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69161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兽医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兽医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兽医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兽医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实验室2010年工作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2010年度工作总结2010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实验室全体检验人员在市畜牧兽医局、市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畜牧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大局,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夯实检测基础,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经过全体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我科室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工作方面1、根据省、市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要求,采取集中监测与日常监测相结合,同时配合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完成各项监测任务。今年共监测各类动物疫病血清学样品1100余次,监

2、测样品3000份。监测动物疫病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7.8%,其中禽血清800份,禽流感抗体合格率为87.1%;鸡新城疫抗体合格率为85.6%;猪血清450份,猪瘟抗体合格率为82.9%;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71.8%;牛、羊血清310份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71.8%。从监测效果来看各项动物抗体水平都好于去年,特别是口蹄疫效果比去年高于0.8个百分点。通过对动物疫病跟踪监测,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动物疫病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较好的发挥预警的作用。为我市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进一步落实动物产品残留工作从源头抓起的工作理念,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启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日常工作。积极从大局出

3、发。我科检验人员克服人员少、经费紧、检验技术缺乏等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今年动物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检测任务。今年共监测各类动物产品868批次1568个样品,其中猪肉样品125批次、猪尿样品149批次、鸡蛋样品77批次、猪肝样品176批次、牛肉样品39批次、鸡肉样品133批次。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6%。通过检测效果来看,肯定我市在动物产品违禁药物残留监管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同时也显现在动物产品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测结果为今后的动物产品违禁药物残留监管工作提供良好科学依据,有效杜绝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动物产品违禁药物残留中毒事件发生。二、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

4、 1、我科积极坚持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树立监测数据质量是衡量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依据。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以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为契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办法要求,强化实验室档案管理,规范原始记录程序,做到了记录完整,管理科学,技术规范的目标。虽然我科在全省唯一个通过资质、计量双认证的实验室,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全体检验人员不断查找实验室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做到问题不累计、不隐藏。已先进质量管理方式,实行了采样、保存、前处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汇总、综合分析等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2、完善制度,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为进

5、一步加强兽医实验室安全水平,改进实验室监测、诊断和管理工作,确保科学、全面、准确地开展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工作,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我科积极从建立健全并完善了实验室相关核心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实验室工作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使得实验室工作有了制度化保证。同时为加强和规范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逃逸和扩散,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从菌(毒)种的安全保管、病料采集管理,各项传染病疫情监测、诊断活动(尤其是高致病性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确保实验室不跑毒、不泄毒、不散毒,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

6、身体健康。3、加大监测人员业务培训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验室工作是科学技术基础。今年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先后派出多名实验人员到大专院校学习各培训,通过培训,我科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同时为提高县市区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开展了实验室基础实用技术培训两次,参培人员达80余人。有效的促进县市兽医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疫情预警水平,充分发挥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为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人手少、工作量大、检测能力只停留在一些常规项目的分析上,业务未实现大的突破;实验室设施布局欠合理

7、,需进一步改进调整;实验室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设备不具备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实验室技术提升和发展,应引起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重视,积极的为实验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发挥检测人员积极性,为我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再立新功。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二日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关于2009年春季动物疫病监测情况的汇报按照市局200911号文件精神和中心的工作安排,今春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从5月11日至5月17日。实验人员遵循疫病监测程序和方法,精心操作,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工作,圆满完成今春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任务。现将在监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1、监测情况:今春监测的数量较大,各县市区共送检的样品104

8、3份,其中猪血清324份,牛、羊241份,禽478份,动物免疫抗体监测样品份数为1825次。从监测动物免疫抗体效价结果来说,今春的抗体效价水平低于去年秋季动物免疫抗体效价水平,猪瘟抗体监测合格率为79.3%,猪口蹄疫抗体效价合格率为76.3%,牛、羊口蹄疫抗体效价合格率为69.2%。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效价合格率分别为81.6%、78.2 %.2、监测技术与往年相比有所创新。猪瘟和口蹄疫的监测是采用ELISA和胶体金监测方法,禽类采用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程序严谨,科技含量高,要求的环境严格,其监测结果准确率高。3、监测时间比较仓促。目前实验室反应板、移液器滴头较少,往往监测一批样品后,反应板和移液

