文稿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仲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对重要句子进行翻译。 2、了解管仲的人生经历及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3、通过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以及作者对此寄寓的深情。,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的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一直友好地对待他,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凭借他称霸,多次会集诸侯,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

2、商,分财利时常多分给自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实了,人才

3、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则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适民情。”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管仲为政,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重视经济的发展,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

4、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所以说:“知道用先给予的方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这是为政的法宝。”,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莫非是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辅佐王室,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这说的难道不是管仲吗?,从本文来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思考,(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具体事件来谈),1. 登上政治舞台之前: A. 历经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后来任政相齐时能“顺民 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 非凡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羞小节而耻功

5、名不显于天下。,2. 登上政治舞台之后: A. 对内有“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的经济军事才能,有“上下相亲”与俗同好恶“令顺民心”的以民为本的施政指导思想; B. 对外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外交才能。,主观因素,1. 朋友知己之情:鲍叔牙的知贤、荐贤、让贤。,客观因素,管鲍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赠瞿秋白,2. 君臣知遇之恩: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用。,深层次探究: 读完管仲列传,你从中能窥探到司马迁 寄寓了怎样的感情?,建议联系司马迁自身的遭遇、从学过的报任安书中思考。,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中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有交往的朋友)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

6、言,故作此传,寄意独深“,对于朋友相知、君臣遇合的赞叹与企盼; 隐含着孤独、痛苦及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公孙杵臼曰:“立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

7、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 及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叁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欲与俱。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馀。陈馀乃遣兵助汉。汉之败於彭城西,陈馀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 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小结,管仲、鲍叔牙这两个人物优秀的人格品质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司马迁史记中有许多像管仲列传这样的人物传记,在一些优秀人物的传记中,作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了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人格,渗透着他对人生的深刻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