9、器滴头需要洗涤、消毒、烘干等繁杂的工作环节,浪费了大量时间。今春疫病监测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实验人员对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熟练程度不强,加上部分县市动物疫病诊断实验人员在中心实验室学习,监测计划时常被打乱,监测时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实验室积极调整工作时间,规定实验人员每天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并放弃星期六、日的休息时间。由于实验人员受到气溶胶环境影响,出现了头晕、恶心等身体不适应症状,监测人员克服身体不适因素,确保了今春监测任务的顺利完成。4、送检的血清质量存在诸多问题。溶血、脂溶体现象严重。丹江口市、房县分别送检两次的血清50%以上的不合格,竹山县送检的禽血清全部不合格,影响整体监测效价水平

10、。因保管不善造成血清腐败变质现象时有发生。有个别县市区血清在冰箱冷冻长达20余天,有些血清已呈绿色。采样单填写不规范。虽然今年的采样单没有发现重号、漏号和无编号的现象,但在送检单上没有注明注射的什么疫苗,如猪口蹄疫油剂苗和合成肽的监测方法不同,给监测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送检血清剂量不足。按照市局文件规定,每份血清剂量不得少于1ml,部分县市送检的血清剂量仍然达不到送检的要求,有个别县市血清剂量不足0.2ml,无法完成规定的监测项目。综述今春的监测情况来看,虽然今春的送检的血清质量有所提高,血清质量较好的县市区有郧县、茅箭、张湾区,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希望各县市区疫控部门加强技术力量,提高人员素

11、质,积极的以疫病诊断实验室为技术依托,提高血清的采集、保存质量,全面推动我市疫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二00九年五月十八日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我科室在2010年上半年紧紧围绕为服务畜牧发展大局,继续强化监测基础工作,积极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为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及时发现疫情隐患,提高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确保了我市上半年的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顺利实施。现将我科室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疫病监测方面 根据省、市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集中监测与日常监测相结合,同时配合县市区业

12、务主管部门完成应急监测。今年上半年共监测动物疫病血清学样品505份,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监测样品1500余次,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7.8%。其中禽血清355份,禽流感抗体合格率为87.1%;鸡新城疫抗体合格率为85.0%;猪血清219份,猪瘟抗体合格率为82.9%;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71.8%;牛、羊血清104份抗体合格率为67.8%。兽医实验室通过对动物疫病系统的连续的监测,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动物疫病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积累动物疫情监测资料,为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科学合理的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二、全面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建设先进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动物疫

13、病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畜牧监测权威性、严肃性的根本保障和前置条件。我科室始终坚持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以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为契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全国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填报说明要求,强化实验室档案管理,规范原始记录程序,做到了记录完整,管理规范。不断查找实验室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实行了采样、保存、前处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汇总、综合分析等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三、完善制度,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兽医实验室安全水平,改进实验室监测、诊断和管理工作,确保科学、全面、准确地开展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工作,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

14、理工作,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我科积极从建立健全并完善了实验室相关核心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实验室工作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使得实验室工作有了制度化保证。同时为加强和规范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逃逸和扩散,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从菌(毒)种的安全保管、病料采集管理,各项传染病疫情监测、诊断活动(尤其是高致病性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确保实验室不跑毒、不泄毒、不散毒,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四、强化监测人员业务培训。为提高县市区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我科先后开展了实验室基础技术培训活动两次,培训人员80余人。有效的促

15、进县市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我科组织实验人员赴北京及省中心进行技术交流培训。通过培训,我科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有了较大提升。进一步提高疫情预警水平,充分发挥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为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五、存在的问题 当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人手少、工作量大、检测能力只停留在一些常规项目的分析上,未能实现大的突破;实验室设施布局欠合理,需进一步改进调整;实验室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设备不具备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实验室技术提升和发展,应引起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重视,积极的为实验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发挥检测人员积极性,为我市动物

16、疫病监测工作再立新功。下半年我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任务艰巨,容不得我们稍有松懈,更不允许我们止步不前。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新的挑战,我们有信心在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把我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二0一0年六月二十二日关于2009年秋季动物疫病监测情况的汇报按照省、市局关于秋季动物防疫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中心领导的精心安排,从11月20日开始到11月29日结束,历时10天,使今秋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了监测任务,及时的为我市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今秋的监测情况汇报如下:1、监测情况:今秋动物疫病抗体监测的数量虽然与去年持平,但是在监测方法上与今春有很大的区别和创新,工作量也相应的增加。今秋全市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